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決戰四季度 工業怎麼穩增長?

  • 發佈時間:2015-11-10 06:35:05  來源:四川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

  在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的2015年,四川工業經濟在市場主導的“無形之手”和政府干預的“有形之手”雙重作用下,奏響著“穩增長”與“調結構”的二重奏。

  今年以來,我省工業經濟呈現不少亮點——白酒等傳統産業調整初見成效、恢復性增長,五大高端成長型産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增長明顯快於規上工業增幅,工業産業結構高端化、産品結構優質化的趨勢更加明顯。但總體上看,工業下行壓力還在加大,企業盈利空間受到擠壓,困難企業不少,四川工業經濟穩定增長、轉型任務仍然艱巨。

  距離全年收官已不足兩月,四川工業人必須拿出更大的力度、籌劃更多有效措施穩增長、調結構。

  一季度8.0%、上半年8.1%、前三季度8.0%——這是我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劃出的平穩運作曲線。

  按照年初經濟預期目標,我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要同比增長8%。唯有工業增長達到預期目標,才能有效支撐全省經濟7.5%左右的增長目標。

  要圓滿完成全年預期目標,四川工業經濟應該怎麼辦?

  【乘法】

  精準調控鎖定關鍵環節定向發力

  11月初,龍泉經開區一汽大眾成都工廠,每60秒就有一輛速騰或者捷達車下線。這家佔據四川汽車産量六成的企業,其訂單、生産的穩定直接影響著全省汽車製造業發展的平穩。

  訂單如何?有無需要協調的事宜?……今年,一汽大眾成都分公司的管理人員已經不記得有過多少次來自政府的噓寒問暖。“抓工業穩增長就是要鎖定重點行業,‘一業一策’穩增長。”省經濟和資訊化委主任陳新有介紹,四季度,我省將著力推動汽車製造業、電子資訊産業的穩定回升,同時也將抓好鋼鐵、化工、水泥、有色等困難行業的精準幫扶,推動白酒企業實施産品結構和市場行銷模式調整,指導裝備企業抓訂單穩生産。“一業一策”效果如何?針對7、8月份電子資訊、汽車製造産業重點企業生産波動較大的實際,我省果斷採取措施,緊盯生産銷售。9月,電腦、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6%,比8月份回升7個百分點;汽車製造業增長16.3%,比8月回升10.5個百分點。

  省統計局總經濟師熊建中認為,汽車製造業和電子資訊産業在9月份的恢復性增長,對全省工業經濟的平穩運作起到了重要的基礎性作用。

  “一業一策”之外,我省更堅持“一地一策”“一企一策”。

  成都市領導率隊對成都高新區、龍泉驛區、雙流縣等7個總量規模較大的工業重點區縣開展“穩增長”督查調研;瀘州則重點鎖定白酒産業調整優化,專門出臺《關於加快瀘州白酒産業園區發展的實施意見》,積極引導酒企優化産品結構、理順價格體系、創新行銷方式。

  在省社科院副院長盛毅看來,“一地一策”就是鼓勵市州針對工業運作中的薄弱環節,採取有力有效舉措,穩住重點行業、重點企業,迅速推動工業止滑回升。

  同樣是“下沉”,“一企一策”則更加細緻。

  不久前,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牽頭組織了對全省工業總産值前50戶企業的調研,幫助協調解決企業生産經營中的突出困難和問題,精準施策,刺激優勢企業多拉快跑。

  在宜賓,39個市領導給工業企業“當保姆”——該市組成工業企業解困領導小組“點對點、一對一”為工業企業排憂解難。綠創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肖澤華介紹,“給解困小組反映企業資金困難後,不到一個月,就拿到了500萬元的銀行貸款。”

  【加法】

  以産促銷搭建平臺助力企業拓市場

  “油價下跌,讓我們石油鑽機的訂單也受到影響。”今年以來,宏華集團行政總監狄曉宏感受到了市場的寒意:傳統的北美、南美、非洲市場訂單明顯不足,“加大市場開拓力度是當務之急。”

  市場需求不足已是實體經濟尤其是工業企業面臨的一大難題。國家統計局四川調查總隊調查數據顯示,今年9月四川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3.9%,降幅與8月相比擴大0.1個百分點,而這已經是我省PPI連續41個月下跌。

  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相關負責人提出,下一步抓工業經濟工作尤其需要處理好“銷”與“産”。“要堅持以産促銷,加強市場開拓和産品銷售,促進企業穩産增效。

