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你的睡眠我能懂

  • 發佈時間:2015-11-24 06:29:37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者 戴睿雲 見習記者 周洲

  總經理、在讀博士、腦電波科技……當這些標簽貼在眼前這位“90後”的創業者身上時,你是否會和我一樣發出一聲驚嘆。

  這位創業者名叫蔣明達,是浙江大學自動化控制專業的在讀博士。2014年上半年,蔣明達休學了,目的只有一個:成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公司——“神燈生物科技”。

  懷揣著對腦電波技術的熱愛,蔣明達和最初的兩位創業夥伴,開啟了對腦電波應用的探索之旅。10月25日,作為公司的第一款腦電波産品,神燈智慧眼罩正式發佈。在不久前,神燈科技剛剛完成了千萬元的PreA輪融資,距離上一輪天使投資恰好是11個月。

  智慧眼罩的橫空出世,盯上的是現代人飽受睡眠困擾的需求痛點。目前,這支創業團隊還在發展壯大。而在蔣明達看來,這僅僅只是個開始:當腦電波觸電商業,將大有空間可為。

  腦電波裏有商機

  “腦電波,是大腦的語言,它記錄大腦活動時的電波變化。”

  2009年,蔣明達在高中物理奧林匹克競賽中脫穎而出,並於次年保送浙江大學,入讀自動化專業。高中時期,蔣明達第一次接觸到了“腦電波”的概念。看到這三個字,蔣明達的腦海裏,似乎浮現出科幻電影《駭客帝國》裏,人工智慧大展拳腳的場景。

  此後,蔣明達一頭扎進腦電波領域。在學校的實驗室,蔣明達第一次在自己的腦袋上,貼上了感應電極。看不見、摸不著的腦電波,瞬間轉化成了一條細長的曲線,在顯示屏上有節奏地跳動著。

  這著實讓蔣明達興奮了好久:原來看似虛無縹緲的腦電波,也是可以被記錄、被量化的。隨後,蔣明達産生了更為大膽的想法:如果能夠隨心所欲地操控自己的腦電波,豈不是很酷!

  2011年,蔣明達遠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鑽研腦電波。回國後,蔣明達設計出了一款意念控制的智慧輪椅,坐著的人接上32個感應電極,通過在腦海中模擬握拳的情形,電極就能捕捉到腦電波的峰值差異,進而控制輪椅的進退。

  “如果智慧輪椅能夠問世,讓高位截癱患者能自由出行,那該多好。”説者無意,聽者有心。原本用於參加科研競賽的智慧輪椅,讓蔣明達意識到:腦電波並不是束之高閣的事情,應該被商用化。

  2014年,成績優異的蔣明達獲得了碩博連讀的資格,但蔣明達做出一個讓家人大跌眼鏡的決定:博士休學,投身創業。儘管遭致全家人的反對,但蔣明達不為所動,他堅信:當腦電波觸電日常生活,大有空間。

  為實現自己的創業理想,蔣明達開始尋找“中國合夥人”。在讀碩士汪嘉恒,是浙江大學電氣工程系的“風雲人物”,曾因首度破解特斯拉汽車安全系統而名聲大噪。為了拉其入夥,蔣明達三顧茅廬。隨著“創業達人”胡宸瀚的加入,這支“90後”的創業團隊招兵買馬、初具雛形。

  創業之路不平坦

  2014年6月,3名浙江大學的在讀學生,用20萬元的初始資金,成立了皮秒科技公司。次年1月,公司更名為神燈生物科技。

  “取名神燈,因為神燈是一個心想事成的東西,就像能實現夢想的腦電波。”高高瘦瘦的蔣明達,戴著一副黑框眼鏡,説話的時候,眼神裏充滿著篤定。公司命名為“神燈”,也頗有向偶像致敬的意味。“阿里巴巴的名字也來自《一千零一夜》,我們也想創造商業神話。”蔣明達説。

  夢的背後,是冰冷的事實:要想打開實驗室的大門,順利走進市場,還有一段曲折的路要走。

  和所有初創團隊一樣,他們也在為打造什麼樣的産品傷透了腦筋。起初,神燈科技的目標並非健康類産品,而是想成為一家平臺型公司,對接玩具廠商等商家,提供腦電方面的技術解決方案。

