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奇瑞捷豹路虎人事變動背後:內部博弈和路徑困境

  • 發佈時間:2015-09-09 08:14: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時隔5個月,奇瑞捷豹路虎再現人事震蕩。

  9月7日晚間,奇瑞捷豹路虎官方正式發佈消息稱,奇瑞捷豹路虎總裁百潤和常務副總裁朱國華任期屆滿,將於2015年晚些時候分別離任。百潤將回調捷豹路虎汽車有限公司(下稱“捷豹路虎”),另有任用。朱國華將回調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奇瑞汽車”)繼續擔任總經理助理,分管奇瑞汽車合資合作項目等業務。

  百潤和朱國華的繼任者分別是現任奇瑞捷豹路虎整車産品線總監MurrayDietsch以及製造部執行副總裁陳雪峰。據了解,交接工作將在今年晚些時候完成。

  從事實上看,這是一起正常的人事調整和變動,但官方消息的爆出並沒有打消部分業內人士對這一事件的看法。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在系列人事變動的背後,折射出的奇瑞捷豹路虎合資公司的內部博弈以及路徑困境。

  在車市低迷的大背景下,車企內部的各種問題和矛盾確實能得到更為直觀的暴露,內部調整確實會更加頻繁,因此,業內一直有“淡季整人”一説,這不足為怪。

  自奇瑞和捷豹路虎宣佈進行合資時,業內對這一起婚姻的“觀望”態度便大於“祝福”。在政府對整車合資項目收緊的大背景下,雙方的牽手一度被認為有可能是國內最後一個整車合資項目。任何事物在打上“最後”或者是“唯一”的標簽後,受關注度顯然會超越常規。再加上合資雙方的品牌地位和行業身份,在大多數人看來是那麼不對等。奇瑞是土生土長的自主品牌、彼時正在經歷市場低谷期,而捷豹路虎當時在國內豪華車市場上的受歡迎程度用“炙手可熱”一詞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這樣兩個門不當戶不對的家庭結合,會産生什麼樣的聯合效應?奇瑞並沒有豪華車品牌的運作經驗,另一個合資項目觀致汽車的生存狀態也一直受人詬病。因此,更多人擔心在合資公司中,奇瑞的話語權是否會被剝奪,淪為代工廠是否會變成它的宿命?

  這樣的擔憂在遭遇人事變動後,便會産生一種適度的放大效應。在此輪人事變動之前,就在2015年4月,時任捷豹路虎中國及奇瑞捷豹路虎聯合市場行銷與售後服務機構(IMSS)總裁的陸逸宣佈離職。

  IMSS是奇瑞和捷豹路虎在合資的初期,為避免出現類似“中外博弈”的局面共同成立的“聯合市場銷售與服務機構”,主要負責銷售、市場、售後和品牌建設職能。在這個機構中,奇瑞捷豹路虎和捷豹路虎中國分別向自己的法人代表負責,共同保證雙方的利益。

  雖然陸逸對外宣稱離職是因為“個人原因”,但大多數圈內人都將其離職原因歸結于“夾縫尷尬”,既要考慮外方也要考慮中方利益以至於決策難以落地。而在陸逸之後,捷豹路虎大中華區總裁高博也被賦予了很多“含義”。有了此前的一輪輪猜測,當下新一輪的人事變動被“深入”解讀也在情理之中。

  今年以來,無論是奇瑞捷豹路虎還是其母公司捷豹路虎,在華的市場表現都難言盡如人意。受車市整體環境、進口車和國産車的更替以及央視3·15晚會曝光的影響,2015年以來,捷豹路虎銷量開始大幅下降。數據顯示,前七個月,其在華累計銷量同比下降28.4%,成為豪車的“重災區”,而2014年同期,其在華的增速同比高達44%。更為雪上加霜的事情是,捷豹路虎一向堅挺的價格體系也出現“崩盤”的情況,進口路虎攬勝極光的降價幅度一度高達10余萬元。

  按照過往經驗,一款熱銷的進口車在國産之後,會取得更理想的銷量表現,但事實上,極光在國産後的前幾個月,一直表現低迷。為此,奇瑞捷豹路虎正式宣佈對其價格進行下調,由此終於“扳回一局”,使得國産極光8月銷量創下新高,達到2500輛左右。雖然已經有所反彈,但在業內看來,這一成績依然很尷尬。

  種種因素之下,人事變動引發的輿論漣漪自然十分正常。不過,在短暫的熱議之後,新上任的負責人能否帶領奇瑞捷豹路虎快速起跑,可能才是業內更為關注的焦點。畢竟,在過去三年的時間裏,奇瑞捷豹路虎已經建立了完善的研發、採購、製造、市場和人才體系、管理流程,國産極光上市後,第二、三款國産車型也在籌備之中,萬事俱備之下,能不能借得市場東風,這將進一步考驗繼任者的智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