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巴威脫離厄運長路漫漫
- 發佈時間:2015-10-15 09:14:00 來源:國際商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失業率高達75%,76%的人口掙扎于赤貧線之下;政府財政赤字捉襟見肘,甚至到了拖欠特務工資的地步;作為時下唯一放棄了國家主權貨幣的國度正面臨著一場極端嚴重的經濟危機……”《經濟學人》雜誌對辛巴威的最新描述讓人們對這個國家投去了不安的目光。
本世紀初,由於與英國布萊爾政府(辛巴威原為英國殖民地)就白人佔有土地的處理政策鬧翻,現任總統穆加貝在辛巴威掀起了“土地改革快車道”運動——佔國內人口只有0.06%的4500名白人大農場主被勒令交出手上佔全國75%的良田,以分配給無地農民和退伍軍人。最終佔人口97%的黑人獲得了土地,但由土改升級而成的暴力事件使白人農場主和雇工紛紛選擇逃離。
得到土地的黑人不僅缺乏資金和基本的生産資料,也毫無經營農場的能力與經驗,辛巴威的農業生産一落千丈,糧食、煙草等作物大幅減産。類似的暴力驅趕行動蔓延到城市製造業和採礦業,導致工商資本開始撤出辛巴威。而製造業、礦業和農業恰恰是辛巴威的三大經濟支柱和出口創匯的最主要來源,資本逃離後辛巴威外匯收入急劇收縮,削弱因農作物歉收而引起的糧食等生活資料的進口能力。
雪上加霜的是,除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先後暫停對辛巴威的貸款與援助外,英國等歐洲國家還要求辛巴威儘快償還其所欠外債,連紐西蘭也加入到制裁的行列,制裁內容包括經濟、人員流動、銀行業務等。穆加貝于2007年頒布本土化和經濟授權法案,要求在津所有企業中津本地人所佔股份不少於51%。此舉更加激怒西方,制裁行動開始延伸到進口貿易和民眾生活等領域。
資料顯示,從土改啟動到本土化法案實施的次年,辛巴威經濟大幅收縮了84%,失業率躥升至80%。糧食與商品物資的奇缺導致辛巴威國內物價飛漲。穆加貝政府先後發行了70種面值不同的貨幣,直至後來發行面額高達100萬億津元最大面額的紙幣。但通脹並沒有得到有效遏制。
津央行先是宣佈引進美元、南非蘭特、波札那普拉、英鎊和歐元作為本國流通貨幣,後又接受日元、澳元及印度盧比和人民幣作為該國的法定支付貨幣。由於國際結算慣例等實際原因,當地市場上使用和交易的實際只有美元。津央行無奈啟動了“換幣”行動。按照進程,10月1日以後辛巴威元將正式退出流通領域,根據官方匯率,10萬億津元兌換2美分。“去本幣化”讓津金融形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修正,消費者價格指數過去一年下跌了約3%,通貨膨脹似乎停止了惡化的腳步。但是,物價下行並沒有刺激消費的回升,相反,伴隨著物價(準確地説是生産者價格)下行的景像是企業營收的大幅縮水。
很多新增的不確定性因素還在進一步將辛巴威經濟打入痛苦的深淵。由於遭遇持續乾旱,聯合國糧農組織估計今年辛巴威的玉米産量將同比減少35%,農業産值預期將下降8%,這也意味著該國需要進口一半的糧食來滿足國內的需求。由於電力短缺,在首都哈拉雷的一些地方,停電一停就是18個小時,工人們被以工廠為單位地裁員。另外,多達300萬辛巴威人都在南非工作,去年匯款總計為經濟貢獻了大約8.37億美元,讓津國內産出增長了10%以上。不過,今年以來蘭特對美元匯率下滑了15%,南非經濟增長疲軟,對辛巴威經濟構成不小的連帶影響。據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辛巴威的經濟今年只能增長1.5%,低於年初時預計的3.5%。
面對辛巴威經濟,國際社會伸出援助搭救之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津重新開設了辦事處,並正著手對辛巴威的情況開展審核,世界銀行也成立了“辛巴威重建基金”。歐盟宣佈解除對辛巴威長達12年的制裁,計劃2015年~2020年直接向津方提供總值約3億美元的援助。作為辛巴威的最大投資國,中國不僅與辛巴威簽署了涵蓋能源、水利、礦業、農業等領域的投資援助協議,而且對其提供了9000多萬美元的貸款。
穆加貝在時隔8年後所發表的最新一次國情咨文中明確表示,歡迎西方國家再次投入辛巴威的經濟建設。為此,穆加貝提出了對本國半國營性質的企業進行改革的計劃。據悉,辛巴威將倣照中國建立“經濟特區”,內閣批准的《特區經濟法案》不日將提交辛巴威議會表決,以此增強辛巴威對國外資本的吸引力。
客觀地評價,放棄了本國貨幣的穆加貝政府已經走到既沒法借錢也無法印錢的絕境,而且失去了貨幣政策工具,就等於失去了非常重要的緩衝,因此,除了尋求外國資本投資的支援外,穆加貝政府手中的可用之牌乏善可陳。不過,時至今日,在穆加貝拋出的經濟發展計劃中,人們並沒有看到對阻礙外部投資的“土地改革”和“本土化”兩個最主要障礙進行改革的任何跡象,而只要這兩個障礙不解決,就很難吊起國外資本對辛巴威的投資胃口。(作者係中國市場學會理事、經濟學教授)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