  如何幫助企業開拓市場?在研究市場、尊重市場的基礎上,我省不斷創新方式方法。

  11月3日,成都高新區金融城4號樓。

  《2015年成都高新區地方名優産品推薦目錄》發佈會暨名優産品供需對接會上,200多家供需雙方的企業開始了面對面的溝通。會場上,成都高新區一口氣拋出了150多家企業的1000多個産品。“此次名優産品供需對接會幫助企業渡過經濟下行壓力難關、提升成都高新區省、市名優産品知名度的現實需要。”成都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邱旭東説,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政府部門更應該提高服務精細水準,優化産業生態。

  搭建市場拓展平臺之外,更需要有“方向感”。

  ——向內看。11月1日,攀鋼集團西昌鋼釩有限公司傳出消息:1000兆帕級汽車用超高強鋼CR980DP在涼山成功試驗下線,實現了我省乃至大西南區域冷軋超高強度汽車用鋼自主開發和生産能力零突破。

  攀西的好鋼材能不能用在成都的整車生産上?事實上,為搭建“四川造”産品的供需平臺,省經濟和資訊化委方面已經組織多場“相親會”。今年我省的相關穩增長政策也明確提出,對有本地化需求,且在保障物有所值、品質和服務同等前提下,支援採購本地産品和服務。

  ——向外看。每年四川有産值1.5萬億元的産品銷往國內外。為進一步擴展市場,提高“四川造”的競爭力,我省今年大力舉辦“惠民購物全川行動”、“川貨全國行”和“萬企出國門”活動,對積極參與的企業將給予資金支援。

  搶抓“一帶一路”戰略機遇,我省裝備製造業中的東方電機、東方汽輪機等龍頭企業也摩拳擦掌“走出去”。去年,全省規模以上裝備企業出口交貨值達到267億元,但與7000多億元的總産值相比,裝備製造企業顯然還有著巨大的市場空間。為鼓勵企業“走出去”,我省也出臺了相關配套政策。

  【減法】

  釋放紅利打通政策“最後一公里”

  “好在政府雪中送炭,僅臨時電價干預政策一項,一個月就可為公司節約30萬元-50萬元電費支出。”11月初,位於滎經縣工業集中區的四川滎經特種合金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內,一名公司負責人介紹道。

  今年春天,我省出臺“穩增長”36條措施,力圖化解資源價格、融資、投資和消費等領域的矛盾。據測算,單資源價格方面的政策可使今年四川工商業降低電力、天然氣使用成本61.5億元,力度空前。

  在四川飛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朝陽看來,好政策必須落得了地,執行得下來,到得了企業。為了打通政策落地“最後一公里”,我省編印了《穩增長政策彙編及解讀》發放到企業家手中;今年以來,更是多次組織現場督查調研,在了解企業經營情況的同時,更將政策送達企業。

  更為系統的政策紅利,在釋放。

  上月底,省經濟和資訊化委公佈企業最新減負清單顯示:目前,我省已清理規範54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取消、調整430項省本級行政審批等事項;僅上半年全省稅務系統減免各類稅325億元,其中小微企業優惠享受面達100%。

  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對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多次清理規範,我省已累計取消5項、停收7項、免征42項(含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免征5項部分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的政府性基金,並積極主動清理規範省級設立的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3年共減少9項。停徵煤炭價格調節基金和天然氣價格調節基金。目前,我省已成全國設立收費項目最少、收費標準最低的省份之一。

  以宜賓為例,針對煤炭行業收費多、高、不規範的問題,該市進行全面調查,為符合條件的煤炭企業實行全面減負。“共減掉涉及煤炭産業等58項稅費,降低稅費達42元/噸。”宜賓市經濟和資訊化委主任應元均介紹,做“減法”實則為了激發企業發展活力,做工業經濟增長的“加法”。

  政策能否出效果,關鍵在於對市場經濟規律的把握和運用。注重對社會資本的撬動,就是具體表現。“爭取實現政府投入1億元,能帶動銀行貸款等社會資金投入10-20億元,支援園區企業發展。”10月30日,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省財政廳等啟動“園保貸”信貸産品項目,省經濟和資訊化委負責人表示,希望借此實現政府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效應。

  按照計劃,省財政首批向23個試點園區共投入資金8000萬元,市州産業園區(地方政府)按照1:1的比例匹配8000萬元,這1.6億資金有望撬動16億銀行貸款投向園區企業。“思路清晰、措施有力。”四川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鄧翔認為,政府之手果斷出擊、積極作為,我省工業經濟完成全年預期目標任務可期。

  □本報記者 董世梅 吳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