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6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電建工匠”走四方

  • 發佈時間:2015-11-18 05:33:42  來源:大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付玉婷

  多元民族文化將貴州這片高原山地裝點得多姿多彩,而在古樸秀麗的大山深處,其實還有更多令人稱奇的發現。從廈蓉高速織金路口下,左拐是有著多項世界之最的“中國溶洞之王”織金洞景區,右拐則是“西電東送”新軍、國電織金髮電廠2台660兆瓦超臨界燃煤機組新建工程所在地。

  承擔上述工程建設任務的是山東電建二公司。這家成立於1952年的老牌電建企業,累計已建起243座電廠,裝機1953台,總容量達到6877萬千瓦,由他們承建的電廠已遍佈二十多個省市自治區以及9個國家。

  發電廠通常選址在偏僻、交通不便、生活設施配套程度低的地方。過去,勇於奉獻、敢打硬仗、吃苦耐勞的作風為山東電建二公司贏得“電建鐵軍”的稱號。如今,電建施工進入微利時代,光是能吃苦已遠遠不夠。“要用鑽石工藝雕琢鑽石工程。”10月下旬,記者來到貴州織金髮電廠工程現場採訪,聽這群奮戰在大山裏的“電建工匠”講述自己的“匠事”、“匠心”。

  用細節

  書寫最有競爭力的標書

  傳統印象中,建設工程現場臟亂,噪音不斷,各種設備也是粗黑笨重。這次來到國電織金髮電廠施工現場,一位跑建設工地20來年的攝影記者的感受是:上述印象過時了,“施工現場忙而不亂、規範整潔,就連靠雙手安裝的管道、線路也流淌出音樂般的韻律美”。

  這種令人愉悅的觀感是如何實現的?電建二公司副總工程師、織金項目經理楊永恒給出答案:電力工程事關國民經濟、能源安全,在行業競爭加劇的大背景下,把工程幹好才是最有競爭力的標書。不過,實力比拼的加分點往往不在大家普遍關注、也容易複製的基本方面,而是體現在容易被忽略、卻是影響工程品質的細節上。

  出於節省投資等考慮,當前國內電廠建設的通行做法是將一項工程分成多個標段,交由不同電建企業施工。在與同行同臺競技的過程中,電建二公司展現出的“細節力量”讓業主驚嘆。正在1號主廠房巡視的建築工程公司技術負責人丁建,帶記者來到採用清水混凝土工藝澆築的廠房框架旁,指出其中細節:灰色的水泥框架用手摸上去十分光滑,像是摸在鏡面上。常見的直棱角在這裡被圓弧形代替,澆築時模板接縫嚴密,連根針也很難找到縫隙插進去。據了解,今年7月份,中國國電集團副總經理、黨組成員于崇德在工程現場調研時就曾稱讚,“1號機主廠房框架施工的清水混凝土工藝,不僅在西南地區最好,放到全國也是一流水準。”

  “一個工程從開始施工到結束,往往歷時兩年甚至更長時間,為工程‘保鮮’就成了加分點。”丁建表示,通過採用薄膜、木板條等進行包裹防護,先完工部分能很好地維持嶄新狀態。“任何情況下,我們都抱著一種‘讓業主多看一眼,就贏了’的想法進行細節打造。”

  如果將建築工程比作電建工程的“骨骼”,那電儀部分就是“神經”。參觀號稱發電廠“神經中樞”的電子間,戰略發展部員工賈磊常解釋的一句話是:工程展示板上那些DCS控櫃內部圖片可一點兒也沒經過PS處理。“想達到這種高度、間距完全一致的效果,就得靠精雕細琢。”電儀工程公司技術負責人崔宗福向記者舉例:一面氣源管路電磁閥箱控制十幾個氣動門,就需要敷設幾十根氣源管路,整個織金電廠工程用到的氣源管路更是長達兩萬四千多米。從準備材料到現場技術交底,到過程施工控制再到整體完善驗收,每個過程都有可能出現因型號不全、材料到貨晚等重新需要調整的因素。用崔宗福的話説就是:“這只能靠工作人員對走向、佈置、定點的反覆對比、優化,離了關注細節的精神和功夫可不成啊!”

