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分期付款火爆大學校園優惠成選擇分期直接原因

  • 發佈時間:2015-09-08 07:50: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王聰聰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分期付款火爆大學校園 優惠成選擇分期直接原因

  眼下是高校開學季,多個主打大學生分期消費的創業公司競爭風起雲湧。9月1日,“愛學貸”和“分期樂”分別舉辦針對大學生的分期購物節,前者宣佈讓利總額高達5.9億元,後者則表示砸下3億元在3000多所高校實行全場免息的優惠……

  深圳大學的吳泰慶成了這些優惠的眾多受益者之一。他曾迷上一套進口播放器和耳機,但3000多元的售價讓他猶豫。現在他在一年內只需每月支付300元就用上了心儀的商品。他周圍也有越來越多的同學在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購買電子産品。

  騰訊科技今年1月所作的一項調查顯示,7932名大學生中有77.9%的人了解分期消費。21%的人實際使用過分期消費,近一半的人表示“想要嘗試”。

  分期消費領域資本涌動

  隨著信用消費在大學生群體中興起,創業公司不斷發展壯大。去年12月,“分期樂”宣佈完成1億美元的B輪融資,並已佈局全國99%的高校;“趣分期”成立不到一年半,公開表示累計融資超過4億美元,積累了400多萬學生用戶。

  在“分期樂”創始人、總裁肖文傑看來,大學生信用消費在最近兩年突然爆紅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前幾年大學生信用卡業務因為銀行經驗欠缺而告停,留下了市場機會;二是年輕人的消費意識超前;三是深受青年喜歡的數位産品愈發時尚化,換代極快;四是社會經濟發展,大學生生活費充裕,也有更多兼職的機會,降低了違約風險。

  “愛學貸”品牌總監毛瑩瑩認為,90後對網際網路和市場經濟的擁抱使他們更易接受信用消費。另外現在的創業公司也從銀行並不算成功的經驗中吸取了教訓:從推廣起就與公益性質的貸款明確區分,宣傳信用意識;在貸後管理也講求線下,風控更嚴格。

  “線下深耕”無疑為分期業務的紅火打下了基礎。肖文傑覺得,模式重、成本高、員工多是行業的整體趨勢。“分期樂”在下游有2000名全職員工,總計約兩萬人的線下團隊,在全國絕大多數高校建立起推廣網路的同時,還有了完整的配送系統。

  目前聯想等企業正在和“愛學貸”合作, 毛瑩瑩表示,部分原因是看中了其地推團隊對品牌進入校園的作用,同時“愛學貸”線下的行銷、配送、風控渠道在吸引學校周邊小商鋪加入分期産業鏈時的吸引力會更加明顯。

  “趣分期”總裁羅敏曾表態:龐大線下團隊的價值在於可以承接巨頭不願沾手的工作。當學生信用消費市場沒法通過線上搭建時,線下團隊就有抵抗巨頭的壁壘和相應的合作資本。

  目前,“分期樂”與京東簽署戰略合作;“趣分期”在8月拿到了阿裏係螞蟻金服兩億美元的新一輪鉅額融資。得到巨頭青睞,也體現了行業本身的價值。

  肖文傑認為大學生信用領域從零到一,對於電商是有利的補充——“讓買不起數位産品的學生成為有效用戶,事實上是在幫電商做增量;行業成熟後,金融機構也可以通過分期網站‘零風險’地殺回大學生領域”。這些背後的價值是資本涌動的重要理由。

  在不少大學生看來,明顯的優惠是選擇分期消費的直接原因。吳泰慶就是因為碰上免息活動覺得“划算”才嘗試分期付款的。在青島大學讀大二的王韜也曾在自己生活費不夠的時候用“分期樂”的“借點花”取過300元應急,“小額貸款有免息額度所以體驗很好,還款也沒壓力”。

  毛瑩瑩坦言,“愛學貸”在學生端基本讓利。肖文傑更是直言目前最看重“成長性”,追求的是用戶體驗。“分期樂”從9月起補貼數億元開展為期數月的全額免息活動,進一步吸引學生用戶。

  創業公司如何完成銀行做不好的事

  “大學生信用消費市場已日趨成熟,經過早期野蠻生長,已經到了幾家公司‘群雄割據’的階段。”毛瑩瑩説。

  不過質疑聲依舊不絕:有觀點認為這是綁架父母的“高利貸”;也有對其利率、風控、盈利模式的疑問,質疑者認為大學生本身沒有收入,創業公司怎麼能完成銀行都做不好的事。

  中國人民大學信用管理研究中心最近發佈的《全國大學生信用認知調研報告》顯示,大部分大學生幾乎沒有除了家庭之外的其他收入,超八成大學生有資金短缺情況,大學生資金短缺主要集中在社交、購買電子産品等娛樂性消費。

