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專家指出人類登陸火星五大難關 包括回程問題
- 發佈時間:2015-09-29 15:51:00 來源:環球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據香港《文匯報》9月29日報道,近年全球掀起太空熱,《星際啟示錄》等電影票房大賣。正當太空迷期待最新電影《火星任務》之際,美國太空總署(NASA)于北京時間28日晚11時30分召開特別記者會公佈研究報告,稱NASA首次發現證據顯示火星在夏季幾個月期間,可能有水在地表上流動。液態水是孕育生命的關鍵元素,意味火星很可能有生物存在。
液態水可聚集生命物質
根據NASA的公佈,在火星表面發現了有液態水活動的“強而有力”證據,而液態水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NASA行星科學主任格連在記者會上説:“火星並非我們過去想像的乾涸行星,在某些環境下,在火星能找到液態水,空氣亦比以往所知的更濕潤,為我們在對火星的理解上帶來革命性改變。”這些窄長及深色的斜紋,明顯在火星最溫暖的季節出現,其餘時間則會消失。由於鹽降低了水的凝固點,解釋了這季節性的情況。
自2006年以來,美國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多次在火星山丘斜坡上發現手指狀陰影條紋。太空總署稱之為“季節性斜坡紋線”,並認為這種奇特的季節性地貌由鹽水流動造成,但一直未能找到直接證據。在新研究中,佐治亞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分析了飛行器獲取的火星表面4處地點“季節性斜坡紋線”光譜數據,發現該數據與水流沉澱形成的水合鹽礦物的光譜信號一致,而周圍地貌卻沒有鹽的光譜訊號。
報道指出,液態水對生命非常重要,而人類常用的水就是液態水。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無機物,而氫和氧是宇宙裏含量最多的元素。水可以傳送養分、排除生物體廢物,並促進化學反應。水也可調節並維持生命所需的溫度,而且水有較大的張力,讓生命物質容易聚集。
澳專家指出登陸火星五大難關
美國太空總署(NASA)探測車“好奇”號2012年登陸火星,引發全球對火星的幻想和憧憬,熱情至今未減。NASA計劃2030年代首次送人上火星,澳洲火星協會天文地質學家克拉克指出,其實人類已擁有前往火星必需的技術,若能集中精神和資源研究,最快10年內便能踏足火星,但在此之前有五大難題須考慮和解決。
1.長期旅程
按目前技術計算,航太員去程和返程將分別需時6個月,其間須在火星上逗留一年半,待火星與地球移動至適合回程的位置。克拉克指,現時已有實驗研究長期在微重力下生活對人體的影響,但收集到的數據未算充分,仍有必要進行更多研究和試驗。
2.載重
“好奇”號是至今人類送上火星的最重物體,當時連同其他部件進入大氣層時凈重2噸,但當人類前往火星時,用於降落的宇宙飛船至少重25到60噸,體積相當於一架波音737客機。克拉克認為以當前技術並非不可能,但肯定是一大挑戰。
3.探索
航太員在火星逗留期間要善用時間,最理想是四齣探索。現今用於太空漫步的笨重宇宙飛行服重達200公斤,不適合長期穿簦探索效率難免打折。火星探索車亦有助增加航太員移動效率,NASA自2008年起致力研發太空探索載具(SEV),獲外界寄予厚望。
4.燃料、氧氣、食物及水
維持航太員在火星的生活是一大難題,目前解決方案包括利用火星地表下的凍土製造氫氣及氧氣,或自備氫氣與火星表面的二氧化碳進行化學作用,製造甲烷(可用作燃料)及氧氣等。火星大氣裏則含有水分。食物方面,熱門建議之一是設立農場自給自足,但此舉需大量土地及人力,而且未知火星土壤是否適合種植,因此克拉克認為自備脫水乾燥食材最保險和安全。
5.回程
火星重力為地球約1/3,相比重力只有1/6的月球,航太員回程時受到的考驗更大。克拉克指,數字上回程所需能量不及去程,但人類從未試過在火星升空,這將是一大未知數。(實習編輯:冉小小審核:譚利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