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超級啤酒巨頭出世衝擊國內市場

  • 發佈時間:2015-10-24 01:29:34  來源:金陵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金證券記者 江芬芬

  老大和老二“合體”的戲碼終於在啤酒行業上演,而且來了個“國際版”。日前,全球最大啤酒廠商百威英博以680億英鎊(約1037.27億美元)收購全球第二大啤酒製造商SAB米勒公司。據市場估算,合併後的超級啤酒巨頭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將高達39.3%。

  據説,本土啤酒企業的內心是崩潰的:近一年多來受經濟低迷、預調酒等小鮮肉上位等因素影響,國內啤酒銷量一路下滑。本已暗自叫苦,日後還得從國外大佬嘴裏“虎口奪食”,這日子該如何過才好?

  巨無霸多可怕?39.3%!

  10月13日,百威英博以每股44英鎊的價格(總價1040億美元)與SAB米勒公司達成收購協議,最終收購價格較最初報價40英鎊提升10%。

  據了解,這兩家公司早已在中國排兵布陣。百威英博作為珠江啤酒的大股東,目前持股比例為29.99%,米勒則持有華潤雪花49%的股權。興業證券一份研報指出,如果成功合併,合併後的公司在中國啤酒市場上的份額包括:百威自身近12%的市場份額、SAB米勒持股49%的華潤雪花在國內近23.2%的份額、百威持股29.99%的珠江啤酒在國內近2.1%的份額。也就是説,這個巨無霸在華市場份額將高達39.3%。

  市場人士普遍預測,百威英博收購SAB米勒將使其在全球多數地區佔據遙遙領先的地位,進而會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中國市場,尤其是在中國進行品牌打造和擴大産能。

  本土啤酒企業的心酸可想而知。2014年起,中國啤酒市場連續20年的增長戛然而止。今年市場仍未有好轉跡象,《金證券》記者注意到,中商産業研究院數據顯示,1-8月,中國啤酒行業共生産啤酒3479.23萬千升,同比下降6.12%。另一方面,在零關稅、自貿區效應等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洋啤酒漸漸在中國市場流行開來。中國海關總署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1-8月,中國進口啤酒36.31萬千升,同比增加65.7%。

  國內幾大啤酒巨頭光芒不再。

  青島啤酒2015年半年報稱,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下滑5.26%,上半年實現銷售491.8萬千升,同期下降7.38%。

  另兩家啤酒巨頭燕京和雪花同樣笑不出聲來:燕京啤酒上半年營業收入下滑9.28%; 雪花啤酒母公司華潤創業啤酒稱,上半年受宏觀經濟環境與不利天氣影響,啤酒市場整體容量下降,銷售量下降0.8%。

  從事進口啤酒推廣的深圳百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楊芫對《金證券》記者表示,由於政策限制,以往國際啤酒巨頭會選擇與本土企業合作開廠,現在他們都能捋起袖子單幹了。從國外進口的葡萄酒物流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銷售價與本土啤酒相差無幾,加上口感更優,相當具有競爭優勢。

  老二的悲傷

  《金證券》 記者注意到,多家券商研究員提出,百威英博、SAB米勒一旦結合,在中國勢必發力爭奪更大的市場份額,從而影響中國啤酒市場競爭格局。

  從目前行業格局來看,華潤雪花、青島啤酒、百威英博位居第一梯隊,燕京、嘉士伯、珠江為第二梯隊。“現在最大的懸念就是,米勒手上的49%華潤雪花股權將花落誰家。”《金證券》記者接觸的深圳某券商研究員稱。

  目前存有三種可能:完全保留、完全出售和部分出售。他分析,如果是完全保留,合併後的百威英博、SAB米勒在華市場份額近四成,極有可能因不利於競爭等被商務部禁止合併或要求附加限制性條件。如果是部分出售,今年4月份華潤創業將旗下零售、食品等非啤酒業務出售給華潤集團,改名為“華潤啤酒”一心專注啤酒行業,作為股東公司具有優先認購權,因此華潤啤酒有可能拿下華潤雪花剩餘股權。如果是完全出售,有能力接盤的不外乎國內啤酒大佬或者實力財務投資者,更是給競位排名蒙上迷霧。

  綜合考慮起來,“新百米”橫空出世對華潤啤酒偏正面,而對於幾無可能接盤華潤雪花股權的國內老二青島啤酒來説,則是一大殺器。

  公司如何看待百威英博、SAB米勒一旦結合,對國內啤酒市場格局的影響?10月21日下午,《金證券》記者將上述問題拋給了青島啤酒。

  公司方面並未直接作答,只是表示,中國啤酒市場仍是全球最具潛力的市場,相信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西部大開發政策的推進,以及國內消費升級的提升,中國啤酒市場仍會保持持續穩定的增長,併為具有品牌、品質、規模等優勢的企業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

  公司同時向《金證券》記者分享了中國酒業協會副秘書長兼啤酒分會秘書長何勇的觀點:國內啤酒行業的規模化擴張之路已接近尾聲,目前的可購資源、市場空間和投入成本等客觀原因,均制約了企業的主觀預想,中短期之內破局的可能性極低。

  難等“幸福時光”

  強敵當前,青島啤酒並非沒有謀劃。

  10月18日晚間,青島啤酒披露,公司擬收購三得利(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持有的兩家合資公司的50%股權,交易對價是8.23億元人民幣。在進入中國啤酒市場超30年後,日本最大酒企三得利抽身而退。

  據日媒報道,原因是三得利認為在中國啤酒市場難有大的增長,將重心轉移到紅酒和洋酒。

  對此,青島啤酒方面人士向《金證券》記者解釋,三得利品牌在上海仍有30%左右的份額,通過本次收購,公司能不斷提升上海和江蘇市場的佔有率。另外,啤酒行業小規模的跑馬圈地始終沒有停止,收購對青啤公司長遠整體佈局意義重大。

  最後,公司在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逆勢收購,也是考慮到低位吸籌比高位接盤更明智,畢竟啤酒行業值得並購的標的越來越少。

  值得注意的是,同樣主營啤酒的日資朝日集團多年來倒是緊握青島啤酒近20%的股權,顯現出對中國市場的覬覦之心。

  燕京啤酒內部人士則對《金證券》記者表示,百威、米勒兩強聯合對國內啤酒格局會有影響,但因為華潤雪花的49%股權現在沒有定論,很難説清影響到底有多大,“作為公司來説,就是自己把企業做好。”

  前述券商研究員則表示,2014年啤酒CR4(行業前四名份額集中度指標)達75%以上,今年經過這幾個大的並購,中國啤酒行業已進入“大吃大”階段,CR4佔比應該能達到80%。

  按照國外經驗,CR4達到90%後行業有望進入寬鬆發展階段,龍頭企業穩步提價、毛利率大幅提升不再是傳説。

  不過,等到這一“幸福時光”並不容易。

  小李是江蘇地區青島啤酒的經銷商,他告訴《金證券》記者,截至目前店裏銷量比去年下滑10%左右,“跟其他行業比這個下降幅度並不高,但啤酒單價便宜、需求向來穩定,一年裏只有6-7個月有生意,個位數的下滑也讓自己的收入大受影響。”他已經在盤算,近期接觸些白酒、葡萄酒廠家,看能不能轉型發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