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凝聚逐夢的力量

  • 發佈時間:2015-11-30 05:53:1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隨著我國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政策“紅包”陸續推出,大學生群體已經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解決就業是大學畢業生創業的需求之一,但先工作、後創業的“發展型創業”正成為新的趨勢。隨著發展型創業者逐漸增多,我國創新創業的格局將發生改變。

  11月,校園招聘會進入高峰期,大學生就業季也步入高潮。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在770萬以上,加上留學歸國人員和未找到工作的往屆生,學生就業形勢依然嚴峻。隨著創新創業浪潮的興起,高校學生也多了一項選擇——創業,自己當老闆。現在學生創業的真實情況如何?哪些學生在創業?哪些學生想創業?《經濟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大學生已成為最活躍的青年創業人群,創業人數佔總體創業人數的比例不斷提升

  戴著黑框眼鏡、瘦瘦小小的陳浩算得上是個名人——他2013年創辦的遺愛網已成為湖北黃岡最大的城市社區網站。2013年他曾登上《非你莫屬》的舞臺,因為自詡是“中國未來的比爾·蓋茨”,而且自報30萬元年薪向趕集網總裁要職位,被稱為“中國野心哥”,一時引起轟動。陳浩毫不介意這個稱呼,他告訴記者,“我的夢想就是做上市公司的CEO,這是我16歲就給自己定的目標”。

  現在到底有多少學生像陳浩一樣揣著老闆夢,誰也説不清楚。一個可供參考的數據是今年5月啟動的首屆“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4個月就吸引了全國31個省份及新疆生産建設兵團1878所高校的57253支團隊報名參加,提交項目作品36508個,參與學生超過20萬人。

  大賽只是檢驗夢想的舞臺,市場卻見證著實實在在的創業。今年4月國家工商總局對全國5000多傢俬營企業進行了抽樣調查,發現從2013年開始,高校畢業生創辦私營企業的數量出現井噴式增長:被調查企業中,2014年註冊的高校畢業生創辦企業336家,是2013年註冊企業數量的1.57倍。

  高校學生創業佔總體創業人群的比例也在上升。調查樣本中,2013年度的註冊企業851家,其中高校畢業生創辦的企業214家,佔25.15%;2014年度註冊企業1094家,其中高校畢業生創辦的企業336家,佔30.71%。

  中國個體勞動者協會副秘書長張久榮認為,隨著政府對大學生創業的鼓勵和工商註冊等行政管理的簡政放權,註冊私營企業的手續和費用都大幅降低,大眾人群的創業成本大幅度下降,直接刺激了全社會的創業熱情,高校畢業生是其中最搶眼的生力軍。

  另一項權威部門進行的調查也證明,大學生已成為最活躍的青年創業人群。最近,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工商總局聯合利用全國工商登記註冊數據庫與全國高校學生學籍學歷數據庫進行交叉比對,獲得了2013至2014年工商登記註冊的16至30歲創業者和畢業5年內大學生創業者的基本資訊。分析發現,大學生創業者增長率高於同齡其他人群。2014年在各級工商部門新登記註冊的16至30歲創業者為301萬人,比2013年增加40.2萬人,增長15.4%。其中,大學生創業者47.8萬人,比2013年增加11.9萬人,增長33.3%。2014年大學生創業者佔青年創業者群體的比例為15.9%,比2013年上升2.2個百分點。

  高職院校畢業生創業多、重點高校畢業生創業少是高校學生創業的一大特點

  陳浩是黃岡四大職業高校之一的鄂東職業技術學院的代表人物。跟他一樣,四大高職的一批代表人物現在都在創業:黃岡師範學院的夏俊嶺創辦了圈圈科技,黃岡科技職業技術學院的吳超在發展自己的微網志行銷團隊,黃岡職業技術學院的孫斌創辦了聯創社和深圳市蛟龍網路技術有限公司,身家已超千萬。

