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撕開安評資訊公開的口子

  • 發佈時間:2015-10-13 08:02: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何林璘  責任編輯:羅伯特

  危化品倉庫與居民區的安全距離到底該多遠?是1000米還是50米?採訪過程中,距離更短、要求更寬鬆的50米要求成了不少危化品倉庫和政府部門“義無反顧”的選擇。

  “南方用地這麼緊張,怎麼可能按照1000米的標準來建設?這個規定太不現實了。”企業、安評機構和政府部門在解釋未遵守1000米規定的原因時,往往提到的是用地緊張、1000米要求不現實或規定已過時等,記者並未聽到真正從“公眾安全”出發的決策考量。

  1000米的距離規定的確存在籠統模糊、不好執行、有待修訂的科學性問題,但從“用地開發”而非“公眾安全”的角度來考慮是否遵守安全距離的做法,實在荒謬。

  聲稱“因土地緊張而不能遵守安全距離”的項目在最初土地規劃時就應慎之又慎。不符合距離規定的,在最初審批時就不該獲批,或者應通過科學規劃將危化品倉庫設在符合距離規定的化工園區內。

  “我們不按1000米的規定來,我們的距離是符合建築設計防火規範裏50米距離規定的”。在我們採訪過程中,這種企業“死摳標準”的情況也並不少見。顯然這種只求“不出事、不違規”的思路依然是不少地方的安全工作主導——只要眼前沒事故發生,即使存在問題也是“安全”。

  一些當地政府也只顧通過發展項目促進本地GDP增長,並未真正把公眾安全放在首位、也並未真正從“風險防控”角度來發展經濟。

  對於危化品倉庫的安全距離,一方面需要公眾的理性看待——真正危險的並非危化品本身,事故發生的根源往往是人禍。在合理距離、科學嚴謹管理的前提下,危化品倉庫與居民區可以“相安無事”。

  而另一方面,也是最關鍵的,在不少地方盲目追求GDP績效的現實中,唯有通過強制性的資訊公開透明,才有可能倒逼地方政府和企業形成真正的“安全搞發展”的思路。

  不僅是天津港爆炸事故,此次我們走訪上海、青島、寧波三地的港口時都發現,很多居民都對近在咫尺的危化品倉庫所知甚少——不知道存了哪些危化品,不知道倉庫不應該離居民區這麼近,甚至不知道身邊有家危化品倉庫。

  雖然國家安監總局曾多次下達通知要求安全評價報告等資訊要透明公開,但這種缺乏法律效力和懲罰措施的“建議性通知”顯然效果甚微。

  目前安評報告被公開的依然寥寥無幾,有些企業甚至都未建官網,更別提對外公開存儲危化品種類。當我們向政府、安評機構和企業索要企業的安評報告時,得到的往往是一致性回答——“涉及商業機密不便公開”。天津港爆炸事故後,若不是媒體在調查組發佈會上的持續追問,安評機構名稱及安評報告等也都無從曝光。

  資訊的不公開透明,讓暗箱違規操作變得更加容易。採訪過程中,多位化工業內人士和專家都曾明確表示,人命關天的安全評價基本是在走過程、走形式。在不公開資訊的情況下,周邊居民、NGO和媒體等也因無法得知實質性資訊而無法進行監督。

  只有撕開安全評價等資訊公開的口子,強制性公佈更多危化品企業的真實安全資訊和政府監管資訊,讓危化品企業置於公眾和媒體的共同監督下,提高企業違法成本,才能讓企業有真正安全生産的動力,才能推動政府真正從“公眾安全”出發展開科學規劃,延長安全距離這一生命紅線。

  唯有這樣,公眾才能少些的擔憂。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