  毛瑩瑩指出,絕大多數大學生購買的是均價5000元的數位産品,300~400元月還款額對於大學生來説普遍願意承受。

  肖文傑表示,“分期樂”成立兩年多經歷了完整的還款週期,目前掌握的數據顯示大學生信用水準反而優於社會人群,不到1%的總不良率甚至優於信用卡的5%。

  風控體系的建設被創業公司視為核心工作。肖文傑介紹,“分期樂”的數據分析模型可以評估用戶風險系數,“一位同學多次挑選後選了一部小米,另一人直接拍下一部新款IPHONE,這兩人的風險系數肯定不同”。他還舉例,有一次數據庫中廣州地區MACBOOK筆記型電腦月均銷量為10台,但有幾天的銷量暴增10倍,經驗證是犯罪團夥利用學生資訊套取貨物。

  他認為,穩健的地麵糰隊作用更大。“分期樂”的所有用戶都會有高校經理前去當面審核學生證、身份證等資訊,採集到的資訊會即刻傳輸到深圳或武漢的審核中心進行檢測;學生購買的貨物也在此過程中由校園經理送到學生手中,學生則當面開封檢驗。此舉既可以確定商品品質,也排除了各種潛在的欺詐風險。

  毛瑩瑩表示,“愛學貸”有短信、電話、APP推送直至地堆人員當面溝通的立體催收系統。

  分期消費引發的爭議還有過高費率和違約金帶給學生的經濟壓力。中央美術學院的肖陳新在一家分期網站上購買了一部原價6788元的IPHONE PLUS,他在今後兩年需要每月支付320元。他一方面為13%的高利率不爽,另一方面該公司不支援提前還款,一旦誤期就要繳納違約金也“影響了心情”。他有點後悔當初的決定,每月還款也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了壓力。

  毛瑩瑩認為,利率偏高有市場週期原因,“目前供小于需,行業發展的速度實際上跟不上大學生的需求,所以早期利率偏高”。

  羅敏則表示,“若校園分期毛利能到百分之十幾,規模做到京東那麼大,就可以把服務費降到非常低,讓用戶用基本等同於銀行存款利息的利率借錢”。

  肖文傑認為,保持低服務費的同時應繼續通過各種補貼讓用戶獲益,“提前還款的用戶能免服務費,這就是為了教育用戶”。同時他也承認行業內目前有騙局,某些公司會利用滯納金以及各種隱藏的違約風險“挖坑”騙取學生錢財。

  “造血”和“抽血”能否良性迴圈

  為了使創業公司良性發展,目前創業公司普遍的做法是引入兼職招聘。毛瑩瑩表示,經過本公司渠道找到兼職的學生將會在信用資料中獲得加分。 “趣分期”獲得D輪融資後,也推出“趣店”業務支援大學生創業,還通過線下運營為學生提供實習、兼職機會。這種做法被看成為實現“造血”和“抽血”的良性迴圈。

  在盈利方面除了依靠服務費和商品利潤外,創業公司更遠的目標在於把握學生未來的商業價值。肖文傑就表示,“全力做到讓學生進入社會後依舊是我們的用戶”。對於畢業的學生可能給予高額的商業授信,利潤空間也會充分展現。

  “趣分期”計劃推出的大學生求職、租房業務也被認為是同一思路,大學生分期消費本身將只是生態的一個切入點。

  這種可能性同樣被其他行業的跨界者所注意。國內最大的職業發展平臺“智聯招聘”在6月上線了大學生低利率貸款産品“智聯笑花”,至今為100多所高校的2800人授信了超過8000萬元的資金,每人平均信用額度達到3萬元。

  該産品明確申請人為高年級學生,“智聯招聘”CEO郭盛表示産品核心是瞄準學生找到工作但還沒有加入公司的6個月時間,主要解決學生租房、添置職業行頭、創業啟動金,甚至畢業旅行等消費問題,並以此為切入口為職場新晉人士提供長期服務。

  毛瑩瑩覺得,信用消費可以刺激大學生的個人發展和可塑性,幫助一些有需要的學生獲取發展所需要的物質條件。

  肖文傑認為,校園分期消費對年輕人最大的意義在於“讓大學生在走上社會前就增加了信用意識”。他預計將來可能會把誠信數據共用,從而完善社會徵信系統。

  郭盛也持類似觀點,他認為智聯招聘積累的信用數據可以大大降低“智聯笑花”的風險,另一方面新産品又可以補充積累徵信系統,從而在招聘貸款等多方面引入長效的信用管理體制。(實習生 程盟超 本報記者 王聰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