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的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舉措
- 發佈時間:2015-11-06 08:0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11月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深化金融改革,推進利率市場化,加快建設適應市場需求的利率形成和調控機制。
在健全金融機構內控制度方面,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內控制度指的是銀行的內部管理體制,主要包括成本核算和風險定價。銀行在對大量貸款進行定價的時候,要綜合考慮資金成本、管理成本,要對不同的貸款對象的風險進行準確計量,這需要很好的會計核算能力和完善的組織管理架構,也需要對全週期數據的分析能力。目前來看,我國銀行的風險管理和計量水準還需要提升。
央行此前表示,放開存款利率上限後,人民銀行仍將在一段時期內繼續公佈存貸款基準利率,作為金融機構利率定價的重要參考,併為進一步完善利率調控框架提供一個過渡期。我國正在積極構建和完善央行政策利率體系,以引導市場利率。曾剛認為,短期回購利率、再貸款、中期借貸便利等工具將來會成為重要的貨幣政策利率工具。目前,這幾種利率工具是央行比較常用的,也是和市場聯繫比較緊密的。央行通過這些工具與銀行進行交易,進而影響銀行的定價。這些短期、中期和長期的利率工具結合起來,會逐步形成較為完善的政策利率體系。
如何理順政策利率向市場利率傳導渠道,也是目前市場關心的熱點問題。此前央行提出,貨幣政策要發揮效用,既要把握好政策出臺的時機、力度,又要通過改革著力疏通傳導機制。一方面,要不斷完善貨幣政策框架,推動從數量型為主向價格型為主逐步轉型。另一方面,要多措並舉推進金融市場建設,完善收益率曲線,完善市場退出機制和不良貸款處置機制,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另外,就是要通過結構調整和改革,釋放增長潛力,培育和形成新的內生增長點,使金融資源有投向、能盈利、可持續,形成金融與實體經濟的良性互動。
曾剛認為,調控要有效,不僅需要央行調整政策利率,需要商業銀行有很強的自主定價能力,以對政策利率作出敏感的反應。另外,微觀主體也要對市場利率敏感,如果有些財務軟約束的企業,在融資時不考慮成本,不計較利率高低,就會影響利率傳導的效果。順暢的利率傳導,需要一整套的機制與之配合,現在制度建設還處在起步階段。
在基本放開利率管制之後,為什麼還要採取差別存款準備金率等方式激勵約束利率定價行為?曾剛表示,在利率市場化推進的過程中,金融機構的風險定價機制還不夠成熟,在一定時期,可能會出現某些金融機構存款利率不合理的情況。如果部分銀行為了爭取更多的存款,給出過高的存款利率,央行可能會通過差別準備金率,將其準備金率調高,減少其可貸資金規模,增加其資産擴張的成本,促使其合理定價。從中長期看,如果銀行的定價趨於理性,市場更加有效,這些調控手段可能會逐步退出。(經濟日報記者 張 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