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近代女性觀與科學如何演變

  • 發佈時間:2015-11-05 01:31:03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性別與科學”是科學社會學研究的一項重要選題,也是近年來學術界的一個熱點。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有2477萬的女性科技人力資源。在博士後報告《清末民初中國女性科學教育的歷史研究》基礎上,我從中國近代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全面變革的圖景中,對中國近代女性觀演變與科學的互動關係進行了考察。

  1. 變革中萌芽確立:中國近代婦女教育學制與科學

  中國近代婦女教育學制下設自然科目的沿革,經歷了漫長而艱難的發展過程。癸卯學制(1904)下婦女教育中一些基礎自然科目的設立初見端倪。壬子癸醜學制體系(1912-1913)下婦女教育中自然科目新增開設和深入發展,袁世凱時期出現復古主義的回潮。壬戌學制(1922)下自然科目的設置得以完全確立,婦女所享受的平等教育權利正式走向合法化,為中國近代婦女獲得科學領域的教育自由奠定基本的制度保證。

  2. 滲透中起步壯大:中國近代婦女教育機構與科學

  就中國近代婦女科學教育機構的發展線索而言,教會女學首開中國近代女學的先河,經正女學作為中國近代私立的第一所女子學堂,引發了國人興辦女學的熱潮,進一步深化了科學教育的授課內容。在此影響下,公立女學、綜合性學校(接受男女同校)等機構的陸續設立,徹底打開了中國近代婦女接受先進科學教育的局面,為她們能學習到更多的科學知識提供較為廣闊的平臺。

  3. 曲折中迂迴前行:中國近代婦女社團發展與科學

  中國近代婦女社團開展的活動中也包含了大量的科學成分,從其成立宗旨、社員構成、活動範圍、社會影響等方面的變化,均體現了當時婦女對於科學逐步了解的過程。特別是在上世紀30年代,一些重要的以男性為主的科技社團中開始出現女社員的身影。例如,中國科學社社員高君珊女士設立的“高(君韋)女士紀念獎金”,連續十一年通過《科學》雜誌宣傳、組織、評選和傳播大學生中發表的優秀科學研究論文,讓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出現一縷生機。

  4. 拓展中蓄蘊深化:中國近代婦女社會實踐與科學

  由於中國社會的生産力水準低下,女性整體文化和技術水準較低,就業領域十分有限,主要以産業女工為主,從事與科學相關的女性就業集中在科學教育、醫護衛生、實業經營以及科學研究等少數領域。但是,中國近代婦女教育經過近百年的發展,還是培養出了一些傑出的女性科學家,她們作為當時女性科學形象的高峰標誌,在女性與科學發展史上留下了光輝足跡。

  總之,報告從教育學制與科學的關係、教育機構與科學的關係、社團活動與科學的關係、社會實踐與科學的關係,並結合分析中國近代一些傑出女性的成長經歷,以何澤慧的科學成長之路為個案,探究了中國近代女性觀的演變與科學發展的問題。以期揭示近代中國科學知識女性群體的發展脈絡和特點,思考科學于女性之要義,為推動當代中國女性科技工作持續發展,以及制定符合中國國情的女性科技人才發展戰略提供些許啟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