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大規模風電開發應多元化

  • 發佈時間:2015-12-15 06:22:0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風電已成為中國第三大電力來源,中國也成為風電投資最大的國家。中國的努力,讓世界獲得了從傳統能源向新型能源發展的巨大動力。”在日前舉行的2015第七屆世界非並網風電與能源大會上,世界風能學會主席麥加德説。

  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我國風能裝機容量達23兆瓦,比上年增加30%。不過,風電産業大踏步向前發展的同時,也遭遇了一些“成長的煩惱”。“近幾年棄風限電嚴重,平均每年至少200億到300億千瓦時電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中國工程院院士倪維鬥惋惜地説,如此清潔的電力竟然白白流失。

  據倪維鬥分析,由於風能的自身波動和間歇特性,導致風電場發出的電能也隨之波動,接入電網時會直接破壞電網的穩定性,給電網安全帶來困擾,也由此增加了風電的成本,而非並網風電就地消納就是有效破解矛盾的方法之一。

  非並網風電,指大規模風電直接應用於一系列通過技術創新、能較好應用風電特性的産業。不同於以往的並網風電,它的終端負荷不再是電網,而是將風電直接輸送到一些高能耗的企業,從而避免風電在傳輸、儲存過程中的浪費,進而解決無法上網的風電利用問題。“目前,我國風電發展是遵循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思路,將大規模風電併入電網。事實上,大規模風電利用應該是多元的,不必都以上網標準來發展所有可再生能源。”中國能源學會副會長顧為東表示。

  對此,倪維鬥深表贊同,“風電的發展不要一刀切,可針對不同地區、不同要求,分別加以利用。”他説,西北地區風力資源充沛,煤資源也比較豐富,如果將非並網風電就地用於煤化工,不僅經濟效益更突出,也可大大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再如,“海水淡化用電,動力存在問題,特別在一些海島等邊遠地區,市政電網不能到達。在那裏,非並網風電大有用武之地。”中國工程院院士侯立安表示。在他看來,海水淡化的水質好于自來水,但目前我國海水淡化的水還不能通過管網進入千家萬戶,原因之一是制水成本較高。如果通過必要的技術創新與整合,將大規模海上風電與海水淡化産業直接耦合形成一個完整的新系統,不僅可有效解決海水淡化的能源供給問題,而且也間接破解了海上風電應用難題。

  2007年,顧為東等人申報“973”計劃能源領域“大規模非並網風電系統的基礎研究”項目獲得立項。目前已完成基礎理論研究、實驗驗證及配套的技術轉化工作,並在電解鋁等高耗能産業的重點項目與企業合作建設了一批示範工程。“試驗結果證明,利用非並網風電進行大規模工業化生産是完全可能的。”顧為東稱。

  “非並網風電的發展模式,旨在構建一個智慧電網系統,建立新能源與高耗能之間的關係,從而實現大規模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高效、低成本、全部利用,提高風電的經濟性,希望更多的綠色能源能夠發揮其效。”倪維鬥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