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4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機遇來敲門:綠色助崛起 國家戰略江西在行動

  • 發佈時間:2015-11-26 17:58:56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人民網南昌11月25日電(記者 秦海峰)“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近年來,一批國家戰略陸續結緣江西。面對機遇的一次次垂青,江西全省上下以只爭朝夕的緊迫感,按照“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幹興贛”十六字方針要求,主動對接、迅速行動,與世界共舞,展江西風采。

  “河長制”未雨綢繆

  最近,江西武寧縣縣長郭曉明多了一個“官”銜——修河武寧段“河長”。

  “你可別以為這個‘河長’真是什麼官!它並不是官,而是一種責任。我負責的河段出了問題,首先問責的就是我。” 郭曉明對人民網記者表示。

  武寧縣是江西省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境內有34萬畝廣闊水域。修河自西南向東北宛若一條綠色綢帶,綿延110多公里橫貫武寧全境,被武寧人稱作“母親河”。如今,作為一縣之長的郭曉明又成了母親河的“河長”,談起感受,郭曉明用了三個“更”字:加強河湖保護管理的擔子更重了、責任更具體了、心中的弦繃得更緊了。

  2015年11月2日,江西省在武寧召開的全省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推進會上,宣佈在省域河流湖泊內建立“河長制”。由省委書記、省長挂帥擔任省級正副“總河長”,省、市、縣黨政四套班子領導擔任河流“河長”,這一舉措被解讀為是江西立足生態文明建設發展現實需要提出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

  江西有得天獨厚的秀美山水,是中國最綠的省份之一,生態優勢是江西聳立當下、面向未來的最寶貴資源、最大比較優勢。2014年,國家批復江西省全境列入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江西“綠色崛起”迎來了寶貴的歷史機遇。

  其實,“河長制”並不是江西的首創,但是江西的“河長制”有自己的獨特之處,與其他省份重在“治”相比,江西更注重“防”。

  “豐富的水資源和良好的水生態環境是江西最大的財富,更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優勢。實施‘河長制’就是要鞏固和提升這一優勢,把一些影響河湖生態環境的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不走‘發展、污染、治理’的老路,進一步夯實綠色崛起的基礎。”江西省水利廳廳長羅小雲説。

  郭曉明説:“近年來,我們一直按照‘養山護水’的要求,推進全方位、立體式修河武寧段生態環境保護。修河水環境非常好,作為修河武寧段“河長”,要真正把環境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壓力還是很大,不過我有信心做好。”

  生態成經濟富礦

  武寧地處贛西北,森林覆蓋率達72.1%,擁有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近年來,該縣確定了“致力綠色崛起、建設幸福武寧”的發展戰略,堅持生態産業化、産業生態化發展理念,利用生態優勢發展生態經濟,將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

  入冬時分,在武寧縣的楊洲鄉,青山環繞當中有一大片獼猴桃田特別顯眼。兩個月前獼猴桃採摘旺季,這裡人流如織。時下,已經過了採摘的季節,農民正在忙著對果樹進行剪枝,對果園進行翻耕。

  果園的主人叫樊江寧,土生土長的本地人。樊江寧介紹,以前當地人並沒有意識到獼猴桃可以給他們帶來財富,那時候,人們利用自然資源的方式還很簡單,就是砍樹。土地裏種出來的糧食不夠吃,大家全靠砍樹,賣樹養家糊口,如此年復一年,惡性迴圈。

  2013開始,樊江寧先後投資300多萬元,在楊洲鄉建起了250畝的紅心獼猴桃基地。雖然紅心獼猴桃要到第四年才到盛産期,但現在樊江寧已經跟香港一家水果公司簽下了長期訂單,産品根本不愁銷路。

  “今年還沒到盛産期,只有10噸獼猴桃,十來天就賣完了,預計明年産量在50噸左右,後面150噸,以後每年穩定在300噸左右,預計到盛産期每年可以有2000多萬元的毛收入。” 樊江寧信心滿滿地説道。

  紅心獼猴桃對環境和管理技術要求極高,而武寧這個地方的氣候條件和土壤結構,各方面都非常適宜紅心獼猴桃的生長。樊江寧表示,下一步,我們將吸引家庭農場的加入,種植面積控制在1000畝左右。

