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土集團:馬利陰影下的變與不變
- 發佈時間:2015-11-30 20:0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期以來,日益猖獗的國際極端組織在海外接二連三策劃併發動多輪恐怖襲擊,傷及多個國家的無辜民眾眾多,以挑釁姿態激怒了全球所有不該招惹的國家。顯然,他們必將為極端行徑付出毀滅的代價。可以看到,現已由多個國家形成合力對其打擊正在進行時,顯然,該極端組織重挫之後距離滅亡已為期不遠。以此告慰在恐怖襲擊中失去生命和家庭的世界各國同胞們。
作為一貫支援國際反恐立場的中國,毫無例外,在同世界一道強烈譴責這一恐怖主義行徑和呼籲打擊極端組織的同時,不得不承受住在海外反恐浪潮中失去同胞的切膚之痛。對於13億中國人民來説,日前,在馬利發生的恐怖襲擊事件中,讓中國痛失的不僅僅是三位同胞,更是中國的三位民族英雄。因為,他們是中國鐵路走出去的海外開拓者,他們更是中國鐵建管理團隊中的頂梁柱。
其中,三位英雄之一的周天想,從今年8月初被調任至鐵建國際集團總經理崗位,從事中國鐵建海外拓展主要業務。在此之前,他加盟的是中國鐵建下屬央企--中國土木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土集團),主要從事的也是海外業務,並且一幹就是14年,有著極為豐富的海外工作經驗和拓展能力。
據了解,中土集團是1979年我國剛剛改革開放時最早成立的四家外境企業之一,發展中為中國鐵建在海外創造了數個“第一”的輝煌成就。從去年完成了土耳其高鐵,包括新簽了尼日利亞沿海鐵路,今年年底或會建成埃塞鐵路中。不難看出,中土集團正成為我國鐵建走出去一支不可或缺的先鋒隊。在當前“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下,該公司已和海外一些地方企業、地方政府開展有諸多合作並從中受益。
化悲痛為力量,馬利事件後,三位英雄要銘記,國家發展要提速。事實上,中國,並沒有因此而氣餒,相反,更加堅定反恐立場和決心。中土集團,也並沒有因此而消沉,海外市場深耕依舊。
“中國企業走出去是不容易,但不能因此放緩走出去步伐,中國只有走出才能發展更強大。”日前,中土集團董事長袁立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採訪時如是説。
危中思變,從現在起改變。
袁立表示,馬利事件,讓走出去的央企痛定思痛,並深刻反思未來走出去戰略的調整與升級。
首先,安保須升級。央企走出去,首先要贏得地方對保護央企職工安全的必要協助,要強化當地對保衛央企職工就如同保護自己家人的保衛意識。目前,中土集團作為走出去的央企方面始終在與地方積極協調,加強當地工程在安全方面防範和保衛措施。與此同時,如何就海外安全防範機制進一步加強,實際上中鐵建也一直在做,並於近日剛剛開了一個會,就是研究如何加大投入,想方設法保障我們在海外員工安全。
袁立認為,針對國際政治形勢變換,無論是政府牽頭也好,還是總公司牽頭也好,這種短期的風險防範很重要,但長期的保障勢必要納入海外發展核心範疇,如果不加大保護力度,會是損失。
其次,調整戰略佈局。據袁立介紹,中土集團最早海外市場是在尼日利亞,起初只在當地設立有公司事業部。現在看來,應放眼全球經營時機已成熟,這也是中土集團近年海外發展戰略意圖。目前,中土集團已在非洲、美洲、歐洲以及歐洲與亞洲之間共設立了11個事業部,基本上實現了全球佈局全覆蓋。
再次,央企形象應重塑。袁立表示,馬利事件讓國家痛失三位英雄,讓中鐵建痛失三位精英的事實已不可逆轉。但在三位央企人事跡影響下的央企形象應該被得以重塑。在外界看來,以往觀點是,央企、國企自然多與腐敗定義相結合,然而,現實中絕大多數央企、國企卻是好樣的,是講奉獻的。尤其是透過此次事件,全面向國人展示出央企、國企究竟是什麼樣企業?是什麼樣人在做?做的都是哪些事?相信,僅從三位英雄身上均會一一找尋到最為客觀與真實的答案。
有突破更有堅守。
“陣地”不丟。“中土集團不會因馬利事件而丟掉海外業務主陣地--非洲”。袁立表示,雖然,公司業務發展市場在擴大,佈局更加廣泛。但是現在從我們來講,傳統是在非洲,是丟不下的。現在需要中國公司技術還是這裡,所以這是比較矛盾的。我們的市場,我們業務本身決定了我們主戰場是在非洲。
市場不棄。“對待三位英雄的離去,我們要做的是化悲痛為力量。不低沉、不消極,下一步我們要加大鐵路走出去的參與力度,正在追蹤的鐵路項目,所説的正在追蹤不是看上了正在追蹤,而是和他已經達成某種會議紀要,或者是合同,一共有幾十個項目,價值數千億美元,面對這一市場契機,未來要深挖潛力深耕市場,做好海外發展持久準備。
先鋒不捨。因中土集團在海外打拼中為國家、為中鐵建爭創了數個”第一“,被業界一度公認為”中國鐵路走出去的先鋒隊“。對此,袁立表示,能獲此稱號,是公眾對中土集團海外十餘年成長歷程中最大鼓勵,是所有中土集團人的榮耀。為國家、為鐵路,中土集團未來會將此殊榮繼承併發揚下去。
“當前,為了民族復興,央企必須‘走出去’;為了央企‘走出去’,央企人必須‘豁出去’。”在袁立看來,雖然對這一業內觀點表達保持中立,但所折射出的大道理他基本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