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龍頭企業逆境突圍帶動農民分享收益

  • 發佈時間:2015-09-01 02:33:33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買天

  日前,農業部農業産業化辦公室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就“促進龍頭企業轉型升級”組織召開研討會,並就相關問題對當地農牧業龍頭企業轉型升級情況作了調查。

  “這幾年,做企業可不像前些年那麼好做了,競爭壓力大,市場拓展難;成本在上升,可商品定價還不敢定高了;我們的背後站著農民、連著基地,承擔著把農民種出來的農産品賣出去的責任,緊迫感很強。”內蒙古一家糧食加工企業負責人説。

  近年來,“企業+農民”經營模式得到長足發展。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農業企業也需要主動謀變,轉型升級迫在眉睫,這既是為了企業發展壯大,立於不敗之地,同時也是為了身後農民的利益。“農民跟著我們,既是對企業的信任,也是將自己的利益和希望託付給了我們,企業做大做強了,歸根結底就是要讓農民跟著企業掙到錢。”上述企業負責人説。

  貸款難、融資貴、稅負重成企業做大做強的“攔路虎”

  ——期待改善生存環境的同時,企業也需“自我反省”提素質

  “農字號企業整體競爭力太弱,除了‘自力更生’,還需得到扶持。”不少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説道。

  相關政策變化、更新快,企業反映説往往跟不上節奏、一時半會兒消化不了,需要政府加強政策宣傳,給予必要的指導和服務。

  而融資難、融資貴是橫亙在企業面前發展壯大的最大“攔路虎”,由於融資渠道不暢,導致企業拿不出足夠的資金來進行擴大生産、技術改造和市場開拓;另一隻“攔路虎”則是稅費種類多、負擔重,農業企業本來就利潤微薄,甚至經營虧損,稅負重更使企業雪上加霜,而往往一些稅收扶持政策還難以落實到位。

  在評價企業生存環境的同時,一些企業也做起了“自我反省”:許多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知識、觀念陳舊,管理粗放,經營模式落後,在企業轉型升級中,亟待更新知識、轉變觀念、創新思維。

  市場監管薄弱也為企業家們所反映。他們説:“行業門檻低,低水準重復建設嚴重,加之市場監管薄弱,行業優化整合和優勝劣汰進展緩慢,影響了企業轉型升級。在經濟新常態下,亟需相關部門加以解決。”

  “近年來,中央和地方相繼出臺了一系列促進龍頭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關鍵是要將紙上文件落實到現實中去,讓龍頭企業得到實實在在的扶持。”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照新説,各地要把資金扶持、金融支援、稅費減免、招商引資、資源傾斜配置等政策措施化為行動,減輕企業負擔,開闢更多“綠色通道”。

  加工企業普遍效益低下,一些中小企業面臨虧損停産

  ——在競爭中走差異化創新路線,企業帶農增收才能産生持續動力

  在走訪部分內蒙古農牧業龍頭企業後,記者發現,儘管擁有伊利、蒙牛這樣的絕對規模的龍頭企業,但大部分農牧業企業普遍規模小、品牌不響、帶動能力不強、加工鏈條短,産品附加值低,産品同質化問題嚴重。

  “受原料價格和市場競爭雙重擠壓,很多中小企業經營虧損或停産。推進企業轉型升級,不僅是企業自身發展壯大的需要,更是帶動農牧民增收的需要。”內蒙古農牧業廳農牧業産業化處處長王補在説,推進企業轉型升級,對於提高企業品牌影響力、壯大地區優勢特色産業、推進“種養加、貿工農一體化”,帶動農牧民就業增收,可謂是“金字塔下的基石”。

  呼倫貝爾合適佳食品有限公司是內蒙古最大的油脂加工企業,有全國唯一的春油菜“成果轉化示範基地”。他們加大科研開發新品種食用油,所研發的芥花油,脂肪酸組合極其均衡,具有“東方橄欖油”之美譽。榨油所産生的副産品雙低油菜籽粕,蛋白含量高,特別適宜做奶牛飼料,成為眾多養殖場的“搶手貨”。

  “企業轉型升級,首先要在産品的差異化上下功夫,産品的推陳出新讓我們在市場競爭中佔據了一席之地;科技創新和迴圈經濟理念的運用,讓我們在産業鏈中成為舉足輕重的一環,保證了農民種植油菜的積極性,也籠絡了一批養殖場成為合作夥伴。”合適佳公司有關負責人説,要實現持續發展,難度還是不小:既要每年面對等待交售的農戶,還得面對水漲船高的收購價,企業的成本壓力越來越大。

  只有伊利蒙牛還不夠,需要更多企業站出來抱團成長

  ——政府拿出扶持政策很“給力”,企業用市場理唸經營很“爭氣”

  合適佳公司在企業轉型升級中找準了定位、增強了競爭力,代表了內蒙古新興企業的力量。而其他農牧企業的成長,當地又是拿出了怎樣的所有辦法來引導企業做大做強呢?