  除了銷售收入外,樊江寧還依託獼猴桃基地開發了集觀光、採摘、休閒于一體的旅遊體驗基地。不少人慕名前來,優美的生態環境讓遊客“到此一遊”變成了“到此長留”。

  富裕起來的不僅僅是樊江寧。在他的帶動下,當地村民意識到了綠水青山也可以變成金山銀山,逐漸摒棄了過去的生活習慣,開始吃起了生態飯。不少村民紛紛加入樊江寧的獼猴桃基地,通過家庭農場獲得不菲的收入,還有不少村民到基地務農賺錢,吃生態飯已經成為當地老百姓的生存常態。

  “實踐證明,生態是經濟的富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走綠色崛起的道路,不僅不會影響經濟發展,而且可以實現更高品質的發展,實現人民幸福指數的大幅度提升。”武寧縣縣委書記瀋陽表示。

  對於武寧縣取得的成績,江西省委書記強衛如是評價:武寧的成功實踐説明,生態保護與加快發展是相輔相成的,生態文明建設並不會影響發展,反而可以促進高品質的發展,提高群眾的幸福指數,“綠、富、美”三者完全可以一起實現。

  經濟、環保雙豐收

  武寧縣的路子是江西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江西省借力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走出一條經濟和生態文明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具有江西特色的綠色崛起之路,成為全國領先的生態文明高地。

  江西省委書記強衛將這條綠色崛起之路總結成五個協調,即: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增長協調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與産業轉型協調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與新型城鎮化、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與民生幸福協調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與提高治理能力協調推進。

  綠色崛起步伐慷鏘有力,江西經濟發展和生態環保也獲得了雙豐收。

  今年以來,江西省生態優勢鞏固提升,江西省森林覆蓋率達到63.1%,居全國前列;森林蓄積量達到4.45億立方米,居全國第9位;全省空氣品質指數優良天數佔比達到87.4%,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為100%。

  與此同時,江西經濟社會發展也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居全國前列:今年前三季度,江西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1568.6億元,增長9.2%,比上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增長速度居全國第5位,同比前移了2位。

  隨著江西綠色崛起的步伐加快,群眾得到的實惠也越來越多。今年前三季度,江西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9253元,增長9.2%,高於全國平均水準0.8個百分點,居全國第5位;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7490元,增長10.5%,高於全國1個百分點,居全國第7位。

  億噸港口近在咫尺

  再把視角轉向東北方向和武寧相鄰的瑞昌市。

  入冬時分,江風襲襲,車船轟鳴。江西省九江市瑞昌碼頭鎮長江邊正在建設的公用碼頭工地上,一派繁忙的景象,工人們鉚足了勁要趕在今年年底前完工。屆時,這個總投資6.5億元、建有4個5000至10000噸級泊位的公用港口碼頭項目,將成為江西省最大的公用港口碼頭。

  這是九江市推進港口項目建設,做優港口平臺,積極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的真實寫照。

  作為江西唯一的通江達海港口城市,九江自然成為江西全面融入長江經濟帶的“橋頭堡”。隨著長江經濟帶戰略的推進,九江市科學規劃佈局公共港口,積極參與長江流域通關一體化,著力把九江港打造成為上接武漢、下聯上海外高橋碼頭、洋山港,帶動全省、輻射周邊的重要樞紐港口、長江中下游重要的億噸大港。

  目前,九江海關已加入長江經濟帶區域通關一體化,打破海關關際限制,與上海、南京等沿海海關 “無縫隙”對接,九江市800余家進出口企業因此受益。

  九江港的貨物吞吐量也逐年遞增。據統計,2012年到2014年的三年裏,九江港完成貨物吞吐量分別為4827萬噸、6030萬噸、8036萬噸,年均增長29%;其中,集裝箱吞吐量分別為16萬標箱、19萬標箱、22萬標箱,年均增長17%。

  “據統計,今年1-10月,九江港貨物吞吐量一路飄紅,完成貨物吞吐量8330萬噸,集裝箱完成20.92萬標箱,為今年實現億噸大港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九江市沿江辦主任婁琪表示。

  隨著長江經濟帶建設號角的吹響,九江迎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為了加快融入長江經濟帶,九江市把做優交通、港口、口岸、腹地等四個平臺作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們的目標是把九江港打造成‘立足九江、服務全省、輻射周邊的區域樞紐港’,與此同時,推進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實現與京滬、滬昆、昌吉贛高鐵的無縫對接。與南昌一道推進昌九一體化,打造承接沿江沿海高端産業聚集區,抱團參與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 婁琪説。

