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外媒看中國“身高歧視”:身體商品化已變得普遍

  • 發佈時間:2015-11-18 10:0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參考消息網11月18日報道 外媒稱,不久前,斯蒂芬·摩根在中國四川省的一家餐館吃飯時看到一則招聘廣告。除了工作經驗和技能要求外,廣告中還列出了每個職位的身高要求——職位越高,身高要求也越高。在廚房工作的女性要求身高在4英尺9英寸以上(約1.45米,1英尺等於12英寸,1英尺約合30.48釐米,1英寸約合2.54釐米——本網注),服務員身高至少5英尺(約1.52米),在門口迎接客人的漂亮的領位員至少要5英尺5英寸(約1.65米)。

  據美國《外交》雜誌網站11月16日報道,寧波諾丁漢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摩根説:“個子高被視為受過更好的教育,有好的婚姻伴侶等等。”

  報道稱,因外形帶來的歧視越來越嚴重。一些空乘的面試過程其實就是選美,包括穿泳裝在T臺上走貓步;湖南省對女公務員曾有一個要求是“雙乳對稱”(2004年被取消)。企業常常不僅要求僱員個子高,而且要膚色白皙、儀態優雅。簡歷中往往要提供正面照和身高等數據。

  摩根説:“環顧中國的工作單位,不同職位很可能與不同身高相關。”例如在建築工地,“戴紅色頭盔的人”——主管和工程師——“平均身高要比戴藍色頭盔的(民工)高得多”。

  康奈爾大學法學院中國法教授於興中認為,這是中國文化的本性造成的,即講究等級秩序和帶有歧視性,這種價值觀又因現代資本主義而變得更加複雜。他説:“隨著經濟改革的深入,越來越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在中國找工作越來越難。一些機構在招聘員工時變得非常挑剔和武斷。”

  報道稱,2013年,近700萬學生從高等院校畢業,只有33.6%的北京畢業生簽了雇用合同。今年麥肯錫發佈的報告顯示,除“少數精英外,起薪仍不會提高,低於專職計程車司機的收入水準”。

  雖然僱主明確提出身高要求已經越來越少見,但是個子矮的候選人在應聘時仍常常被淘汰。

  當然,身高歧視並不僅限于中國,只是其他地區可能沒這麼明顯。馬爾科姆·格拉德韋爾在2005年的一本書中寫道,在美國,《財富》500強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們大約比美國普通男子高3英寸。政治家個子高也往往更有利:除少數例外,兩位總統候選人中總是個子高的贏得選舉。在精英階層之外,白領男子則平均比藍領工人高1英寸。

  報道稱,事實上,經濟學家們甚至提出了所謂的“身高溢酬”:在世界各地,高個子的人都比矮個子的人掙錢多。在西方國家,身高增加4或5英寸,工資會提高9%至15%。這不僅反映了對高個子的外部偏好,也是源於心理學家們所説的外形優勢帶來的自信和社會優勢。

  墨爾本莫納什大學的經濟學教授拉塞爾·史密斯告訴我,總的來説,個子高的人被認為“更自信、更堅決、溝通能力更強”。“在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還有體力方面的原因——個子高的人更強壯。如果是藍領工作,個子高的人收入更高”。

  2012年史密斯與別人合作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在中國,男性身高每增加一釐米,其收入平均提高4.5%,女性的這個數字達到7.3%。

  報道稱,中國與美國的不同之處不在於身高偏見本身,而在於中國沒有與歧視作鬥爭或確保現有保護措施得以執行的途徑。

  報道稱,就目前而言,中國的身高歧視很可能繼續。除了法律問題之外還有關係到社會階層的更棘手的問題。來自較高收入家庭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飲食更好、醫療條件也更好,因此往往身高更高。摩根説,平均而言,他們的壽命會更長,“認知能力開發的更好”,“往往學業更成功——這意味著得到薪水更高的工作。所有這一切加在一起構成了偏見”。

  自1980年以來,中國的每人平均肉類消耗量增加了三倍,因此營養不良的情況減少了,但是中小學女生仍有約1/3體重過輕。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由於長期營養不良,20%的農村兒童(城市僅2.5%)身材矮小。中國最富有的城市的18歲青少年可能比最貧困地區的同齡人高2至3英寸。

  報道稱,由於身高代表了財富、城市和教育,個子矮的人不僅僅在就業方面吃虧,在戀愛婚姻方面也處於不利地位。根據中國最大的婚戀網站世紀佳緣交友網的數據,女性尋找伴侶的三個最主要條件是身高、是否有住房和收入。畢竟,理想男性就是高富帥。

  所以,增高器具在中國有非常大的市場也就不足為奇了——從男性厚底鞋到聲稱能釋放紅外線以刺激生長激素的鍛鍊器材。對於希望找到持久極端解決辦法的人來説,還有腿部延長手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