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蘋果,果然好吃!”
- 發佈時間:2015-09-11 02:31:25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蕭湖/文楊永祥/圖
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精益求精的技術提升、苛求品質的生産標準、立法保障的産業安全、自我革新的轉型升級……先天優勢更由於後天努力,特別是陜西省委、省政府一屆接著一屆抓,依靠勤勞務實的作風,三秦大地上彈出了一首“陜果,果然好吃”的美妙樂章!
那麼,“陜果,果然好吃!”,源起何因?
天澤陜西黃土垣—
世界蘋果優生區
中國農科院果樹研究所曾于1981年經調查研究,將中國蘋果生態區劃分為7個,並提出7項農業氣象指標作為判別優生區和適生區的標準。符合指標越多,表明越趨於最適宜栽植區。
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束懷瑞等7名中國知名專家經過調查,認定陜西所在的黃土高原溫暖半濕區是完全符合7項指標的地區。陜西黃土高原具有海拔高(800-1200米)、晝夜溫差大(11.8-16.6℃)、土層深厚(80-200米)、質地疏鬆等特點,並且富含鈣、鐵、鋅、硒等多種有益於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出産的蘋果色澤艷麗、角質層厚、風味濃郁、耐貯運,是符合蘋果生産7項農業氣象指標的優生區和適生區。而傳統的農業基地,沒有工業污染,環境品質優,更使之成為生産綠色、無公害蘋果的優勢區。
作為陜西黃土高原蘋果優生區核心地帶的洛川縣,冬少嚴寒,夏無酷熱,無霜期180天,4-10月,歷年平均氣溫在16.3℃,6-8月20.9℃。全生育期晝夜溫差最高月12.6℃,最低月9.5℃。有效生育期的4-10月,平均10.7℃,有利於蘋果栽培和糖分的積累。蘋果生育期的4-9月,約需降水540毫米,洛川4-9月降水為507.1毫米。而且由於黃土蓄水性好,可通過土壤容蓄調節使用,形成蘋果栽培優勢的供水條件。洛川屬土層深厚的黃土高原,黃土層厚達80-220米,質地中壤,通透性強,水肥供需協調,含有機質1%左右。土壤屬中性偏鹼,為蘋果栽培的優良土壤。
陜西黃土高原蘋果優生區覆蓋延安、銅川、寶雞、渭南等5個市的27個縣。優越的自然條件使陜西蘋果的果實硬度、果形指數、可溶性固形物、花青素和果糖等均屬上等。以洛川為代表的陜西蘋果色、香、味俱佳,含水分85%左右,糖16.2%,蘋果酸0.38%-0.63%,還含有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具有果形優美、個大均勻、果面潔凈、色澤艷麗、肉質脆密、含糖量高、香甜可口、硬度適中、耐貯藏等特點。
如此的自然稟賦,千百年來卻一直休眠著,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市場經濟大潮波濤洶湧,農民發家致富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將其一一挖掘了出來,蘋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牢牢佔據全國第一大省的位置。
特殊的地理氣候,造就了陜西蘋果色香味美。這就是構成“陜果,果然好吃”的重要原因。
矢志不移的果品提質工程—
生産出好吃蘋果
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陜西蘋果産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危機,蘋果價格大幅下滑。最後,成箱的蘋果擺在馬路邊,8分錢一斤都沒人要,“揮淚砍蘋果樹”的場景比比皆是。
同樣是在三秦大地,當時為何産不出如現在這般高品質的蘋果,回顧陜西果業發展歷程,答案盡在其中。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走出去到日本學習喬化種植技術;現如今引進來歐美先進的矮化密植,陜西蘋果園藝水準不斷提升。
