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釋放萬億流動性? 太誇張

  • 發佈時間:2015-10-13 06:31:19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前,人民銀行在前期山東、廣東開展信貸資産質押再貸款試點形成可複製經驗的基礎上,決定在上海、天津、遼寧、江蘇、湖北、四川、陜西、北京、重慶9省(市)推廣試點。央行有關負責人指出,信貸資産質押再貸款試點是完善央行抵押品管理框架的重要舉措,有利於提高貨幣政策操作的有效性和靈活性,有助於解決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合格抵押品相對不足的問題,引導其擴大“三農”、小微企業信貸投放,降低社會融資成本,支援實體經濟。

  並非“變相降準”或“QE”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拓展信貸資産質押再貸款試點一事,被一些人士解讀為“變相降準”、“中國版萬億QE”。對此,不少分析人士予以了反駁。

  民生證券研究院固定收益組負責人李奇霖指出,真正的QE有三個特點:央行的主動性、資金期限的永久性、資金成本幾乎為零,而“信貸資産質押再貸款均不滿足”。

  記者了解到,所謂“信貸資産質押再貸款”,就是信貸資産質押再貸款試點地區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對轄內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的部分貸款企業進行央行內部評級,將評級結果符合標準的信貸資産納入人民銀行發放再貸款可接受的合格抵押品範圍。而對有關此次試點拓展等同於“萬億QE”的説法,申萬宏源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作出了反駁:“從山東和廣東的試點情況來看,去年的投放規模並不大。擴大試點後,樂觀估計今年11省份總規模在500億元左右,遠未達到所謂‘萬億’水準。”信貸質押再貸款本質上仍是再貸款,並不能替代傳統貨幣政策。

  意在定向調控資金面

  儘管拓展信貸資産質押再貸款試點所帶來的流動性並非“放水”的地步,但分析認為,此舉平穩資金面,實現定向調控與穩增長密不可分。

  “推廣信貸資産質押再貸款試點,意在解決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合格抵押品相對不足的問題,是對現有盤活信貸資産存量的渠道,即信貸資産證券化的有效補充。”李慧勇認為,從央行貨幣政策框架來看,推廣信貸資産質押再貸款進一步補充了貨幣政策工具箱,完善了央行抵押品管理框架,有利於保障央行債權的安全性,提高了貨幣政策操作的有效性和靈活性。

  如果從穩定經濟的角度看,李奇霖認為,此舉可作為協調穩增長和經濟轉型的新貨幣政策工具。其表示,推廣信貸資産質押再貸款試點,總量上是為對衝地産和傳統經濟下行壓力,結構上是為經濟轉型:通過設定不同信貸資産折扣率,比如將符合經濟轉型要求的小微和三農信貸資産設置更高的折價率,折價率越高的信貸資産可獲得更多的基礎貨幣,為金融機構向小微三農貸款提供正向激勵。

  此外,李奇霖還認為,推廣信貸資産質押再貸款有利於平穩資金利率。

  南方日報記者 唐柳雯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