  高職院校畢業生創業多、重點高校畢業生創業比重小是我國高校學生創業的一大特點。從2015年國家工商總局的調查數據分析中可以看到,在個體工商戶中,重點高校畢業生創業的比例僅為3.70%;在私營企業中,重點高校畢業生創業的比例僅為8.98%。而高職院校畢業生佔個體工商戶的比例為58.89%,佔私營企業的比例41.20%,都要明顯高於重點高校畢業生。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呂鵬認為,出現重點高校畢業生創業比例較低、高職院校創業比例較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兩個方面:一方面與學校的創業教育有關。重點高校強調更加嚴謹的學術性和研究性教育,而在高職院校中,創業教育或者職業規劃教育已經非常普及。兩類不同高等院校的畢業生在校階段接受和形成的就業觀念和創業意願存在比較大的差別。另外一方面是重點高校畢業生能夠在勞動力市場上找到比較好的工作崗位,其教育回報率較高,故而創業的積極性不高,而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在勞動力市場上找的工作崗位相對較為低端,教育回報率不高,誘發其有比較高的創業積極性。

  高校畢業生對創業的不同態度雖然是基於現實的考慮,但是從創業的角度來看,卻不是最佳選擇。張久榮表示,就創業本身而言,如果是專業技能最好的人群來進行創業,其創業成功的可能性要大於專業技能相對較差的人群。

  “從美國的經驗來看,優秀和成功的創業者大多數出身於名牌大學,而中國卻出現了專業技能相對較差的高職院校畢業生創業比專業技能較好的重點大學畢業生創業比例更高的情況,這無疑是不合理的。”張久榮認為,這種狀況最終會直接影響我國大學畢業生創業的創新水準和成功概率,不利於在整體上實現創業引領就業的目標。

  發展型創業興起,四分之三的大學應屆畢業生找到工作後仍表示未來可能會創業

  解決就業是創業學生的需求之一,但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中,有了工作的高校學生也不再拒絕創業。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去年6月完成的“中國高校大學生追蹤調查的數據”顯示,在已經找到工作的情況下,仍然有14.06%的大學應屆畢業生表示將來一定會創業,有74.06%的大學應屆畢業生表示將來可能會創業。這意味著在整個社會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引導下,超過四分之三的大學應屆畢業生在已經找到工作的前提下,沒有拒絕將來可能出現的創業機會。

  反觀沒有找到工作的大學應屆畢業生群體中,表示將來肯定會創業的比例比已經找到工作的大學應屆畢業生還要低,只有8.47%被調查者認為自己將來肯定會創業。

  “從勞動力市場的角度來看,這一現象並不難理解。”呂鵬分析説,因為需求方肯定會選擇最優秀的畢業生,所以能夠先找到工作的大學應屆畢業生所具備的知識和技能應該高於在同一類別中沒有找到工作的大學應屆畢業生。從創業的角度來看,具有更好的知識和技能可以幫助人們尋找和發現創業機會,因此,已經找到工作的大學應屆畢業生能夠看到的創業機會更多,對自己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更有信心,他們的創業意願也更高,創業也成為他們成長和發展的跳板,而不是通往飯碗的獨木橋。“從某種意義上説,這部分人的創業將來都屬於發展型創業。”呂鵬説。

  天峋創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CEO李琛是一位創業博士。他和同學一起研發的無人直升機自重只有16公斤,起飛重量卻能夠達到40公斤,在全世界處於領先水準。李琛告訴記者,另一位創始人王川是北航飛行器設計專業本科生和在職研究生,本科一畢業就有上市公司來“挖”,有的國外公司開出的年薪高達百萬元。但王川都拒絕了。他把自己關在小屋裏,專心致志研究無人機。李琛本人是經管專業的博士,一直是校內風雲人物的他根本不愁工作,選擇跟王川一起創業也是為了自己的航太夢。

  現在他們的産品得到了國內外工業級無人機行業的認可,公司已經收穫了300多萬元的訂單,李琛堅信這只是個開始。

  在呂鵬看來,李琛和王川是典型的發展型創業者。“歐盟的一項研究表明,青年早期的工作和創業經驗是創業成功與否和創業績效的主要決定因素。當前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仍然能夠為大學應屆畢業生提供足夠多的工作崗位,所以大學應屆畢業生不妨先工作幾年,積累經驗。”呂鵬説,“現在許多創業者其實是在做小生意,而發展型創業者往往從事的是真正有創新意義的工作。隨著發展型創業日漸興起,發展型創業者日益增多,我國高校畢業生創業、乃至整個創新創業的格局都將改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