2000年,陜西省委、省政府毅然決定優先發展蘋果産業,並出臺了《關於加快以蘋果為主的果業産業化建設的決定》,並在全國範圍內率先成立了陜西省果業局,助推果業發展。
2001年,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陜西果業總結出以“大改形、強拉枝、巧施肥、無公害”為內容的蘋果“四項關鍵技術”。從此在渭北掀起了一場“園藝革命”,易記易操作的“四項關鍵技術”,徹底改變了陜西蘋果園藝落後的局面。
2003年,陜西省提出了加快陜西蘋果業産業升級,從傳統粗放果業向集約化園藝式果業推進的思路,以果業為龍頭加速陜西農業的現代化進程,並提出“創世界名牌,出一流效益”的新目標,激勵著陜西蘋果面積在調整中不斷擴大,園藝管理出現了質的飛躍。
接著連續幾年,省黨代會、省人代會和省政府分別提出“以果業産業化經營為突破口,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把果業確定為陜西六大優勢特色産業之一。從此,陜西果業的發展一年一個臺階,很快實現了蘋果面積、綠色果品基地面積、蘋果濃縮果汁加工能力、蘋果內在品質等位列全國前列,陜西蘋果的發展勢頭愈來愈受到世人矚目。
這幾年,陜西省根據近30年來氣象觀測資料和陜西果業發展實際,提出了果區“西進北擴”的戰略佈局調整,進一步將果品生産向優生區集聚。果區北緣由延安市南部垣區,北擴9縣,延伸到白于山區腹地的榆林市子洲、米脂一帶,在白于山區建成了規模居世界前列的山地蘋果集中産區;向西,在寶雞市渭北旱垣,建成了規模居全國前列的矮化蘋果生産區。
伴隨著一個又一個試驗站的建立,陜果的品種改良和栽培技術日新月異,為“陜果,果然好吃”打下堅實的基礎。
鳳翔蘋果,名頭上沒有洛川、白水的響亮,但這些年,矮化品種佔到了97%以上,特別是蘋果達人曹儒帶領他的梁寶果業合作社的150多個社員,一手抓産量,一手抓品質。1300畝果園,畝産均達到5000斤,畝收入1.5萬元左右。而他自己,更是不得了,150畝果園,畝産達到6000斤以上,40%都是論個賣(一個賣到8元左右),畝收入2.7萬元。
特別是近幾年,陜西省提出了“果畜結合”的迴圈農業發展路子,進一步增加了果園有機質,提升了陜西蘋果品質。
果農的觀念也在悄然變化,深切體會到了優果優價的道理,從單純注重産量到量質並重。在陜北高原,常有這樣的場景出現:果農將羊糞、雞糞等有機肥一車車拉到山腳下,再一筐筐背上山,給一棵棵果樹施上。延安市寶塔區新臺村張德仁一家有30多畝山地果園,年收入30多萬元。他説,往山上一筐筐背肥很辛苦,但園子里長出來的果子就是好吃好賣。去年,剛進8月,四川的經銷商就找到府來,果子全包了,光訂金就付了3萬元。
2014年,陜西省頒布實施了我國第一個果業地方性法規《陜西省果業條例》。《條例》的出臺對陜西果業的規範管理和健康發展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對以蘋果為主的陜西現代果業由大轉強起到重要的引領作用。
縱觀近15年陜西果業的發展歷程,從“四項關鍵技術”的推廣到西進北擴戰略的實施到走果畜結合的路子到矮化蘋果的試驗示範到《陜西省果業條例》的頒布,“陜果,果然好吃!”的核心在於陜西省委、省政府矢志不移地對果品品質的追求!
走出去的全球品牌化戰略—
讓消費者吃到正宗陜西好水果
“好酒也怕巷子深”,如何讓更多消費者品嘗到原汁原味的“陜果”才是“陜果,果然好吃”的根本。
銷售是産業發展的關鍵,要讓陜西蘋果發展得再快也不愁賣。陜西省果業按照“大開放、大流通、大迴圈”的市場觀念,培育和引導高起點、外向型、流通型的龍頭企業。積極幫扶有創新意識、懂技術、會經營的“能人”創辦經濟實體,在國家品牌戰略的驅動下,提倡合作經濟組織和示範園區申報原産地域保護,根據當地特色建立品牌。洛川蘋果、白水蘋果深入人心,成為陜西蘋果對外的標誌和名片。逐步形成了市場供給方自下而上聯通的組織形式,提高生産、加工、流通的組織化程度,保障了産業的高效持續發展。
而以蘋果為主的陜西水果以“遠交近攻”為策略,通過推介會、展銷會、果品形象店等多種形式,不斷開疆拓土。目前,陜西水果已銷售到全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