  除了在省內和昌九對接外,九江市還跳出江西,推進區域合作。

  九江市倡導了與湖北省黃岡市、安徽省安慶市合作,謀劃建設贛鄂皖沿江協作區,打破行政區劃壁壘,共同做強長江經濟帶贛鄂皖毗鄰地區這一薄弱環節。目前,三市發改部門已經議定《贛鄂皖沿江協作區框架協議》,正在分別報各自市委、市政府審定。

  昌九雙核比翼齊飛

  實際上,在全面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中,江西下了“先手棋”。

  早在2013年,江西省明確提出了“做強南昌、做大九江、昌九一體、龍頭昂起”的發展戰略。除了打造九江這個江西融入長江經濟帶的橋頭堡外,江西還全力打造南昌核心增長極,促進昌九一體化發展,為參與長江經濟帶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罕見冬汛,綿綿陰雨,江風吹來,刺骨寒冷。而在贛江西南岸的九龍湖新區卻是另一番景象,熱火朝天的工地,22條主幹路網建設全面實施,地鐵軌道在城市地下延伸、快速路網讓發展駛上“快車道”……已經成為南昌融入長江經濟帶、打造核心增長極的一個新引擎。

  九龍湖新城破繭而出是南昌市打造核心增長極的最佳注腳。近年來,南昌核心增長極建設效果初顯,各項經濟指標連續爬坡過坎,不斷邁上新臺階,2012年以來,南昌GDP連續突破3000億元、3500億元大關,2014年達到3667.96億元。

  據江西省統計局公佈的數據,今年前三季度,南昌市主要經濟指標佔全省比重均超過20%,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絕對值、增速均居全省第1位,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絕對值居第1位、增速居第2位。

  視角再回到九江。

  由於公司業務拓展到九江,江西弘毅集團環境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劉仁平每週都有幾筆款項需要從南昌轉賬到九江。“以前轉賬都要收手續費,現在昌九一體化把異地轉賬手續費免了,每年可以為公司省下幾萬元,昌九金融一體化的實施讓我們得到了很多實惠。”劉仁平説。

  劉仁平獲得的實惠只是昌九一體化“紅利”中的一個。現如今,“昌九”聯動有序推進,同城效應逐步顯現。目前,兩市已達成22項共識,通信、金融、教育、醫療衛生、社保和科技等公共資源的合作共用加快推進,逐步形成一體化的公共服務體系。

  昌九一體化的穩步推進,已經使南昌九江兩座城市緊緊抱在一起,“龍頭昂起”態勢明顯,輻射帶動能力不斷增強,昌九已成為江西對接長江經濟帶的重要平臺。

  江西省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昌九經濟體經濟總量佔江西全省比重已經超過三分之一,合計實現生産總值4017.2億元,佔全省的34.7%;實現財政總收入757.7億元,佔全省的33.6%。

  “下一步,我們將積極推進‘昌九一體化’建設,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援下,力爭昌九新區早日獲得國家批復。為江西全面融入長江經濟帶拓展更大空間,促進更快發展。”南昌市發改委主任黃耀華表示。

  扶貧攻堅“贛州樣板”

  贛北發展如火如荼,贛南發展同樣毫不示弱。

  贛州市崇義縣橫水鎮新坑村石門子位於上猶江庫區,距縣城16公里,居住著大量從水棚和深山中搬遷出來的“水上漂”、“雙渡”農戶。

  陳幫龍,石門子地地道道的“水上漂”農戶。上岸前一家老小擠在40平方米的水棚裏,靠捕魚維持生計,上學、就醫、用水用電、致富難等問題一直困擾著他。上岸後,在政府的幫助引導下,他辦起了農家飯莊,不僅解決了定居的問題,預計年收入超過10萬元。

  “來這裡旅遊的人越來越多,去年國慶節,乘船遊陡水湖都得排隊。現在,縣里正在將石門子的通村公路打造成旅遊公路,還將投資打造陡水湖鹿灣濱湖溫泉旅遊度假區,石門子的旅遊産業很有奔頭。”石門子旅遊協會會長劉洪明説。

  怎樣讓農戶們不僅搬出來還能富起來,當地政府選擇了旅遊,依託庫區豐富的旅遊資源,把搬遷建房點建設與生態旅遊開發相結合,一方面,通過修建碼頭、鋪設後山步行道、圍繞果園打造生態農莊、扶持建房戶發展農家樂等方式,挖掘建房點生態旅遊價值;另一方面,引導農戶成立石門子旅遊協會,對景區門票、餐飲、住宿等實行統一定價,將石門子集中建房點建設成了休閒旅遊度假村。來度假的遊客多了,當地農戶的錢包自然就鼓起來了。

