歐美“極右風” 法國挽狂瀾?
- 發佈時間:2015-12-15 08:23:00 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根據法國官方消息,在昨天結束的法國大區議會選舉第二輪投票中,極右派政黨國民陣線雖然獲得了歷史性的高支援率,但沒有贏得任何一個地區。根據現有數據,在全部13個大區中,除科西嘉島大區為民族主義政黨獲勝外,傳統右翼贏得了7個,傳統左翼贏得了5個。而在一週前舉行的第一輪選舉中,極右翼曾經在6個大區領先。
在11月13日巴黎遭受震驚世界的恐怖襲擊一個月之後,法國為世界貢獻了兩份大禮:其一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第二十一次大會在巴黎圓滿閉幕,全球195個締約方國家通過了關於氣候變化的全球性協定;其二就是法國選民用自己手中的選票,以58%的高投票率,阻擋住了極右翼政治勢力在法國政壇上的咄咄逼人勢頭。這在歐洲乃至全世界都具有重要意義。
放眼整個歐洲,極右勢力在各國政壇蠢蠢欲動的現象早已有之。極右派政黨第一次進入國家層面權力的是在奧地利。在1999年的議會選舉中,在這個傳統上極右勢力強大的國家,“奧地利自由黨”贏得了26.9%的選票,與右派保守黨“人民黨”組成聯合政府。近20年來,在歐洲各國乃至歐洲議會,都曾經颳起過此起彼伏的“極右風”。
2002年法國總統大選中,國民陣線在第一輪就以微弱優勢淘汰掉了時任法國總理的左翼總統候選人若斯潘,與右翼候選人、時任總統希拉克共同進入第二輪選舉。當時,左翼聯合陣線內各政黨相互指責,其中一個重要的説法就是,左翼選民棄投率太高,“大意失荊州”,眼睜睜地讓極右翼選民把他們的候選人勒龐送進了第二輪。到了第二輪投票,左翼為了避免選票繼續分散、導致極右翼當選,而不得不號召自己的選民投票給右翼的希拉克,使希拉克最終以西方選舉制度國家內罕見的83%的高票率當選。
如果説,2002年國民陣線以歷史性的選績進入總統大選第二輪,確實有左翼選民低投票率的原因的話,那縱觀自2002年以來歐洲議會及法國的各級各類共15場選舉中,投票率低也並不總是與國民陣線的選舉成績相關聯。2012年的立法選舉、2010年的地方選舉和歐洲議會選舉,以及2004年的地方選舉中,國民陣線的得票率都不高。但2012年以後的6次各類選舉中,其得票率超過10%的就有4次,其中包括2012年總統大選第一輪中得票率13.95%的紀錄。在此之前,他們只有一次得票率超過10%。
無獨有偶,當下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國,為競爭下一屆總統,也有一個類似歐洲“極右派”的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在民調中暫時遙遙領先於其他共和黨候選人。他的基本政治主張與歐洲的“極右”無異:排外、反移民甚至主張“全面禁止穆斯林入境”、遣返移民以及孤立主義等。他本人也是完全沒有過執政經驗,而且“非典型”“非傳統”,卻靠一張“滿嘴跑火車”的“大嘴”,抓住一些片面現象、用極端的語言和紙上談兵的主張吸引、迷惑、忽悠選民。
無論是美國的特朗普還是法國的國民陣線,他們至少在言論上製造族群分歧、宣揚種族仇恨,完全與種族平等、宗教平等、禁止歧視等傳統主流價值和世界潮流背道而馳。他們的主張通常荒誕不經或者完全沒有可操作性。他們一旦真的當政(一般普遍認為他們短期內走不到那一步),也不可能完全把選舉期間的口號都變成政綱。甚至,選民們也都彼此心照不宣,知道他們不過是在蠱惑人心,那些口號就是為選舉服務、是騙人的。但是,為什麼還有那麼多選民要把票投給他們?除了“撒氣”以外,是不是體現出選民們對現行選舉制度、政策的不滿,反映出當代西方人對黨派政治的深刻冷漠甚至痛恨,極右派們的口號是不是某種程度上迎合了部分選民的心理?畢竟,積數十年的發展,僅僅在法國,極右派就有數百萬明裏暗裏的支援者。雖然此次國民陣線沒有在任何大區獲勝,但他們在大區議會中議員人數激增。在歐洲,無論是政壇還是輿論界,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如果總是對這些現象“選擇性失憶”,或者充耳不聞、視而不見,或者不以為然,不能保持高度警惕,那最終真的可能要吃大苦頭!
按照此間輿論界的説法,這次法國大區議會選舉也可能真的是抵抗極右派的“最後一次機會”。分析人士認為,在這次選舉中,法國人表現出的理智、冷靜一定能夠警醒歐美其他國家的選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