去年以來,隨著國家“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的推進,作為古絲綢之路起點的陜西積極將果業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
陜西果業敏銳感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既為陜西果業發展帶來了重要的發展機遇,又為陜西果業“走出去”向西挺進指明瞭道路。於是,借蘋果園藝交流和果品出口,加強同中亞國家産業合作、交流,一條從陜西到中亞乃至歐洲的“蘋果之路”在三秦大地上開啟。
在2014年中國-東盟博覽會上,陜西果業局一位負責人在陜西水果推介會上幽上一默:“世界上有4個蘋果,一個是亞當夏娃偷食的蘋果,産生了人類;一個是砸在牛頓頭上的蘋果,啟迪了智慧;一個是喬布斯的‘蘋果’,展示了科技;還有一個是陜西的蘋果,帶來了健康。陜西蘋果好吃、放心吃,吃了會口齒留香、沁人心脾。”
陜西水果的品牌就是在這一個個故事中走進消費者的心裏。在陜西蘋果産業發展的代表縣洛川縣,蘋果路燈、蘋果廣場、蘋果歌曲、蘋果酒店、蘋果博物館……無不展現著蘋果文化的魅力。目前,洛川蘋果品牌價值已超過45億元。
在果品生産供應不斷豐富的時代,果業競爭正在演變為品牌間的綜合競爭。作為中國果業大省,陜西擁有多條水果優勢産業帶。隨著農業品牌建設的深入,陜西省蘋果類品牌在洛川、白水、旬邑、禮泉等地,獼猴桃類品牌在眉縣、周至等地,形成了果品品牌集群。
儘管陜西水果優勢條件顯著,但仍存在著品牌化不足、品牌整合不夠、品牌價值不高等問題,致使陜西果品的品質及産業優勢,在整體上尚未快速轉換為品牌優勢。
對此,陜西的思路是,以多樣化的品牌創建手段為切入點,推動實現各地果品品牌融合發展、互補發展、錯位發展。以陜西果品形象店建設為抓手,以“陜果”品牌為工具,形成統一的推介形象體系,實現陜西果品産業、果品區域公用品牌及優質果品的同步推廣宣傳。
2014年4月,《陜西果業品牌發展戰略規劃》通過評審。該規劃通過搭建三大平臺全方位推廣“陜果”品牌,以“標準店+專區(專櫃)+旗艦店”的三種模式推廣,並制定獎勵政策,通過扶助願意接受評估驗收條件的企業或合作社,開拓建設具有産品銷售、品牌推介、資訊蒐集等功能的陜西果品專賣店(或專區專櫃)。通過該規劃的實施,將加速産業升級,突破品牌發展瓶頸,創造品牌成長有利條件,有效推動促進陜西各地果品品牌的快速成長壯大,逐步建立陜西果業品牌經濟發展模式。
近年來,隨著果業效益持續穩定增長,果農發展果業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在面積、産量已領先全國的情況下,陜西果業已走到了由蘋果大省向蘋果強省轉變、由水果大省向果業強省轉變的歷史節點。
去年以來,陜西省果業系統圍繞陜西現代果業建設課題開展産業大調研,編制了《陜西現代果業發展規劃》、《陜西果業資訊化建設規劃》、《陜西省葡萄和葡萄酒産業發展規劃》等果業發展規劃。
在調研基礎上,陜西果業形成了新時期的果業發展思路:明確“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定位,形成蘋果、獼猴桃“兩個拳頭”,佈局蘋果、獼猴桃、葡萄、鮮食棗、柑橘、傳統水果及時令水果“六大板塊”,構建標準化生産、科技研發、經營組織創新、市場品牌和社會化服務等“五大體系”,實施標準化果園建設、現代園區打造、科技研發創新、良種苗木繁育、經營主體培育、市場規劃開發、現代金融引領、資訊服務聯通、質檢平臺構建、果業品牌創建等“十大工程”,實現“果業強、果農富、果鄉美”三大目標,促進果業由大轉強的跨越。
2014年5月1日,《陜西省果業條例》正式實施,將陜西果業發展納入了法制化軌道。“《條例》將從法律層面對産業發展、管理、保護進行方方面面的規範,不但有助於依法規範管理産業,而且有助於加大産業扶持力度,落實産業扶持政策,促進果業産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不但有助於保護産業,而且有助於保護資源、環境,保護果農、企業、合作社等各方面利益,保障果品品質安全,建立果業發展的長效機制。”陜西果業局總農藝師陳陵江如是説。
有了立法保障,“陜果”,越發“果然好吃”!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