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抓好糧食安全 保障國計民生

  • 發佈時間:2015-10-16 07:29:30  來源:廈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廈門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倪超

  今天是第三十五個“世界糧食日”,借此向全市廣大糧食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和親切問候!

  “民以食為天”。廈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工作,堅持一手抓糧源供應保障,滿足市民吃飽吃好;一手抓糧油市場監管,確保糧食品質安全,有效保障了我市糧油市場供應量足、質優、價穩。近年來,主要做了幾項工作:一是引糧入廈保供應。制定實施了保障糧源“北上南下”發展戰略,積極探索“內引外聯”路子,構建國際、省際、省內三道糧源供應線,多渠道、多層次引糧入廈,採購糧源己覆蓋國內10多個省、30多個市縣。二是加強儲備保應急。根據人口增長適時增儲市級儲備糧,儲備糧規模從2010年14.5萬噸增至今年27.5萬噸。改革創新市級儲備糧招拍運作方式,新建軍糧倉儲應急保障配送中心和翔安二期糧庫,儲備糧倉儲管理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三是扶持糧企保發展。出臺《關於加強我市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制定《廈門市糧食應急體系建設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廈門市引糧入廈獎勵實施方案》等配套措施,推動糧企技術升級和轉型發展。全市現有糧食企業129 家,糧油加工企業45 家,應急糧油供應網點66 家,大米日加工能力可滿足全市口糧消費,麵粉、食用油加工可供應全省、輻射全國,“兩頭在外、中間在廈”的糧食産業化雛形已經形成。四是加強監管保安全。健全完善三級糧食品質監測網路、糧價實時監測體系,堅持每季度糧油品質考評制度,建設“放心糧油”工程,廣泛開展“放心糧油”進社區、進農村活動,讓市民吃上放心糧油産品。去年,全國治理餐桌污染現場會在廈召開,廈門經驗在會上得到總結推廣。

  在紀念第三十五個“世界糧食日”之際,各級各部門要圍繞國家糧食安全新戰略,深化糧食流通管理體制、糧食儲備管理機制、國有糧食企業、糧食行政管理機制、糧食流通統計制度“五項改革”,著力把糧食行業打造成為糧足民安、利民惠民的民生工程,為建設美麗廈門作出新貢獻。

  一、要時刻牢記糧食安全責任。各級政府和各有關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裏有關糧食安全責任制文件精神,加強組織領導,切實履職盡責,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不斷完善我市糧食安全保障體系。糧食部門要多措並舉、拓寬思路,豐富引糧入廈網路,健全糧食安全應急體系,保持糧食庫存充足率和宜存率,構建我市糧食安全保護屏障。糧油企業要嚴格遵守法律、法規要求,自覺承擔保障糧食安全的責任義務。廣大市民要積極關注糧食安全,熱心支援糧食工作,關心理解糧食工作者,共同營造“糧安天下”的和諧氛圍。

  二、要不斷強化引糧入廈工作。我市是糧食純銷區,所需糧食幾乎全部依靠外調。去年全市糧食消費總量達154萬多噸,僅口糧消耗每天就超千噸、食用油超百噸。今後,隨著人口的持續增長,糧食消費剛性需求加大,引糧入廈保障軍需民食的任務日益艱巨。要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建立多層次、多形式、多領域的糧食經濟合作和長期穩定的産銷協作關係,努力拓寬引糧入廈渠道。要落實好《廈門市引糧入廈獎勵實施方案》,充分調動我市糧企在引糧入廈、外建基地等方面的積極性,鼓勵糧企多調糧、調好糧,保障我市“糧倉”和“米袋子”殷實充裕。

  三、要做大做強糧食産業經濟。充分發揮廈門獨特的港口優勢、環境優勢和改革優勢,用好用足作為全國首批入境糧食指定口岸政策,積極發展糧食總部經濟和糧食電商物流,加快糧食電子交易網上平臺建設,探索儲備糧線上與線下交易結合模式,推動糧食交易與物流、展會、網際網路等産業融合發展。發揮對臺區位優勢,積極探索兩岸糧食産業合作途徑,先行先試糧食産業交流對接與糧食貿易流通。把扶持骨幹糧食企業和骨幹糧店的好事辦好,進一步做強做大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大型糧油加工企業和糧油物流企業,推動糧食産業轉型升級。

  四、要始終嚴把糧食市場監管。嚴格貫徹執行《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堅持依法管糧,加強糧食流通的監督檢查力度,維護糧食市場規範有序。加強糧食、市場監督、質監等部門的密切配合,加大對大賣場、超市和農貿市場的巡查,堅決打擊囤積居奇、哄抬價格、假冒偽劣等違法行為。適應我市飲食結構從“吃飽”向“吃好”和“吃精”轉變的需求,及時調整口糧品種結構和調劑餘缺,適時增加有市場、有需求的成品糧投放數量,確保市場有效供應。加強對糧食企業誠信經營的行業監管,嚴把糧油品質關,嚴防不合格糧油食品流入市場,讓廣大市民吃得放心。

  五、要全方位加強愛糧節糧宣傳。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要求,提高全民糧食安全意識,形成全社會愛惜糧食、反對浪費的良好風尚。積極倡導科學食糧,引導科學飲食、健康消費,形成科學合理的膳食結構,提高居民生活和營養水準。宣傳部門要督導新聞媒體加大我市糧情以及愛糧節糧方面的宣傳報道;教育部門要督導學校大力宣講“一粥一飯,來之不易”的道理,讓孩子從小培養愛惜糧食的良好習慣;市場監督、稅務部門要督導各類餐飲場所崇尚“愛糧節糧、綠色餐飲”的文明規範,減少講排場、鋪張浪費現象;廣大市民要弘揚“勤儉節約”傳統美德,樹立“浪費就是犯罪”的意識,養成愛惜糧食、理性消費的良好習慣。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