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扶貧動真格 大愛灑贛南

  • 發佈時間:2015-12-03 06:20:44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哎呀嘞,新村建設見成效,感謝大家來支援,家家門前水泥路,清水灌溉萬畝田……”

  一曲興國山歌,道出了中央國家機關對贛南老區的傾情幫扶,更唱出了老區人民的感恩之情。

  在江西贛州這片寫滿榮光的紅土地上,中央國家機關和有關單位對口支援贛南所帶來的變化遠不止於此——2010年至2014年底,贛南貧困人口由215.46萬人減少到105.06萬人,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由4182元提高到6946元,探索出一條“真扶貧、扶真貧”的精準扶貧新路徑。全市近300萬農民告別了危舊土坯房,278.4萬農村人口喝上了安全飲用水,300萬人用上了穩壓電。

  把脈問診,讓支援有的放矢

  2012年6月,《國務院關於支援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實施。2013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有關方案,決定由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組織部牽頭,39個中央國家機關及有關單位,分別對口支援贛州市18個縣(市、區)和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對口支援,如何把當地的發展需求有效地對接起來?

  摸清實情,把脈問診。2013年9月,各對口支援單位調研組陸續進工廠、下農村,感受發展、傾聽訴求,研究對策、把脈開方,謀劃對贛南蘇區的政策支援。

  證監會對口支援南康區,南康區的民營業主認為要利用這個機會,學習資本市場運作,期待對口支援單位扶持一批龍頭企業加快上市步伐。海關總署對口支援龍南,南昌海關駐龍南辦事處幹部郭晉説,有海關總署的對口支援,加工貿易企業要抓緊調結構、促轉變,解決企業出口環節中遇到的難題,龍南及周邊區縣外向型經濟發展有望實現提質增速……

  通過尋找對口支援單位部門優勢與受援縣(市、區)需求之間的最佳結合點,承載著黨和國家對蘇區關懷的一份份調研報告紛紛“出爐”,一項項全方位量身定制、含金量高的配套政策接連出臺,一筆筆資金隨著配套政策輸入贛南最急需的事業中,一個個項目撐起贛南人民滿懷希望的明天。目前,對口支援單位出臺了95個對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的具體實施意見或支援政策。

  為讓國家對口支援單位的好政策、好點子儘早落到實處,2014年1月,中組部從中央國家機關及有關單位選派首批39名年輕幹部到受援地挂職幫扶。

  這些北京來的幹部迅速與當地群眾打成一片,給贛南群眾留下深刻印象。瑞金市葉坪鄉黃沙村村民胡冬娣説:“我家以前住的是透風漏雨的土坯房,如今住進了新樓房,生活越過越好,我們農村的面貌大為改觀。為了我們村的危舊土坯房改造項目,挂職幹部多次入村實地考察調研,噓寒問暖,就像我們的親人一樣。”

  與此同時,贛州也派出60名幹部到各個部委挂職鍛鍊。幹部雙向挂職,架起從首都北京到贛南老區的連心橋,開啟了對口支援贛南老區的“直通車”。

  如今,贛州成為部委資訊採集、調查研究、試點示範、政策評估、幹部鍛鍊的重要基地。

  “採取對口支援等多種形式,加大對革命老區、貧困地區扶持力度。這是繼《若干意見》之後,黨中央對贛南老區振興發展的最有力支援。”説到中央國家機關及有關單位對贛南的無私幫扶,贛南老紅軍王承登動情地説。

  精準發力,讓幫扶事半功倍

  龍南縣渡江鎮蓮塘村馬頭村小組,兩年前還只是一個房屋破舊、貧窮落後的小村莊。如今,一棟棟整齊劃一的新房拔地而起,平坦的水泥道路直通每家每戶,走在沿河堤而建的休閒廣場,更讓人有一種置身城市公園的感覺。“我們不僅建了新房,還建了新村,過上了城裏人的生活!”馬頭村村民鐘義芹説起新變化,眼睛都笑彎了。

  面對贛南這個欠發達、後發展地區,怎樣支援,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幫扶效果?

  要發展好,首先必須要生存好!自從開展對口支援以來,對口支援單位堅持民生優先,緊扣老百姓的住房、水、電、路、教育、醫療等民生實事,安排推進了一批又一批項目,支援受援地基礎設施建設、産業發展和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

  東江源頭安遠縣旅遊資源豐富,但受交通條件限制,旅遊資源藏于“深閨”。對口支援工作開展以來,交通運輸部積極支援該縣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寧定高速公路建設如火如荼、S223省道施工緊鑼密鼓、龍布至塘村G238公路如期開工。交通改善,讓安遠不遠,今年以來,該縣接待遊客4.62萬人,同比增長18.46%;旅遊收入1508萬元,同比增長31.61%。

  在國家對口支援單位的鼎力幫扶下,贛州穩步推進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農村安全飲水工程、邊遠山村低電壓改造等工作,群眾生産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幫扶老區,從根本上破解贛南老區發展難題,除了“輸血”,更要“造血”。為此,對口支援單位從受援縣(市、區)的實際出發,充分發揮職能優勢,支援受援地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

  全南縣社逕鄉水東村地處邊遠,農産品流通一度制約著農民增收。今年,村民黃聖旗通過網路平臺,50畝油茶林産出的茶油老早就賣光了,每公斤的價格還比就近市場高出近一倍。“多虧有網路平臺,今年的油茶不愁銷路。”初嘗電商甜頭的黃聖旗尋思著來年擴大油茶種植規模。

  2014年起,對口支援全南的商務部以電子商務建設為契機,支援並幫扶全南列入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通過指導開展電商培訓和電商平臺建設助推臍橙、油茶、葡萄、靈芝等農業特色優勢産品上線銷售。目前,該縣電商銷售額總計達1.05億元,全縣觸網銷售商家有100多戶。

  圍繞産業發展、基礎建設和民生改善,對口支援單位努力把各種政策要素、資源要素、成本要素轉化成經濟發展的優勢,落實對口支援資金61億元,培訓各類急需人才7900余人次,贛南老區扶貧攻堅步伐不斷加快。如今放眼贛南,一項項惠民政策落地開花,一個個民生工程建成營運,國家對口支援為贛南開闢了一條條惠澤民生的“幸福通道”。

  中央國家機關及有關單位的對口支援,為贛州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動力,為贛南老區扶貧攻堅打下堅實基礎,為全市上下加快實現全面小康樹立強大信心。面對機遇,贛州沒有躺在歷史的功勞簿上,解放思想、內外兼修,主攻工業、三年翻番,組織人員到沿海發達地區考察學習,邀請各地客商來贛州投資興業……

  一幅新的發展藍圖正在贛南老區徐徐展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