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如何衝破貿易摩擦藩籬?
- 發佈時間:2015-11-22 21:29:34 來源:國際商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經歷了與歐盟長達6年的抗辯之後,浙江鞋企奧康贏得了最終的勝訴,得以繼續大步行走歐盟乃至天下。
在商務部、地方商務主管部門、商業協會及應訴企業的合力突圍下,涉案金額超200億美元的中歐光伏爭端最終以價格承諾的方式達成和解,保住了中國光伏産品在歐洲的大部分市場,並促成了光伏産品在科技方面的進步,特別是在成本和附加值方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在世界各國深度融入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中國企業遭遇貿易摩擦不可避免,逃避換不來海闊天空。”在日前舉辦的國外對華貿易摩擦應對暨維護産業安全報告會上,業內專家表示,面對越來越頻繁的貿易摩擦,中國企業應在政府部門及行業商協會的幫助下,勇敢地走上應對之路。
積極應訴才是上策
北京怡和嘉業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智慧財産權部杜經理對“企業應積極應對貿易摩擦”這一觀點可謂深有體會。
怡和嘉業成立於2001年,主要産品包括家用呼吸機和睡眠監測儀器,遠銷美國、歐洲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3年5月29日,睡眠呼吸診療行業全球巨頭瑞思邁公司以怡和嘉業産品侵犯其6項專利權為由,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SITC)和南加州地方法院分別提起了“337”調查和專利侵權訴訟。
據了解,在美國遭遇“337”調查時,被告如果不應訴,可能會被認定為缺席被告。一旦USITC就某一被告作出缺席裁定,原告在申請書中對缺席被告的指控將被認定是真實的,其可以向USITC提出對缺席被告立即採取救濟措施。USITC可以在認為不影響公共利益的情況下,對缺席被告採取排除令、禁止令或兩者並取。“這也意味著,被告或將退出美國市場。企業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就是:美國市場你還要不要。”杜經理説道。
怡和嘉業經過內部分析後,堅信公司産品並未侵權,當即決定積極應訴。通過合理的訴訟策略,其最終成為第一家在美國“337”調查中勝訴的中國醫療器械企業,業務領域與市場開拓不斷走向縱深。
合力助企業“突圍”
作為貿易摩擦的主體,企業積極主動應訴、努力提高自身應對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應對貿易摩擦這場“戰役”中,企業並非單打獨鬥,商務部、地方商務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和涉案企業“四體聯動”機制正在幫助中國企業不斷衝破貿易摩擦藩籬。“近年來在商務部的幫助和指導下,北京市商務委員會不斷完善案件預警、快速響應、跟蹤協調、服務支撐的工作模式,特別是加強對重大典型案件的分類指導和跟蹤服務,幫助企業有效規避了國外貿易摩擦的糾紛風險,提高了國際競爭力。”北京市商務委員會副巡視員趙立宗在報告會上介紹道。“貿易摩擦重在預防、化解,中國貿促會正與國內外相關機構建立經貿摩擦預警資訊共用機制,爭取在經貿摩擦出現苗頭之際及時引導與化解,‘化干戈為玉帛’。”在中國貿促會此前召開的發佈會上,中國貿促會法律部部長王承傑介紹説,僅今年上半年,中國貿促會累計發佈反傾銷、技術性壁壘、産品安全等預警多達500余次,並應企業要求組織應對了5起國外對華發起的案件。
(本專題稿件由本報記者劉明采寫)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