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張茂華: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關鍵在於“數據信任”

  • 發佈時間:2015-11-19 11:1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李治國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上海11月19日訊(記者李治國)“一家企業要想發展的好,必須找到一個方式讓未來新經濟和實體經濟相結合,這個方式就是數據應用。” 特易資訊CEO張茂華11月18日在“易融天下,信之有道”數據平臺發佈會上表示,在國內外經濟形勢嚴峻的背景下,從客戶角度出發,特易資訊將自身在外貿資訊領域的大數據優勢開始向金融領域轉移傾斜,推出了專門針對中小外貿企業的特易金融寶平臺,將由來已久的銀企間資訊不對稱現象徹底消除,運用大數據優勢為企業貼上專屬“信用”標識。

  據中國經濟網了解,特易資訊成立於2004年7月,十餘年專注于國際貿易資訊服務領域,並對行業進行垂直化深入研究,為廣大外貿企業提供全面的外貿資訊資訊服務、精準的數據分析及可靠的行銷策略支援。為響應 “網際網路+”的號召,特易資訊于2015年開始戰略轉型,針對金融領域中小外貿企業融資難問題,推出特易金融寶平臺,讓純信用貸款變為現實。同時聯手3000多個戰略合作夥伴, BPO平臺應運而生,從單一的外貿資訊提供商轉變為平臺經濟的打造者,供貨商、進口商、金融、物流等所有外貿流程相關的環節都將聚集于平臺之上,完成資源匹配、交易撮合、資本運作等業務。

  特易資訊CEO張茂華表示,未來的經濟形勢下,企業的關注點將從規模化、標準化和市場權力,轉移到靈活性,敏捷性,個性化和用戶友好等更細緻的層面。而一家企業要想發展的好,必須找到一個方式讓未來新經濟和實體經濟相結合,這個方式就是數據應用。

  在中國有很多這樣的中小企業,他們規模和影響力可能不及大公司,但在屬於他們自己的一片天地中已辛勤付出了多年,創造出了令人矚目的成績。這些光輝的一面也許並不為世人所知,也就是因為這樣,可能當他們面臨融資需求時,銀行們還是會因為“出身”而“低看了”他們。深諳於此的特易資訊,真真正正了解中小外貿企業的疾苦,繼續在數據領域深耕細作。在國內外經濟形勢嚴峻的背景下,從客戶角度出發,將自身在外貿資訊領域的大數據優勢開始向金融領域轉移傾斜,推出了專門針對中小外貿企業的特易金融寶平臺,將由來已久的銀企間資訊不對稱現象徹底消除,運用大數據優勢為企業貼上專屬“信用”標識。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有4000萬家,佔企業總數的99% ,貢獻了中國60% 的GDP、50% 的稅收和80% 的城鎮就業。中小企業為就業和經濟增長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但我國中小企業普遍存在信用缺失的現象,中小企業直接融資的比重不到2%,貸款比例不足25%。

  我國的中小企業之所以融資難,跟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不完善密切相關,當前我國的信用體系建設和國外差距很大。由於目前國內信用服務機構發展剛剛起步,欠缺具有市場號召力的獨立信用評級機構。據商務部報道:企業每年因信用缺失導致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高達6000億元。特意金融寶平臺的推出,有望彌補企業信用標準缺失的問題。

  大多數中小企業規模小、固定資産少、承擔風險能力弱的既定刻板印象根深蒂固,即使是一個好的投資項目,銀行也不一定會予以照顧。據有關資料顯示,中小型企業融資困難的主要原因在於:國有銀行都是大銀行,運作成本高效率低,從盈利角度出發,更願意做大筆批發業務,而小型企業對貸款的要求則呈現出金額小、筆數多、時間緊的特點,與此同時銀行信貸的經營環節(包括客戶調查、資信評估、貸款發放、貸後監督)卻不能因此而減少,由於固定成本基本不變而經營規模大大減小,相對而言,銀行貸款的單位交易成本上升,為中小企業辦理融資的諸項成本,往往高出大型企業15%,這肯定會加大銀行貸款業務的行政成本,於是,銀行與中小企業成了彼此的絕緣體。企業自身存在的不足。客觀地講,銀行對小型企業存有“惜貸”甚至“恐貸”心理,還與這些企業自身存在的缺陷有關。小型企業規模小、技術裝備簡單、産品品種少、市場風險大,相當一部分企業還存在著制度混亂、管理弱化、經營盲目等問題。中小企業風險高、資訊不對稱、經營成本高的特點,這些原因造成了商業銀行不願對其放貸的普遍現象。特易金融寶外貿融資平臺的推出,有效優化銀行授信流程,提高了銀行的業務辦理效率。同時,戒絕企業主們的“恐貸”心理導致需求克制的普遍現象,培養外貿企業的資信管理意識,為銀企雙方提供可信適用的資信報告。平臺以“外貿企業資信”帶動“純信用訂單貿易融資”的全新理念,在優質企業與銀行間建立高效通路。滿足企業從生産備貨到出運後收款等一系列的靈活資金需求,並提供高效快捷的結匯付匯服務,實實在在解決了外貿企業資金流動性及風險規避功能缺失的問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