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氣企業“走出去”應做好前期調查
- 發佈時間:2015-11-13 00:31:54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全球能源供應過剩和“三國殺”式的國際博弈中,從去年以來國際油價已“腰斬”。“問題不僅僅是價格下降,還有不穩定性的因素。”在“第四屆中國國際石油貿易大會”召開前夕,瑞生國際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石油天然氣業務全球聯席主席David Blumental(張清彥)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由於很難對油價有長期性的判斷,當前全球並購投資都有所放緩。在這種情況下,像中國這樣的消費和投資大國受到各方青睞,但這兩方面需求釋放有賴於經濟轉型和改革。建議中國企業走出去要做好詳盡前期調查,明確核心利益、目的、投資標的、對手、投資的東道主國家、風險規避等多種情況。
“第四屆中國國際石油貿易大會”將於11月18日-19日在上海舉辦。本屆大會作為國內油氣貿易領域唯一的國際性高峰論壇,擬以“新平臺·新機遇——低油價下的國際油氣貿易新挑戰”為主題,探討影響油氣領域貿易的新因素以及由此對中國及世界油氣市場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從而進一步促進中外油氣界的交流與合作,為國際能源貿易領域互利共贏搭建高效平臺。
油價不確定性令並購投資放緩
國際油價自2014年下半年開始一路狂跌,接連跌破80美元和70美元兩個重要關口,如今更近乎“腰斬”,創五年來新低。截至11月9日,紐約商品交易所12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收于每桶43.87美元,12月交貨的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收于每桶47.19美元。
“去年以來中國和印度等國家的需求有所下降,而供給還在繼續增加,尤其是OPEC國家沒有減産,這使得石油供需已經失去了過去的平衡。最近一段時間原油價格在40美元左右徘徊,市場出現contango的情況,即期貨升水或叫現貨貼水,也就是遠期價格高於近期價格。” 張清彥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解釋道。
國際能源署(IEA)在11月10日表示,市場將在2020年實現再平衡,油價料在80美元/桶。不過,如果OPEC持續轉向有利於確保石油市場更高份額的産量策略,加上其他因素,則到2020年底前油價可能保持在約50美元/桶的水準。
“問題不僅僅是價格下降,還有不穩定性的因素。當前眾多專家都認為油價總會漲到80美元,但是無法保證哪些影響因素會一定在哪些時間發生,油氣行業的各方很難做一個長期性的判斷。” 張清彥稱。
這一切對全球整個油氣産業鏈都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在他看來,生産和油服板塊最先承壓,油氣公司本身有勘探開採成本,油服價格也在逐年下降,隨著油價的不斷下跌,過去資本性支出也逐漸減少。而且由於長期油價的不確定性,投資回報難以計算,在收購中買賣雙方很難達成一致,所以導致很多並購項目和新投資項目都停了下來。
中國企業全球化有賴經濟轉型和改革
在國際油氣供大於求、出口國競爭激烈、資本捉襟見肘的情況下,像中國這樣的消費大國和投資大國開始越來越吸引到各方的注意。
“很多人都認為,雖然中國經濟發展速度放緩了,但不可否認的是整個盤子還是很大,絕對的增長量不可忽視。然後需求真正能釋放多少,還得看中國經濟的轉型和改革的效果。” 張清彥表示。
在他看來,從90年代以來,包括中石油、中石化等在內的中國油氣公司都是秉承“越大越好”的原則,從勘探開採到煉化,再到管道、零售,乃至於油服等業務都在一個集團裏,“不可否認,比起小公司,大公司承受油價波動的能力恒強,但是問題是在一個集團裏,産業鏈上的不同環節,利益不見得這麼一致。如果拆分開,公司沒那麼大,但是會更專業一些,還可以吸引相關投資者,這樣資本成本會相對低一些。”
據了解,新一輪油氣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或在今年年底正式出臺,油氣産業的上下游各主要環節都將進行市場化改革。“政府的職能和作用是什麼,應該拿多少股權,影響應該通過哪些來體現,還有引入私有資金,到底怎麼做,這些有待進一步明確。”張清彥説。
“走出去”之前要有詳盡調查
自2001年以來,中國加入WTO已經歷時15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保持了15年的增長勢頭,截至2014年底,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創下了1231.2億美元的歷史新高,連續3年位列全球第三。如今,“一帶一路”戰略開始打造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新平臺。
“剛開始那些年,大家對於中國最大的油氣公司都不了解,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公司很難進入那些最好的油氣區塊,而現在對於大型的中國油氣公司而言,準入就方便多了。” 張清彥稱。
據了解,能源國有企業是中國海外投資的中堅力量。與此同時,民營企業從最初的零散買礦買公司到現在的成規模,並在産業鏈上延伸,而且投資更規範一些。
“但是,中國公司在和國外公司進行收購競爭時,很多時候是以價格取勝。對方並不了解中國公司,覺得在文化、語言上有差異,而且一部分企業仍然缺乏國際業務和投資的經驗,如何更好地國際化,讓對方了解這個公司很關鍵。此外,已經‘走出去’的公司最常見的問題就是整合,文化、運營等方面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投入。” 張清彥表示。
在他看來,企業不能盲目“走出去”,要在此之前考慮核心利益、目的、投資標的、對手、投資的東道主國家、風險規避等多種情況。在前期的盡職調查等方面不要太著急,要花時間和成本去明確上述事宜,才能做出交易的決定。“國家和國家不一樣的,有的發展中國家資源豐富,但是不健全,風險大,不過機會也大,這就要企業平衡風險和機會。”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