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教育扶貧阻斷貧窮代際傳遞

  • 發佈時間:2015-10-22 01:00:44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儘管已是一位非常知名的企業家,碧桂園董事局主席楊國強依然平易近人,毫無千億企業掌門人的大架子。

  跟隨楊國強多年的工作人員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老闆是非常低調的人。”但這位低調的人,在獲得2015“中國消除貧困獎”後於當天下午在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社會扶貧論壇上的講話,5分鐘內獲得了5次掌聲。

  楊國強被評價為在“扶貧必扶智”方面貢獻卓著,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組委會認為他“是民營企業家教育扶貧創新的典範”。從1997年開始,楊國強共投入21億元用於扶貧公益,其中教育扶貧超過9億元,有效幫扶41875名貧困人口。特別是在職業教育扶貧方面,楊國強2013年出資創辦了免費的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目前接收了672名貧窮學生。他還把職業教育的課堂搬到貧困農村,免費培訓了16469名農民,其中8150人取得叉車、電工、家政育嬰師等9種職業資格證書,通過推薦就業,3828人進城就業。

  2元助學金喚起的慈善理想

  楊國強的出身已經廣為人知,作為農家子弟,他回憶説,“2元錢讓我下定了助學的決心。”

  幼年家貧的楊國強一生最珍視的一筆錢就是當年收到的助學金2元,這是學校考慮到他的家庭條件後減免學費的同時還發放的助學金。這筆助學金的每一分錢楊國強都不敢亂花,他記憶最深的一次花費是和同學結伴到廢舊品回收站買了一堆書,分頭把能看的挑出來看,剩下實在沒用的再賣回去。

  楊國強的職業起點是泥瓦匠,做了多年的鎮屬建築機構負責人。在上世紀90年代前期,趁著企業改制的機會,他以乙方的身份和幾位投資人接手了有國資背景的順德碧桂園項目。

  從一名工人到一個企業的董事長,楊國強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在事業起步初期就創辦了“仲明大學生助學金”。1997年的一天,他來到《羊城晚報》,帶著100萬元支票,委託報社發放這筆助學金。他只提出了兩個要求,一是不要讓任何人知道是他捐助的,二是被資助者要簽下一份“道義協議”,承諾以後有條件的時候將以各種形式加入到奉獻愛心、回報社會的行列。

  此後,每年100萬元都會準時匯入這個助學金賬戶,2006年起增加到200萬元。直至今天,仲明大學生助學金仍然在運轉中,已經有8065名貧困優秀學子獲得資助,更多的仲明學子在成功立足於社會之後又成立了更多助學金、積極參與更多的志願活動回饋社會。

  從房地産業艱難爬坡到日益繁榮的時期,楊國強的教育扶貧任務沒有停頓住腳步,碧桂園對於教育扶貧的態度也一直沒有改變。

  2002年,中國“入世”次年。自1998年房改以來的房地産市場正面臨著黃金增值期,上海、廣東等地的房産商迅速擴張。在整個産業都在投資圈地的時候,楊國強出資2.6億元創辦了國華紀念中學,這是全國唯一的純慈善、全免費高中,13年來共接受了2356名處於輟學邊緣的學生,2013年到2015年,該校的重本率超95%,是廣東省重點本科上線率最高的高中。

  2013年,房地産市場量價齊漲,千億房企軍團數量翻番,由2012年的3家擴容至6家,銷售額平均增速超過40%,高於全國商品房銷售額增速十多個百分點,“越大越強”的規模優勢盡顯。在這一年,碧桂園集團也邁入了千億之列。也是在這一年,楊國強出資3.5億元創辦了碧桂園職業學院,也是全免費的。至今運營一年,接受了672名貧困學子。

  教育界評價楊國強是教育扶貧的先行者,他的很多創新做法,是可學、可行的,可以作為民營企業家辦扶貧教育的典範。

  精準扶貧的可借鑒範本

  楊國強在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社會扶貧論壇上的講話是脫稿的,帶著廣東順德口音的楊國強樸實地把幾個數字羅列出來,就引起了全場的掌聲。

  “18年,21億元善款,41875名貧困人口……”楊國強的普通話“很普通”,但這一次全場的人都聽懂了數字背後的意義。

  教育扶貧是他在演講中反覆強調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楊國強説,“提高全民素質,特別是産業工人的素質尤其重要。”

