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玉米大豆間套作增收又養地
- 發佈時間:2015-09-08 02:30:59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訊(記者張艷玲)9月,四川省仁壽縣珠嘉鄉踏水村的玉米已悉數收盡,間套作的大豆卻仍然泛著綠意。由於玉米大豆間套作有利於種地養地結合,在日前國家出臺的《關於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意見》中,就將其作為一種生態複合種植模式,要求在西南和黃淮海地區重點推廣。得益於四川省研發的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技術的不斷應用推廣,近年來四川玉米大豆間作套作面積每年以50萬~100萬畝速度遞增,大豆面積位居全國前五和西部第一,既增收又養地。
據介紹,由於人多地少,四川農業一直有間套作傳統,並很早發現大豆玉米生態互補——高挑兒的玉米正好庇護喜陰的大豆,而大豆的根瘤菌則具有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結構的作用。然而,傳統的玉米大豆間套作卻存在産量低、難以實現機械化兩大瓶頸。為此,從2003年起,農業部大豆産業技術體系南方大豆栽培崗位專家、四川農業大學副校長楊文鈺教授帶領團隊開始研發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技術。
十餘年來,該技術不斷完善,形成了“選(品種)、擴(帶間距)、縮(株距)”的核心技術和“調(播期)、控(倒伏、旺長)、減(氮)”的配套技術,制定並頒布實施了農業部行業標準“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技術規程”,大大提高了土地生産率與光、肥利用率,使其玉米産量與當地凈作玉米産量相當,比傳統的玉米甘薯套作的玉米增産8%~10%,套作大豆平均畝産120公斤以上,畝增經濟效益616元。此外,與帶狀間套作配套的機具也被研發出來,機播機收取得突破,勞動生産率大大提高,推動了間套作農業的規模化經營。
四川省農業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基於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技術的良好表現,四川省以現代糧食産業(仁壽)示範基地為技術孵化平臺,構建了“田—方—片—區”省域四圈層和“戶—社—村—鄉”縣域四圈層推廣網路,四川大豆種植面積逐年遞增,並帶動了南方間套作大豆發展。十餘年來,全省累計推廣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技術超過3000萬畝,且在重慶、貴州、廣西、寧夏、山東、河南、安徽等11個省區市也得到大面積應用。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