  內蒙古對規模大、實力強、利益聯結機制好,對農牧民增收帶動作用突出的企業給予重點支援;對規模小、能耗高的企業進行行業整合、企業重組

  “産品再好,還要善於推銷;政府除了制定政策外,還要給企業當好‘推銷員’。”區農牧業廳副廳長雲挨厚説。

  除了自辦綠色農畜産品博覽會外,內蒙古還組織企業參加全國各類博覽會、交易會,在一線城市建立內蒙古名優特農畜産品直銷中心,發展電子商務,建立加盟連鎖、品牌直營店。

  針對企業在資金方面“喊渴”的需求,省級財政將産業化資金增加到1億元,各地市也普遍設立了産業化專項資金;推進銀企合作,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産品,滿足企業融資需求。

  政府扶持政策很“給力”,那麼企業自身又該如何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記者調查了解到,這些企業捋順産業鏈,向上游拓展,建立原料基地,從事品種選育、改良,發展規模種養;向下游延伸,進入農畜産品加工、流通領域,構建“從田間到餐桌”完整産業鏈。伊利集團以自建、合作等方式建設標準化牧場、家庭牧場等2500多個,使一大批養殖戶受益。

  “如果只是亦步亦趨地模倣,你的産品終將會因跟不上市場競爭的節奏而敗下陣來。”多位龍頭企業家説,必須加強新品研發,發展精深加工。內蒙古民豐薯業公司自建馬鈴薯研究院,其大規模霧培脫毒馬鈴薯原原種生産技術研究取得成功,一舉在眾多馬鈴薯企業中脫穎而出。

  “企業做大做強了,是為了讓更多農牧戶的日子過得更好。”內蒙古多地農牧業産業化處負責人説,要強化“公司+農牧戶”的經營模式,企業要通過訂單農業、股份合作、土地租賃等方式,以及提供種子、飼料、保護價收購、信用擔保等服務,與農牧民結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

  賽諾草原羊業公司採取“舍飼養殖+牧區放牧補飼”相結合的方式,按企業生産標準養殖,最終由企業訂單回收。“按照標準走,我們養羊才更科學;跟著企業走,我們養羊才有市場。”許多農牧民這樣評價。

  農業生産受價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抬升雙重擠壓

  ——龍頭企業到了必須邁出轉型升級這一步的時候了

  專家認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發展面臨巨大的挑戰,企業發展新動力不足和舊動力減弱的結構性矛盾突出,不少企業經營困難,企業人工成本上升、稅費負擔重、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突出。

  專家指出,我國農業生産受到價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抬升的雙重擠壓,面臨生態環境和資源條件兩道“緊箍咒”的約束,特別是糧食、畜禽、乳業等行業的企業受影響重。

  “龍頭企業轉型升級的難度在加大,但又必須邁出這一步。要繼續帶領農牧民持續增收,就必須先把企業的筋骨強健起來。”內蒙古農牧業廳副廳長雲挨厚的説法得到大家一致贊同。

  在對部分內蒙古農牧業龍頭企業進行走訪後,並結合全國發展現狀,專家建議,龍頭企業要變壓力為動力,通過延長産業鏈,來增強企業綜合競爭力;要應用新興業態,探索新的商業行銷模式,增強市場開拓力;關注消費需求變化,推進産品創新和轉型,創造和引領市場需求。

  專家強調,要特別注重科技、人才兩大要素,即通過科技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通過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培養出優秀的經營管理人才和高級技術人才。要調整和重塑企業與農民的利益聯結關係,創新利益共用機制,帶動農民分享産業發展成果。

  “轉型升級的辦法要有多樣性,針對不同類型、不同行業的龍頭企業,要拿出有針對性的方案來。”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照新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