  2014年,團隊研發的一款意念控制賽車問世。用戶帶上思維環,就能用意念控制小車前進或者轉彎。在這過程中,注意力越集中,小車前進的速度就越快。其中的原理,就是腦電波檢測和轉換的核心晶片。但是,在不少公開場合展示的時候,這款意念控制賽車總是不夠穩定。

  “2015年初,我們陷入了困境,大家都在討論腦控玩具的發展前景”。團隊最後忍痛割愛,放棄了意念賽車,開始嘗試其他領域。期間,公司又經歷了合夥人出走的陣痛。迫於學業壓力,兩位合夥人選擇了離開。“看著他們離去的背影,真的是挺痛苦的”。首席運營官胡宸瀚無不惋惜地説。

  面對重重阻礙,蔣明達始終記得第一次見到腦電波型時的興奮勁。愈挫愈勇的神燈團隊,下定決心要啃下這塊“硬骨頭”:無論出現什麼困難,都要把腦電波的創業夢做到底。

  做好“睡眠管家”

  10月25日,作為公司的第一款腦電波産品,神燈智慧眼罩正式發佈。在不久前,神燈科技剛剛完成了千萬元的PreA輪融資,距離上一輪天使投資恰好是11個月。“神燈”團隊最終拍案于智慧睡眠領域,理由很簡單:腦電波最早應用於睡眠領域,這方面的技術也較為成熟。

  在神燈科技公司,記者見到了這款神奇的智慧眼罩。外眼罩的質地很柔軟,拿在手上,活像一款能夠隨意彎曲的墨鏡。摘下眼罩後,記者在眼罩的背面發現了4顆銀灰色的“小紐扣”。而剛才佩戴的時候,卻沒有明顯地感覺到“小紐扣”的存在。

  “這4個導電銀纖維,分別是用於功頻干擾、採集腦電波和生物閉環反饋的。”據蔣明達介紹,智慧眼罩最大的亮點,是能夠輔助人們進行睡眠。當眼罩檢測到用戶進入到了深度睡眠,就會發射生物電,刺激曲線的峰谷和峰底,從而延長深度睡眠的時間。

  從醫學的角度上,浙江大學附屬邵逸夫醫院精神衛生科的醫生孫毅認為這是可行的:“它屬於一種反饋治療,給人體某種刺激後,誘導它進入深度睡眠。”

  神燈團隊研發的眼罩,雖然只有2個用以採集腦電波的電極,但卻有著較為優質的採集數據。不為人知的是,為了找到這兩個最佳的腦電波採集點,整個團隊足足花了5個月的時間。“那時候還是冬天,一幫人剃光了頭髮,在腦袋上不停地貼電極、不斷地做嘗試。”想起那段時光,蔣明達記憶猶新。

  團隊在輔助睡眠方面的有益探索,也引起了醫院方的興趣。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老年睡眠障礙研究室主任趙學明告訴記者,生物電對睡眠的影響相對明顯。如果産品在臨床上能夠促進睡眠的改善,對患者來説將是一個福音。

  值得一提的是,智慧眼罩使用的是自主研發的晶片。市面上,大多數智慧産品的生物電感測器,來自於美國的一家科技公司。“神燈”團隊捨近求遠,為的是能夠拿到更多未經處理的原始數據,掌握行業話語權,更好地拓疆智慧睡眠領域。經過半年的努力,他們做到了。自主研發的晶片經擴展後,可接通的電極通道多達256個。目前,包括晶片在內,公司共有4項發明專利已向國家提出申請。

  面對未來,“神燈”團隊需要解答的問題還有很多。而這群年輕的創客,選擇“與問題死磕到底”。在他們眼裏,眼罩採集的數據還有更大的價值。“在後端伺服器,我們會搭建一個專注睡眠的大數據平臺。這些睡眠數據,可以提供給醫院、睡眠反饋藥物的服務商等,造福睡眠困難群體。”蔣明達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