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領銜全球各大央行拋售美國國債 印度接盤

  • 發佈時間:2015-10-08 08:35:47  來源:光明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騰訊財經訊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全球各大央行正在拋售美國國債,拋售速度前所未見,這是金融危機以來規模達12.8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市場發生的最為戲劇化的轉變。

  中國大陸、俄羅斯、巴西和台灣拋售美國國債是新興市場經濟放緩可能波及美國經濟的最新跡象;此前這四個國家和地區是美國國債的最大買家。

  幾乎沒有分析師預計,上述現象會導致美國國債收益率大幅上升。由於市場對全球經濟前景看法悲觀,外國私人投資者購買美國國債的數量在增加。美國的公司和金融機構以及一些外國央行也在繼續購買美國國債。

  不過許多投資者表示,一些央行拋售美國國債必然會引發價格波動。他們稱,這也為全球經濟企穩後收益率上升打下基礎。

  SLJ Macro Partners LLP執行合夥人、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簡稱IMF)經濟學家任永力(Stephen Jen)表示,過去10年央行購買美國國債的行為被廣泛認為有助壓低長期美國國債收益率,現在情況發生了逆轉。

  德銀證券(Deutsche Bank Securities)首席國際經濟學家Torsten Slok説,在截至7月份的12個月中,外國政府投資者凈賣出期限在一年以上(包括一年)的美國政府債券達到1,230億美元,創1978年該數據編制以來的最高水準。上年同期外國央行還買入270億美元美國中長期國債。

  在過去的10年中,大規模的貿易順差及大宗商品收入使得許多新興市場國家累積了大量的外匯儲備。許多國家選擇購買美國國債,因為美國國債市場的流動性最高,並且美元是全球儲備貨幣。

  德銀(Deutsche Bank)的數據顯示,在截至2013年1月份的12個月中,外國政府的美國國債購買規模一度達到2,300億美元。

  但隨著全球經濟增速趨弱、大宗商品價格暴跌以及圍繞美聯儲加息的預期推動美元升值,資本流出新興市場經濟體,迫使一些央行籌措現金來買入本幣。

  近幾個月來中國央行尤其加大了拋售美國國債的步伐。

  8月11日,中國央行引導人民幣貶值之舉令投資者大感意外。中國央行官員稱,隨之而來的拋售潮令他們有些措手不及。之所以出現大範圍的拋售,原因在於投資者擔心中國政府為刺激經濟增長將允許人民幣進一步貶值。

  為抑制這股拋售狂潮,中國央行隨後一直在買入人民幣、拋售美元,阻止美元兌人民幣突破人民幣6.40元左右的水準。

  據接近中國央行的人士透露,該行的內部估測顯示,為穩定人民幣匯率,僅8月份一個月該央行就投入了1,200億至1,300億美元。

  拋售美國國債的並非只有中國。從美國財政部可獲得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7月份,俄羅斯持有的美國國債總量今年減少了328億美元。台灣持有的美國國債數量減少68億美元。由於油價下跌而受深其害的發達國家挪威,它所減持的美國國債規模達到183億美元。

  不過,也有一些央行選擇了增持美國國債。截至今年7月,印度持有的美國國債由上年同期的797億美元增至1,163億美元。而截至今年9月,美聯儲共持有2.45萬億美元美國國債,並且預計它在短期內不會拋售。

  交易員稱,中國的拋售是近幾個月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場暴跌之際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保持在近2%水準的一個原因。2013年年中美聯儲準備結束月度購債引發市場恐慌之前,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一度低至1.6%。

  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週二報2.033%,2014年底為2.173%,2013年底為3.30%。債券價格上升,收益率會下降。

  一些分析人士多年來一直警告稱,持續的財政赤字使美國國債市場容易受到外國購買規模減少的影響。但很多投資者表示,他們認為中國等長線持有者不會以一種可能干擾市場的方式賣出債券。

  投資管理公司Payden &Rygel駐洛杉磯高級執行合夥人薩爾尼(James Sarni)稱,他不能排除中國是美國國債市場一大風險的可能,但這不會令他夜不能寐。該公司管理著950億美元資産。他還説,儘管中國可能決定賣出更多美國國債,但這種交易可能以一種審慎的方式進行。

  實際上,美國國債收益率過去10年一直持續保持在低位,自2008年危機以來大幅走低,部分原因在於官方和私人對被認為是安全的債券需求強勁。

  截至7月底的12個月,外國私人投資者買進長期美國國債的速度為逾三年來最快水準。

  據基金追蹤機構理柏(Lipper)的數據,今年截至9月底,投資美國國債的美國債券共同基金和交易所交易基金吸引了204億美元的資金凈流入,有望創下2009年以來最大的日曆年流入規模。

  外國央行拋售美國國債的行動或伴隨著債券收益率進一步下跌,凸顯出衝擊新興市場的經濟問題之嚴重程度。在近期增長放緩前的十多年裏,以中國為首的發展中國家一直被視為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學教授邁克-佩蒂斯(Michael Pettis)稱,全球面臨需求不足的問題。佩蒂斯表示,美國經濟增長緩慢,不支援利率大幅上升。他説,除非美國經濟增長顯著增強、通脹上升,否則,美國國債收益率不會大幅走高。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