  近年來,贛州市利用《國務院關於支援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賦予的先行先試權,爭取國家層面批複國家旅遊扶貧試驗區,著力推進精準扶貧,打造出了革命老區扶貧攻堅“贛州樣板”。

  統計數據顯示:該市扶貧對象由“十一五”末的215.46萬人減少到2014年底的105.06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15.6個百分點;全年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由“十一五”末的4182元提高到6946元,增長66.1%。贛州進入建國以來扶貧成效最大、減貧進程最快的時期。

  除大力推進精準扶貧外,贛州還實施了有史以來規模空前的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目前,該市69.52萬戶、近300萬農民告別透風漏雨的危舊土坯房,紅軍和烈士遺屬遺孀及後代全部住上新房。

  民生工作紮實推進,經濟發展同樣效果顯著。

  在《若干意見》的支援下,贛州全面深化改革,激發振興發展活力,經濟內生動力顯著增強。《若干意見》出臺實施三年多來,贛州市主要經濟指標持續保持兩位數的較快增長,增速明顯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準,每人平均水準與江西省、全國的差距在進一步縮小,追趕的步伐明顯加快。

  從2011年到2014年,該市地區生産總值由1336億元增加到1843.59億元,年均增長10.8%;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由16058元增加到22935元,年均增長12.2%;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由4684元增加到6946元,年均增長12.8%。

  今年以來,贛州經濟繼續平穩健康發展,上半年,贛州市生産總值增長9.1%;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8%;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8%。

  專家:江西發展正迎來最佳時機

  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長江經濟帶、贛南蘇區振興等一系列國家戰略的實施,讓江西經濟社會發展煥然一新,在對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上,江西也有了足夠的底氣。

  今年5月底,江西省政府印發《江西省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實施方案》,將用5年左右時間,打通一批對外開放戰略通道,建立一批友好省州經貿合作關係,建成一批重大合作項目,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投資取得初步成果,力爭到2020年對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突破300億美元、利用外資突破100億美元、對外工程承包額突破100億美元、對外投資突破50億美元。把江西建成連接“一帶一路”內陸戰略通道、內陸開放合作高地、生態文明國際合作重要平臺。

  據江西省商務廳發佈的數據,今年前9月,江西省企業與“一帶一路”沿線23個國家開展對外投資業務,中方協議投資額6.12億美元,增長3倍;在21個國家承攬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項目,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4.2億美元,增長4.8倍;為25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培訓政府官員148名,比去年全年增加55名。

  江西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麻智輝表示,當前,江西發展正迎來最佳時機,諸多國家戰略的實施,讓江西實現了和長江中游城市群、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緊密對接,三地大量資本項目進入江西,佔江西總招商引資的80%以上。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展開的互補合作、有效對接,又讓江西抓住了新一輪開發發展機遇。

  目前,昌九雙核各項主要經濟指標佔全省份額逐步在提高,對江西經濟的拉動越來越重要。同時,贛東北地區通過對接長三角,外向型經濟發展迅速。贛西地區通過融入長江中游地區,特別是和湖南、湖北的合作,成效顯著。贛南地區在蘇區振興國家戰略的支援下,主導産業逐步形成,經濟內生動力不斷增強。

  “江西現在經濟發展格局形成了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同時發展,北部地區和南部地區同時崛起的嶄新格局,‘兩翼齊飛,龍頭崛起,蘇區振興’格局初具規模。” 麻智輝説。

  麻智輝表示,下一步,江西各地應增加積極性,根據自己實際,結合諸多國家戰略,制定恰當的對接政策。其次,還要提升整個勞動力的素質和水準,改善經濟發展軟環境。另外,還要提高承接東部産業轉移的門檻,把一些勞動密集型、資源消耗型産業拒絕門外。

  “江西目前還處在加速工業化、加速城鎮化的過程中,産業結構不合理矛盾依然突出,服務業佔比過小的問題依然存在,加快服務業發展特別是生産性服務業發展迫在眉睫。” 麻智輝説,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加速,對資源消耗、對環境污染的壓力是不斷提升,怎麼樣在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對江西來説依然任重道遠。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