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華北明珠”重放光芒

  • 發佈時間:2015-12-08 05:28:3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遙看白洋水,帆開遠樹叢。流平波不動,翠色滿湖中。”11月中旬,記者來到“華北明珠”白洋淀採訪河北新農村環境提升改造,在安新縣王家寨水鄉民俗度假村007號農家院的影壁墻上見到了這首古詩。女主人張素體告訴記者,“如今白洋淀比詩中描寫的還美”。記者踏上環淀堤岸,舉目眺望,儘管已進入冬季,依然可見湖水清澈、葦浪滾滾、魚鷹飛躍、肥藕滿船的景象。保定市市委書記聶衛平告訴《經濟日報》記者,白洋淀區域通過利劍斬污、生態補水、綜合開發等生態環境整治措施,環境有了非常明顯的改觀。

  利劍斬污:

  治理入湖河流污染

  白洋淀總面積366平方公里,是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對於保護華北地區生態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河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康現江説,白洋淀的重要作用主要有三條:一是緩洪滯瀝、涵養水源,白洋淀處於九河下潲,遇洪而蓄、遇旱而出,使雨洪資源得到有效利用。二是調節氣候環境,穩定溫度、濕度,白洋淀水面遼闊,每年蒸發和下滲約2億立方米,對於保持空氣濕度、調節區域氣溫、減輕北京地區的春季風沙意義重大。三是保護區域物種資源,淀內野生魚類54種、鳥類193種、浮游植物406種,有“物種基因庫”的美譽,在維持生態平衡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白洋淀在上世紀50年代前一直處於自然迴圈狀態,水域遼闊,物産豐富,自然景觀優美。受生態環境惡化的影響,1998年,淀內的魚類僅存18種。過去在白洋淀繁衍生息的大雁、大小天鵝、水雉、丹頂鶴等30多種鳥類的存有數量也日益減少。“白洋淀保護不能僅僅囿于一淀一區,而要在一個系統框架內綜合治理。”康現江説。

  近年來,河北省出臺《山水林田湖整合治理規劃》,白洋淀被列為水環境保護之首,謀劃了引水補水調水、污染源綜合治理、環境整治、入淀河流整治、淀區污染修復、淀區管護、區域産業轉型、提升監管能力八項重點工作。保定市市長馬譽峰説,保定市建立起一整套治污、控污、截污的綜合治理機制,實施最為嚴格的治污管控。白洋淀上游的滿城是全國有名的造紙企業集中區域,關停了上百家污染排放企業,使當地造紙廢水排放量由近10萬噸/日下降到1.5萬噸/日,而且化學需氧量減少了90%;緊鄰白洋淀的安新是羽絨加工企業的集聚區,不能達標排放的一律關停,淘汰了超過一半的企業,並投資1.5億元在全縣68家重點企業建成污水處理設施,污水處理全部達到一級A標準。

  保定市環保局自然生態處處長鄭學雷説:“關停設備的不僅僅是小廠小店,國有大型企業天鵝股份就關停了亞洲規模最大的4條粘膠長絲生産線。這意味著每年損失利稅超過3000萬元,但同時消除了每天2萬噸污水的源頭排放。”

  河北建立了一批大型污水處理廠,僅保定市就投資近百億元共建成大型污水處理廠41座,污水日處理能力達到118萬噸。在距白洋淀60公里的保定市銀定莊污水處理廠,記者看到該廠曝氣池內上萬套埋在池底的曝氣器正在不斷排出氧氣進行生物反應去污,經過處理後出來的水源完全是清潔透明無色無味的凈水。鄭學雷説,“該廠能夠日處理污水3.8萬噸,出水水質穩定在一級A水準以內,不讓一股污水排出”。

  目前,白洋淀濕地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的水質明顯改善,已達Ⅲ類標準,基本接近40年前的水準。由於水位增高、水質改善,水生植物大量繁殖,鳥類、魚類增多。有關專家指出,這標誌著白洋淀濕地的生態狀況正逐步實現良性迴圈。

  調蓄得當:

  濕地得到水源保障

  管理水尺樁,記錄水尺讀數,錄入水情報汛系統……這樣的工作,安新縣水利局農水科工作人員朱克軍已經做了25年。“端村和王家寨的兩個水位觀察點,就是看白洋淀水位的鐘錶。”年屆50的朱克軍微笑著告訴筆者。汛期9月結束,冰期12月到來,在此之間,正是白洋淀補水的重要時期。