  在施工現場轉一圈會發現,叫人心動的細節還有很多:汽輪發電機基礎框架埋件順直、刷漆均勻、表面平整;墻面刮底子連橫樑上口都進行了處理,真正實現了不留死角;為了減緩用眼疲勞,控制室安裝上了斜照型燈具……“天然金剛石經過極其精細的打磨才有了鑽石,高品質工程也是在對細節的極致追求中才誕生的。”楊永恒表示,基於此,公司提出“締造鑽石工程”的品質理念,讓注重細節管理成為確保工程品質的關鍵:施工過程中,通過優化方案、強化全過程監控、根治品質通病、突出細部工藝處理、加強檢查驗收和成品保護等,確保工程內在品質可靠,外表工藝美觀。上述一系列精細化管理措施,讓注重細節的要求變成工作規範被固定下來,而對規範的熟練掌握和反覆執行,最終又演變成為了員工的日常操作習慣。”

  讓創新成為企業發展動力

  發電廠的心臟——汽輪發電機組是真正的龐然大物,它的轉動部分——從汽輪機車頭到發電機尾部的各級轉子,總長度就超過33米,重量達到225噸。不僅如此,這個大傢夥還要在近600度的高溫以及高壓蒸汽的推動下一分鐘轉動3000轉,而動靜葉片之間的間隔只有零點幾毫米,調試若是出現頭髮絲那麼點兒的偏差,別説設備損傷,還會給操作人員的生命造成重大威脅。“如今電力行業採用的高精設備越來越多了,我們也是越幹越小心翼翼。”汽機工程公司項目負責人郭念全表示,類似這種對技能水準要求極高的“細活兒”,注重細節不過是基本要求,只有持續不斷的工藝創新才能為工程品質和企業發展提供最高保障。

  為解決電除塵器陰極芒刺線設計佈局緊湊、結構複雜,針狀精度要求高、安裝工作量大且易變形的難題,負責現場安裝的專工王健查閱大量資料,再加上自身多年來的施工經驗,從進出口鋼煙道“三點一線”的施工法原理中琢磨出“六點三線”的新施工方法,安裝時採用“塔階式”從下而上,順螺栓緊固端向前進行。方法一經實施,便取得了良好效果,一眼看去,整個極板面“千針萬刺”就像一排排士兵列隊等待檢閱,一次便通過了監理和業主驗收。

  擔任機械化工程公司綜合班班長多年的張剛發現,混凝土生産、泵送、機械設備檢修保養等許多現場工作,都可以通過改進方法和工具實現效率提升。他和班組成員的“創新之路”也由此一發不可收:對HZS50攪拌樓皮帶機運轉時進行改造,安裝時間繼電器控制皮帶運作時間,從而降低了50%的用電量;改造攪拌車發動機油水分離器,不僅提高發動機運轉性能,還使更換濾芯的速度由原來1小時降低為10分鐘;解決了水泥螺旋輸送機堵塞難題,減少水泥浪費同時還防止了環境污染;針對混凝土泵車更換泵管時用時長、易造成堵管的情況,設計研製了“泵管安裝專用工具”,實現了泵管的迅速安裝;研製塔式起重機頂升工具,有效提高塔式起重機頂升效率……為此,中國電建集團把第一個職工創新工作室設在了電建二公司並命名為“青春夢工廠·張剛創新工作室”。

  各種各樣的技術創新,在包含國電織金髮電廠在內的各個工程建設現場不斷上演。截至今年,山東電建二公司員工在全國性技能競賽中,已七次獲得團體冠軍,七次獲得個人冠軍;獲得國家優質工程金質獎1次,先後4次獲得建築業最高獎魯班獎、9次獲得國家優質工程獎、7次獲得安裝行業最高獎安裝之星,15個項目、25台機組獲得全國優秀焊接工程獎,100多次獲得省部級及以上優質工程獎。“當前市場萎縮、惡性競爭、資金困難等因素使得企業面臨巨大的生存和發展壓力,尤其在傳統火電領域,整個市場競爭愈發激烈。”楊永恒坦承,創新本身也是件花費成本的事,只不過任何時候,在電建二公司,對員工的研究創新精神要看得比其他短期營收指標更重。

  據介紹,公司每年都會制訂“推廣先進經驗及技術革新規劃”,每季度制訂“技術革新工作計劃”,同時持續開展QC小組、“合理化建議月”活動。從每年徵集的上百條合理化建議中申報的國家技術專利已達到100多項,有34個QC小組被評為全國優秀品質管理小組;擁有國家級工法2項、行業級工法60項、企業級工法82項,上百個科研項目被評為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科技成果和獲獎數量均居同行業前列。

