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宣硯文化復興記

  • 發佈時間:2015-12-07 21:31:12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許霞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少年上人號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墨池飛出北溟魚,筆鋒殺盡中山兔。箋麻素絹排數廂,宣州石硯墨色光……”關於宣硯,早在李白的名篇《草書歌行》中便有記載,而後在宋代、明代文獻中也均有記錄。然而,因為戰亂、自然環境變化等諸多原因,宣硯礦脈不幸斷採,數百年來,人們也不曾見過其廬山真面目。

  幸運的是,一個偶然在一位有心人的關注與保護下,宣硯這一傳世名硯,終於重現人間。這位有心人就是安徽宣硯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太海。

  迷失百年重見天日

  2010年7月10日,安徽省宣城市旌德縣白地鎮突降暴雨,白地鎮洪川村龍潭山洪水成災,罕見的泥石流將山澗裏埋藏的硯石衝出了地表,一度出現隨處可見廉價的硯石,這引起黃太海的關注。

  為保護硯礦資源,黃太海四處奔走,主動爭取當地政府的支援,毅然投資取得礦山管理開採權,並依山命名為“龍潭硯”,進行高規格的保護性開發生産。但在當時,黃太海也並不知道,他所開發的硯臺究竟意味著什麼。龍潭山所産硯石石質細密,純凈如玉;石肌潤膩,入手生澤;石聲沉靜,品紋豐富;脈壯少疵,宜作大硯。“龍潭硯”究竟屬於哪一種硯石,黃太海一直也得不到明確的答案。他四處奔走多方求證,經專家鑒定後,才知道“龍潭硯”就是失傳已久的歷史名硯——宣硯。

  為更好地傳承宣硯文化,2014年,黃太海帶著近百方精雕細刻的“中國宣硯”,首次進京參加第33屆文房四寶博覽會展覽交流。在這次博覽會上,“宣硯”一鳴驚人,不僅一舉奪得了兩塊金牌,而且引起了參觀的國家領導人和文房四寶協會領導的高度重視。

  傳播文化之美

  作為安徽宣硯文化研究會會長黃太海一直致力於“挖掘宣硯歷史,傳承宣硯技藝,弘揚宣硯文化”。據他介紹,宣硯黑亮如漆、澀不留筆、滑不拒墨,具有潤、純、素三大特點。

  現在,宣硯已經享譽文化屆,在各類博覽會、展會上也屢有斬獲。

  黃太海表示,對於傳播硯臺文化,保存匠人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宣硯經歷沉寂數百年重新出世,作為珍貴的資源,石材有限,不能被浪費,要儘量展現它的美。為此,安徽宣硯文化有限公司特聘了書畫大師、制硯大師方見塵老先生作為公司藝術總監,邀請省級、國家級的工藝師操刀,使精美的器物能感染人,更能傳播文化之美。

  在當地政府的支援下,安徽宣硯文化有限公司正在大力發展宣硯産業,傳承宣硯技藝,弘揚宣硯文化。今年9月,在繼發起成立安徽宣硯文化研究會之後,該公司申報的“宣硯博物館”正式獲宣城市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局批准,成為宣城市首家硯文化博物館。11月28日,安徽省行知學校、安徽非遺職業教育集團還與該公司就“現代學徒制”校企合作進行了簽約,並在安徽宣硯文化有限公司設立了“中國宣硯製作實訓基地”。

  據了解,由安徽宣硯文化有限公司投資6000萬元,新建佔地20余畝的中國宣硯文化産業園即將進園入駐。隨著宣硯産業的蓬勃發展,該産業園必將為搭建以硯為媒的徽文化奠定堅實的基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