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GE、柯達的不同遭遇成了鮮活案例

  • 發佈時間:2015-09-21 10:31:33  來源:錢江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訊 2013年,德國提出了針對製造業的工業4.0高科技戰略計劃;今年3月,中國提出了中國版的“工業4.0”規劃:《中國智造2025》,並於8月份正式頒布。中國製造該怎麼走?

  前天,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院長、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譚建榮領銜的製造業行業的專家,在浙江大學玉泉校區展開了一場“工業4.0西湖論劍”。活動由浙江大學智慧製造技術研究中心、浙江省先進製造技術重點實驗室、浙江省三維列印工藝與裝備重點實驗室主辦,杭州誠壹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承辦。

  論壇上,譚建榮以GE(通用電氣公司)和柯達公司為例,揭示了世界製造業的發展趨勢。“GE是世界上最具創新意識的製造企業,引領了近200年的工業科技革命。現在的GE主營業務包括飛機發動機、高端裝備新能源裝備三大塊。過去GE一直被當作工業製造公司,實際上,GE早已經是一家工業網際網路企業。把工業製造企業和網際網路公司劃分開來的做法已經是過去時了。”譚建榮説。

  柯達公司也是一家聞名全球的美國公司。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柯達公司研發出了全球第一台數位相機,徹底顛覆了過去膠捲一統天下的局面。然而之後柯達卻固步自封,沒有主動適應後來的經濟環境、社會文化環境和政治法律環境,直到2012年申請破産保護。

  “中國已經誕生了一批偉大的網際網路企業,BAT是其中的代表。但工業企業還沒有參與到網際網路中來,或者説參與的不多。接下來,中國的工業企業應該積極迎接工業網際網路時代。”譚建榮説。

  譚建榮把大數據場、智慧化生産和移動網路稱為21世紀的三大新技術。像波士頓大狗(機器狗)、全息手機、谷歌眼鏡、智慧手錶、智慧汽車、智慧機器人、智慧機床、智慧變形服裝、智慧家居等,應該成為製造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工業4.0時代,傳統製造企業該如何轉型升級?工業4.0俱樂部秘書長、中國工業4.0研究院數字化工廠及轉型升級專家杜玉河認為,4.0時代,製造業的新模式是基於物聯網和服務網際網路的智慧工廠架構。“通過萬物互聯,表面上看,企業的生産、運輸、銷售都還是原來的樣子,但實際上都已發生變化。”像滴滴打車,通過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融合,就是服務網際網路的一個典型。

  耶魯大學博士、美國白宮工業顧問、美國工業網際網路聯盟理事長Joseph J. Salvo説,“中國的物流成本佔到了GDP的21%,而發達國家的物流成本只佔GDP的10%。”如果通過物聯網技術,在中國哪怕降低一成的物流成本,就能創造上千億人民幣的價值。

  本報記者 王燕平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