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閩東寧德滴水穿石 30載甩掉全省“末位帽”

  • 發佈時間:2015-11-12 00:31:56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記者 劉亢 項開來 郭圻  責任編輯:羅伯特

  晩秋的寧德,山青水碧,茶香果甜。曾是我國18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之一的閩東,經過30年扶貧開發,正將貧困落後留在發黃的舊照片裏。弱鳥先飛“挪窮窩”,滴水穿石“拔窮根”,目前寧德貧困人口已從77.5萬下降到11.3萬(國定貧困線),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1.13萬元,甩掉全省末位的帽子。

  30年前,福鼎赤溪村深山裏畬族村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貧困景象經媒體披露,引發了全社會對貧困問題的關注。隨即,一場“久久為功”的扶貧攻堅戰在閩東大地展開。而今這個被稱為“中國扶貧第一村”的畬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通村公路從無到有,2014年農民每人平均收入11674元,是1984年的70倍。

  “閩東老少邊,公路繞山邊。鐵路沾點邊,坐車一路顛”。交通曾是阻礙寧德擺脫貧困的最大障礙,如今104國道縱貫全境,福寧、羅寧、寧武高速公路連接南北、拓展腹地;溫福鐵路、合福高鐵相繼通車,衢寧鐵路寧德段正式開工;沙埕、三沙等港口建設緊鑼密鼓;100%行政村、90%自然村通水泥路,農村水泥公路達3200公里。曾被人稱為“老、少、邊、島、貧”的閩東,公路、鐵路、海路路網發達,山翠、水清、民安,村莊秀美。

  九山半水半分田,特殊的地理條件使得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對此,寧德很早就開始實施整村搬遷工程。這是閩東扶貧攻堅關鍵一招。1995年,赤溪偏遠畬族村民走出大山,再建家園。與此同時,“上無片瓦、下無寸土”的連家船民先後上岸。2013年,福安市溪邳村最後一批漁民上岸定居,溪邳村村委會主任江寬全説,“各級政府始終記挂我們,年年幫扶,送魚苗、送技術,村民每人平均年收入已從過去幾百元增加到1萬3千元。”截至去年,寧德全市累計完成搬遷33萬人,2.5萬連家船民全部上岸。

  行走在閩東大地,不時能聞到茶香。步入福安市坦洋村,主街兩邊茶店林立。寧德全市茶園100多萬畝,兼有紅、綠、白等茶類。閩東的跨越得益於“念好山海經,做好農文章”。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以古田縣為中心形成的食用菌生産基地,去年鮮品達到50多萬噸,産值達40多億元。閩東大黃魚、海帶、紫菜等海産品豐富。目前,茶葉、水産品、食用菌三大主導農業累計産值佔農林牧漁業總産值六成多。

  青山綠水真正變成了金山銀山。2014年寧德農林牧漁業總産值417億元,增幅排全省第一,農民收入中家庭經營收入佔60.9%。2008年以來,寧德農民收入增幅一直排在全省前列。原屬國定貧困縣的古田、柘榮進入了福建省縣域經濟發展十佳。

  十八屆五中全會後,寧德吹響新一輪扶貧攻堅號角:到2020年確保全市農村貧困群眾實現全部穩定脫貧;確保全市450個貧困建制村通過整村推進扶貧,實現群眾和村集體“雙增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