  近年來,華北地區乾旱少雨,缺水問題一直困擾著白洋淀。為了保持生態平衡,河北省向白洋淀補水21次,共計引水入淀11.5億立方米。

  “1997年以來,白洋淀年平均降水量僅400毫米,同時,年平均蒸發量在1200毫米以上。”保定市水利局原局長吳夢哲告訴筆者,氣候乾旱、上游斷流、上游和周邊城鎮工業的興起等因素,使得白洋淀陷入了缺水和污染的惡性迴圈。“白洋淀的生態治理,首要在於水,及時、充足補水,是一淀水清的前提。”

  保定市水利局大水系處處長王建説,從今年4月21日開始,白洋淀接受西大洋、王快水庫兩大水庫的補水,這次補水歷時81天,最終入淀3300萬立方米的水。進入10月以來,白洋淀水位穩定在7.8米左右,比較豐沛。朱克軍又一次錄入水位,“7.5米是一個基本的警戒數字,低於這個數字則意味著需要綜合評估,是否在冰期前啟動補水”。

  10月底,引黃入冀補淀工程啟動,保定市段明年初將施工。作為河北省又一戰略性跨流域調水項目,該工程自河南省濮陽市引黃閘取水,最終進入白洋淀。王建認為,2012年竣工的大水系工程,確保了白洋淀有水喝。“引黃入冀補淀工程每年能向白洋淀生態補水2.55億立方米,將保證白洋淀喝得飽。”

  提升改造:

  生態文明融入農村

  “青葦似綠海,荷花滿湖開,農家院落美,淀中能留客”。萬頃碧波中,有連片蘆葦50多萬畝,各色荷花10多萬畝。淀中的島上,一座座農家院錯落有致,白墻灰頂的民居依水而建,讓遊客們來了就想住下,住下就不想離開。

  安新縣佔據淀區85%面積,該縣縣委書記楊寶昌告訴記者,“白洋淀淀區僅今年以來就投入4.5億元用於白洋淀連片美麗鄉村建設,要通過改變農村的生産和生活方式,讓白洋淀淀區的生態革命融入百姓的幸福生活”。

  白洋淀眾多的湖泊島嶼中,分佈著36個村莊,居住著10萬多人。這些村莊缺乏必要的衛生基礎設施,每天産生5300多噸生活污水、65噸生活垃圾等都會直接排入淀中,對保護白洋淀生態環境帶來了極為不利的影響。決策者把生態旅遊、紅色旅遊、特色旅遊商品産銷、特色水産養殖結合起來,形成新的産業格局,促進白洋淀區域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和淀區人民生活水準的極大改善。

  河北省把白洋淀區域農村環境整治提升作為重點攻堅戰場之一,安新縣不僅對淀區45個村莊的入村道路進行了全面硬化,同時在淀區建成71座污水處理站,6個垃圾轉机站,對生活污水和垃圾開展了集中治理,清理網箱、網欄養魚413.2萬平方米;而另一個臨淀區域任丘則完成旱廁改造3300座,完成沿淀通道綠化1954.9畝,新增村莊綠化面積929.97畝,環淀林帶230畝,河渠綠化826畝。

  同時,旅遊基礎設施得到迅猛發展,僅安新縣就先後建成白洋淀文化苑、荷花大觀園等精品旅遊景區,建成了一批賓館、近千家漁家旅店和農家小院,實現了觀光、居住、購物的有機結合。白洋淀景區成為國家首批5A級景區,全國紅色旅遊重點景區;全縣旅遊業總收入連續8年以年均132%的速度攀升。

  在白洋淀深處,有一個淀中小島叫王家寨,村裏戶均土地僅1畝。通過村莊整體改造,發展鄉村旅遊,成為了遠近聞名的水鄉民俗度假村。007號農家院女主人張素體説,“這幾年白洋淀生態狀況明顯好轉,風景更加秀美,慕名而來的中外遊客越來越多,生意越來越好”。

  邵莊子村漁民鄭鶴群則説:“今年淀區拆除了網箱,政府引導我們轉型搞旅遊,我們家投資10多萬元辦起了農家樂。村子美了,遊客來了,比以往養魚打魚強了很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