  基於這個思考,楊國強將他的教育扶貧從一個“仲明大學生助學金”擴展到了更大範圍,受惠的人群也越來越多,職業教育成為碧桂園教育扶貧的重點內容。

  “教育扶貧,是針對貧困人口進行教育投入和自主,使其掌握脫貧致富的知識和技能,是減貧脫貧根本之舉。”楊國強對《經濟參考報》記者這麼説道。

  楊國強的職業教育扶貧始於2006年,他捐資2100萬元分別在四川馬邊和甘洛協助政府建起了當地唯一的職業中學。

  隨後,針對農村人口居住分散,楊國強開始探索另外一個教育扶貧方式,將職業教育的課堂搬到村子裏,開展了送技術送技能下鄉培訓項目。這一項目自2012年啟動以來,免費培訓了16469人,半數以上的學員取得了各種職業資格證書,一些原本只會種地的農村婦女,經過培訓成了月嫂,月薪高達8000元。

  此外,因為自己哥哥是退役軍人,楊國強還特別重視退役軍人的培訓,2007年,他出資5500萬元創辦了全免費的國良職業培訓學校,8年來資助了14313名農村籍退役軍人接受職業培訓。

  “為什麼在我國有很多産業是過剩的?就是因為我國的勞動力素質和德國、美國等先進發達國家不同。設想一下,如果我們國家擁有很多優秀的不同專業素質的人,做出來的産品會怎樣?這樣一來,我們各行各業的生意會很成功,國民的素質也會提升。連種田都需要知道怎麼施肥,每個人都需要學習。”楊國強説。

  來自人社部的一項統計也驗證了楊國強的説法,中國2.25億第二産業就業人員中,技能勞動者總量僅為1.19億人,僅製造業高級技工一項的缺口就高達400余萬人,高級技能人才的供需矛盾十分嚴重,從而阻礙了企業的技術升級。

  楊國強的這一思路也得到了國家層面的認可。2014年6月,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對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提出了明確的目標要求:“到2020年,形成適應發展需求、産教深度融合、中職高職銜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準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紮根現在 期許未來

  楊國強獲得的是中國消除貧困獎(創新獎),當下,所有和創新有關的熱詞都被各種資金圍繞著。楊國強不可避免地被記者問及他對創新的看法。他表示,如果他資助的學員裏有人想創業,當然是一件好事。“創新創業可以擁有自己的事業,我覺得應該鼓勵。”楊國強説。

  當然,他也談及了自己對於做事業的想法:“我只是一步一步地走,今天跟昨天相比沒有很大變化。”

  職業教育也是如此,楊國強在持續了多年的職業教育培訓之後,連續三年在全國政協會議上提交了關於加強職業教育提案。2015年,楊國強提交的一份《關於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積極參與教育扶貧的提案》被列為重點提案。

  在論壇的發言中,楊國強甚至還提出了一個非常令人驚訝的觀點,認為年輕人應該20歲之後再開始工作,先學好一定的職業技能,才能找到好工作、收入高。與此同時,也能通過職業培訓,提升整個國家的國民素質。楊國強也建言,職業教育扶貧還是要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方針。

  另一方面,出身農村、從小是苦孩子的楊國強,還在職業教育的同時在探索一條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路。2010年,楊國強出資7000多萬元建成了14座新農村,對587戶貧困人口的居住環境進行了改造。碧桂園集團採用了“借本你種,賣了還本,賺了歸你,再借再還,勤勞致富”的扶貧理念,在當地發展綠色産業,實現精準扶貧。這14座新農村的每家每戶都有檔案,楊國強指派團隊,為每個家庭或者個人定制獨特的幫扶方式,改“漫灌式”扶貧為“滴灌式”扶貧。

  從農村走出來的成功的企業家非常多,他們大多采取了各種方式對家鄉予以回報,願意將個人的成就與父老鄉親分享。楊國強也不例外,只是他的方式更為長遠,他想讓那些和他過去一樣苦苦求學的窮孩子有一個更好的未來,想通過教育讓他們改變人生。

  就在楊國強接受採訪的當天,另一項由國家推進的“春蕾計劃”也公佈了26年來的成就,很多女生受益於這一計劃成為研究生、博士,順利就業,進而改變了整個家庭的命運。“知識可以改變命運,知識是戰勝貧窮的最好利器,擁有知識方可改寫一個人乃至國家的命運。”楊國強在談到教育和知識的時候對記者如是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