  “常常是想出一個新主意,就趕緊去找現場人員試驗。”聽丁建介紹,在公司注重技術創新的傳統熏陶下,鑽研創新方法已成為每個員工的習慣:“想比別人更出色,就必須鑽研新技術。也不擔心新辦法被別人學走,反倒擔心沒有對手就沒了交流探討,沒法再産生更新更好的技術。”記者了解到,這種將技術創新擺上首位的“自覺”,最終又通過降低成本造價、樹立品牌形象、提高競爭門檻對公司進行了回饋。

  電建事業值得堅持一生

  近年來,一批又一批大學畢業生加入山東電建二公司,這樣一群精於新科技應用的“現代魯班”,將創新從想法到落實的進程大大加快。但與老一輩電建人的傳統比起來,他們在吃苦耐勞等方面也有差距。郭念全認為,想做個合格的“電建工匠”,除了精湛的技藝,更重要的是多年來專注用心、連續鑽研的精神,以及任何時候面對本職工作的敬畏心、責任心。

  “過去,一提到基建,家長和孩子可能都會皺眉頭,在職業規劃中將這類行業從備選清單上劃去;又或是勉強幹幾年,一有機會就跳槽。”楊永恒表示,山東電建二公司希望扭轉這種印象,讓越來越多人意識到,電力建設值得堅持一生。

  “比起地方企業,同樣一名大學生在我們公司的成長速度更快。”項目副經理韓德祥介紹説,公司裏不到三十歲的項目負責人可不少,短短幾年,他們就能體會到“率領千軍萬馬”的成就感。在“導師帶徒”的機制下,新員工一進來就能跟著老師傅熟悉圖紙,並且很快就能得到核算工程量、做材料計劃、採購、施工管理、把關驗收等實務機會,也正是因為有了這種現場參與的壓力,新員工才成長得這麼快。

  “在別的公司,有些人可能還會有‘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擔心,在這裡完全不會。兩天能學會的,恨不得一天就全部教給你,師傅都把徒弟當成寶貝,這就是電建二公司的文化。”楊永恒表示,這得益於公司班組制的工作形式,如此複雜的工程,哪有了短板,整體效率都會被拉低;反之,能人越多,工作完成越好越快,整個班組獲得的獎勵也就能越多。

  這兩年國內GDP增速放緩,電力投資熱度下降,單靠國內市場尤其是火電市場已吃不飽。通過儘早採取“海外優先、核電領先、傳統鞏固、相關多元”的戰略,山東電建二公司的轉型發展已逐漸進入收穫成效階段,這為人才成長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據介紹,現在每年都有不少年輕員工被派駐到國外的項目學習歷練,他們在提升個人素質的過程中,也將更多與國際接軌的先進經驗源源不斷輸送回國內。

  電力建設行業情況再怎麼變化,經常輾轉、地址偏僻的工作特點無法扭轉。記者了解到,每年項目部分到的二三十名新員工八成以上都會留下來,幹了十幾二十年的員工更多,這樣的結果自然也不是鞭子抽出來的,而是得益於‘潤物細無聲’的人性化、親情化管理。

  “各部門負責人的重點工作之一就包括了解員工的思想狀態,自己解決不了的找部門,部門還解決不了的,再反饋到公司總部。”楊永恒提到,只要在電建施工現場待個兩三年,去民用建築行業非常受歡迎,可大家看中這裡的人情味兒,不僅不離開,反倒越幹越帶勁。

  “輾轉了這麼些地方,自妻子2008年進公司,我倆就沒分開過。”夫妻倆都在施工現場工作的高國動告訴記者,即便工期最緊張的時候,公司也盡可能讓他倆其中一個回家看看父母;孩子放暑假寒假來工地團聚,項目部總是盡可能多給幾天假讓他們陪著孩子去駐地周邊去旅遊、逛街。“哪一行都有苦有累,但這個集體的氛圍很是溫暖。”高國動感慨。

  行車操作工孫願,一家三代都是電力建設一線員工。“回想小時候最熟悉的對話,都與工程進度相關。”用孫願的話來説,剛來時,並不理解這裡有什麼魅力,“可坐上距離平臺20多米的起重機,眼看著一無所有的平地上逐漸崛起一個現代化的電廠,那種是建設者而不僅僅是使用者、維護者的微妙又震撼的成就感覺,大概就是家裏幾代人想要堅守電建的原因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