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高速免費不是夢 發債市場大發展

  • 發佈時間:2015-12-04 01:00:30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張健  責任編輯:羅伯特

  高速免費不是夢政府補償除瓶頸

  深高速公告稱,公司于11月30日與深圳交委簽署調整協議,同意自2016年2月7日零時起,對旗下三條深圳市內高速公路南光高速、鹽排高速和鹽壩高速實施免費通行。深圳交委則根據相應的調整方式以現金對公司進行補償。調整方案分兩階段實施,且第二階段將有兩種執行方案可選,總金額最低約76.52億元,最高約96.88億元。公告顯示,2014年及2015年前9個月,擬調整路段的稅後凈利潤總額分別為2.36億元和1.6億元。據介紹,擬調整路段的總收費里程約75.7公里,約佔深高速按權益比例折算的所投資高等級公路收費里程總數的18.3%。調整路段的路費2014年及2015年前9個月的收入分別佔公司相應期間營收19.3%和13.4%,經模擬計算的稅後凈利潤分別佔上市公司扣非凈利潤的24.5%及20.6%。

  中國收費高速公路線路之多、收費之高,舉世罕見,導致中國市場上物流成本“高高在上”,成為創新創業的最大障礙之一。許多年來,媒體和公眾一再對高速公路高收費的狀況提出批評,但是,讓公路早日姓“公”的願望遠遠沒能實現;非但如此,一些高速公路還巧立名目,讓收費時間大大延長。從體制上看,中國高速公路多數不是政府用財政的資金修築的,而是用公司行為借貸修建的,其中不少還是上市公司。是公司就要盈利,高速公路高收費似乎就成了理所當然,而且很難停下來、減下來。怎麼辦?瓶頸只有政府能夠打破,用財政的錢堵上盈利要求的“窟窿”。深高速的情況表明,這樣做是可行的。但是想大面積推開、多數高速減免費用,短時間又是不現實的。只能呼籲更多財源富裕的地方政府多多做這類“善事”。

  虧損央企多為傳統産業轉型升級難需政府助推

  距離2015年結束還有最後一個月,對於今年前三季度還身處巨虧的上市央企而言,扭虧成為繞不過的課題。數據顯示,截至今年前三季度,306家上市央企及其旗下子公司中,出現虧損的公司達到67家。石化油服成為今年前三季度的“虧損王”,共計虧損約20.60億元。緊隨其後的是韶鋼松山,前三季度虧損約17.83億元。虧損排名前十的上市央企中,僅有兩家虧損在9億元左右,其餘八家均在10億元以上。這十家公司共計虧損135.24億元,平均虧損額為13.5億元。去年以虧損163億元刷新央企虧損紀錄的中國鋁業,在今年前三季度繼續虧損,但是虧損額度有所收窄,最終虧損約9.3億元。上述虧損的67家公司中,諸如有色、煤炭以及航運等傳統行業成為業績虧損的“重災區”。

  據説,鋼鐵、鋁業類公司佔到虧損公司的近30%,煤炭佔到了近20%。虧損前十的公司中,僅鋼鐵類的企業就有三家。傳統行業的嚴峻形勢由此可見一斑。由於這些行業在整體經濟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就業和社會生活中的巨大影響,它們的嚴重虧損格外令人擔心。而且,由於重資産和加工能力專業化的局限,以及對市場變化的反應較慢,它們的轉型困難重重,升級步步維艱。抱團取暖雖然能解一時之危,但當大家都不能存活時,還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特別是某些嚴重依賴這些産業的地區和城市,遭受的困難可想而知。從大的形勢看,這些行業的産能過剩極其嚴重,即使經濟形勢有所恢復,也難以達到以往的“産銷兩旺”,因此,削減産能即使痛苦,也要壯士斷臂。期盼政府要做的是,能夠幫助困難企業做好社會保障網的編織,讓企業消除後顧之憂,讓職工消除後顧之憂。

  上市公司發債規模大增資本市場滿足多元需求

  今年以來上市公司發債市場火熱一片。據統計,截至目前,今年以來發佈發行可轉債預案的上市公司有13家,擬發行規模達到269億元;更多的上市公司發行一般公司債,今年以來一般公司債發行總規模逾1589億元,比去年全年的703億元增加1倍多;可交換債發行也開始增多,今年以來有7家企業發行了可交換債,發行總規模逾100億元。

  資本市場是企業發展的驅動器、動力源。大致看來,資本市場可分為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兩種,即直接圈錢和借錢。IPO就是直接圈錢,用於企業的發展。借錢可以從銀行借,也可以從資本市場借。上市公司從資本市場借錢,就是把兩個優勢都調動起來,為進一步發展解決資金之需。因此,對多種形式的發債,應該鼓勵,應該提倡創新。無論是可轉換債券還是一般公司債,都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可交換債券的發行,豐富了融資渠道和金融品種,特別是由此盤活了存量資産。同時,由於可交換債券利率低,甚至零利率,有利於企業降低融資成本。一般公司債則相對簡單,便於操作,從總額看,更多的上市公司選擇發行一般公司債。從投資的角度看,敢借債、會用債的公司,至少對未來抱有信心,因而受到市場關注。

  五億元存貨離奇消失造假有前科令人生疑

  上海物貿11月30日晚間公告稱,公司業務部門于11月份進行日常存貨檢查時發現重大財産損失事項,經初步核查預計缺失的存貨價值約為5億元。公告稱,公司業務部門于2015年11月份進行日常存貨檢查,在此項工作中,公司于11月30日發現無錫金屬材料分公司以及上海物貿爐料有限公司存放于山西明邁特倉庫的鉻礦賬面記錄57.25萬噸(無錫金屬材料分公司存放數量為23.33萬噸,上海物貿爐料有限公司存放數量為33.92萬噸),經公司檢查人員現場初步盤查僅剩餘約24萬噸。公司檢查人員現場隨即與對方交涉,對方口頭回復稱缺失部分係已投入山西明邁特自身的生産中使用。就山西明邁特的該行為,公司正在進一步與對方交涉,並將採取包括司法程式在內的一切可用措施追回公司損失。上市公司持有上海物貿爐料有限公司51%股權,山西明邁特持有上海物貿爐料有限公司49%股權。資料顯示,上海物貿曾經有過財務造假的先例。

  這是真正的“江湖大盜”,幾十萬噸的珍貴金屬材料説沒有就沒有了。這麼多的東西遺失,顯然不是一兩天的事,不是遇上盜賊那樣簡單的刑事案件,而是一個長期謀劃、多人參與的行為。背後暴露的是企業管理的漏洞太多,太大。從體制上看,出事的企業是一個兩方合資的企業,這裡邊估計還會有利益關係的糾纏。不管怎麼説,出現這麼大的遺失案,上市公司的責任難逃。特別是上海物貿還有多次財務造假的“前科”,讓案情更加撲朔迷離。是真遺失,還是為造假賬“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所有這些困惑,指望公司自查自凈難度太大,有關監察部門介入才是發現真相的前提條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