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浙江德清戶改:消除城鄉差別化待遇

  • 發佈時間:2015-11-25 01:00:19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並與城鎮居民有同等權利和義務。

  那麼,戶籍制度改革究竟要改什麼?改革成本幾何?改革如何才能長久?湖州市德清縣作為浙江省戶籍制度改革試點縣,自2013年9月30日起正式取消農業、非農業戶口性質劃分,全面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德清縣當地的幹部群眾説,德清戶改不只是統一標識,而是消除了依附於其後的30多項城鄉差別化待遇。在改革成本付出、改革紅利獲得、改革深化推進等方面,德清用實踐為國內大多數縣級地區探索出了一條具有多重啟示、可供借鑒的路子。

  消除差別化待遇

  德清縣地處杭嘉湖平原西部,毗臨杭州,距湖州與杭州均不超過40分鐘路程,幾乎形成“同城效應”,城鄉差距較小;全縣本地人口約43萬,外來流動人口16萬,外來人口融入本地較早,相處和諧;德清縣經濟發達,2014年全縣財政總收入61.3億元,地方本級預算收入33.7億元,有一定可支配財力。德清縣的戶籍制度改革,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啟動的。

  2012年12月,德清縣被浙江省確定為戶籍制度改革試點縣,戶改辦設在縣公安局。2013年9月30日起,德清縣正式取消農業、非農業戶口性質劃分,並實行改革“三步並進”:統一城鄉戶口登記,取消各種戶口性質劃分,統一為“浙江居民戶口”;分類明確戶口遷移制度,明確有合法穩定住所人員、引進人才等7類不同情形的城鎮落戶標準;完善居住證制度,對流動人口實施積分管理,按其貢獻大小等因素實行差異化保障,使之安心就業。

  “如果僅僅把戶籍性質去掉,這種改革的結果就是換湯不換藥,德清縣戶改的實質,是消除依附在原有城鄉戶口性質差異上的不公平待遇,實現公共服務全覆蓋。”德清縣公安局副局長邱連榮説。縣裏梳理了同戶籍掛鉤的33項政策,按照“先易後難、量力而行”原則,對其中時機成熟的32項實行了城鄉並軌,同時明確今後出臺有關政策將不再與戶口性質掛鉤。

  在33個事項中,包括城鄉醫療、住房、失業甚至交通事故賠償,在並軌過程中,政策採取“就高不就低”原則。唯一沒有並軌的是政府購買養老服務,原因是農村社會養老機構發展基礎較弱,但這項工作也計劃於今年年底前實現。

  德清縣財政局副局長陳肖武説,事權在縣級範圍的,縣裏直接調整;事權在縣級以上的,縣裏用財政投入解決。“總之,這33項並軌要符合德清基本情況、城鎮基本公共服務配套水準、財力可承受範圍。根據靜態測算,財政年預計支出需7000多萬元,基本上是可以承受的。”

  武康鎮五龍村是一個城中村,2000年的時候由五龍村和新龍村合併而成,總人口1860人,下轄19個村民小組。2014年,63歲的村民姚永娥在家中突發腦溢血,被送往浙江省人民醫院,醫藥費花了將近85萬元,自己承擔了大概12萬元多。村書記沈夏林在五龍村工作了26年,他説,過去像姚永娥這樣的家庭,靠種田收入根本看不起大病。如果家裏有人生了大病,因病至貧的可能性很大,沒有醫保一個普通農民家庭,承擔不了高昂的醫療費。

  不少人認為,戶改涉及面廣,成本高。德清縣財政局曾測算過改革影響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情況,為拉平城鄉就業、低保、醫保等各方面的差別,預計年影響財政支出7660萬元,但從改革實踐看來,兩年間實際發生的支出增加僅2770萬元。

  在7660萬元支出中,原來預計的最大頭是住房保障。戶改使經適房和廉租房對象擴圍,從原來的只保障非農戶口,到變成全保障,財政部門預計年潛在影響財政支出2700萬元,甚至擔心不可控。而實際上,兩年內只發生了1起新增保障支出,實際增加的財政支出可以忽略。“因為我們兼顧政策公平,規定農村戶口享受到了宅基地政策,就不再享受城鎮居民住房保障政策。標準嚴了,入圍對象就少了。”德清縣建設局總工程師王賽翔説。

  讓紅利惠及多方

  讓改革紅利惠及各方,是改革大旗能扛得久的重要保障。為此,德清縣積極推進産權改革,先確權,再戶改,保留農民的合法權益。

  據德清縣農辦農村改革指導科科長何汀源介紹,他們對全縣農村土地或山林的承包經營權進行確權登記,發放承包經營權證、經營權流轉證;完成村經濟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把村集體凈資産折股量化到每一位社員,允許依法繼承或在本社社員轉机讓;開展農村宅基地使用權、農房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在此基礎上推進農業擔保、林權抵押、農房出租和抵押貸款試點等工作,建立縣農村綜合産權交易中心,讓“死産”變“活權”、“活權”變“活錢”;明確進城落戶的農民繼續享受農村居民計劃生育政策、徵兵入伍條件等。

  在武康鎮五四村村委會大廳,一塊巨大的電子顯示牌上滾動著全縣的各類産權交易資訊。村委會主任阮建強説,現在村集體資産量化到每位村民身上,大家都成了“股東”。股權證加上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土地經營權流轉證、宅基地使用權證、房屋産權證,可用於直接到銀行辦理抵押貸款,不需再提供擔保。

  48歲的農民陸建國,一家5口在鎮上住著小別墅,生活無憂,他們就享受到了改革帶來的在銀行貸款方面的便利。早在2011年之前,陸建國一直在當地礦上工作,後來礦場關停,他又轉型養殖青蝦。原先承包農田去銀行貸款,要找人擔保,而且月息8厘多,但自從村裏對他們家的房子進行確權,辦了房産證和集體土地使用證,銀行工作人員告訴他,有了房産證就可以抵押貸款,不需要再找人擔保,月息只要5厘多,比原來有擔保的利息便宜很多。陸建國憑藉房産證成功向銀行貸款25萬元投入到59畝地的青蝦養殖中,解決了飼料等燃眉之急。“現在農村的房子和城市裏的房子一樣值錢了,可以抵押貸款,自己也可以交易買賣。”陸建國説,“農村土地(林地)承包經營權、村集體資産收益權、宅基地這三項權益進行確權之後,取消了原來戶籍的劃分我們也沒有後顧之憂,農村的利益都保留了下來,還能享受城鎮的利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