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雙元科技:機器視覺檢測專家

  • 發佈時間:2015-08-31 06:29:51  來源:杭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No.84

  記者 阮妍妍 通訊員 朱冬祥

  一夜之間,“工業4.0”這個詞火遍大江南北。

  而在此之前,浙江雙元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就已經在智慧製造、“機器換人”領域摸索了十幾年——手持多項專利,並自主研發出國內最先進的“産品品質智慧測控平臺”,向製造企業提供測厚、機器視覺、工業自動控制等全套解決方案。

  “和德國、以色列等國家的同類型産品相比,我們也毫不遜色,而價格只是它們的三分之一。”該公司董事長、高級工程師鄭建表示。

  推薦單位

  上城區電子機械功能區管委會

  推薦理由

  功能區管委會有20年的工業沉澱,有一大批高精尖企業都是跟著功能區一起發展成長到現在,雙元就是其中一家。公司不算大,但依託浙江大學,技術儲備雄厚,在機器視覺技術方面的全産業鏈産品國際屈指可數。

  公司名片

  浙江雙元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傳統工業過程自動檢測控制系統、智慧儀器儀錶、機器視覺應用、節能環保和全高清圖像處理産品研發、生産的綜合性高科技公司。經過努力,開發出多個國內首創,並完全可以和國外一流技術相媲美的高科技産品。

  核心部件自主研發 媲美國外同類産品

  在這個拼顏值的時代,打動普通消費者的除了産品的內在品質,就是外觀了。如果外觀出現異物、損傷、色差、孔洞及任何印刷缺陷等,都可能帶來不舒服的用戶體驗。更有甚者,對於衛材、食品、藥品等産品來説,任何衛生缺陷都會招致嚴苛的責罰。

  “這個體驗太重要了。試想在小孩子用的尿不濕、女性用的衛生巾、日常使用的口罩上,發現毛髮、蚊蠅等異物,該是一件多麼鬱悶的事情!” 鄭建指著調試車間裏一台高高大大,由高速CCD線陣相機、機架和電腦站組成的機器稱,有了它,就可以確保工業産品出廠時的外觀品質完美無缺。

  底氣從何而來?這臺看上去有些像足球門,由三條“門梁”組成的“産品外觀缺陷線上自動檢測\剔除系統”(在行業內又被統稱為“工業機器視覺系統”)的設備,採用當今世界上先進的圖像線上檢測識別技術,能為客戶提供包括實時缺陷檢測、圖像顯示、報警、缺陷分類、設備故障診斷、缺陷剔除等功能在內的全套解決方案。

  為了展示得更加清楚,鄭建拉開嵌入系統左邊“門梁”上的櫃門,介紹稱這個系統最核心的部件——高速數據處理引擎板卡,是由雙元自主研發的,十年前就通過了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鑒定,並獲得國家創新基金獎勵。

  那麼,機器視覺系統又是如何在生産線上工作的呢?鄭建以不織布口罩生産為例作了介紹。在其流水線設備上,每秒鐘要“流出”近十片口罩半成品和成品,機器視覺檢測系統採用的CCD照相機將被檢測的産品轉換成圖像信號,傳送給專用的圖像處理系統,圖像處理系統對這些信號進行各種運算來提取産品的異常特徵,如表面是否有毛髮、異物、污點,以及耳繩、鼻梁線等部件有無缺失等等,然後通過系統設計的剔廢機構自動將有異常特徵的廢件剔除,從而實現口罩缺陷的自動識別、剔廢功能。

  系統使用的相機達到航太級 檢測精度只有頭髮絲的十分之一

  眾所週知,自動流水線的工作速度非常快,一些被檢測對象的運作速度甚至每分鐘超過一千米!機器視覺系統要對如此高速運作對象進行動態缺陷檢測,其難度可想而知。

  “這主要得益於系統配備的高速CCD線陣相機,以及雙元自主開發的高速數據處理引擎系統。”在機器視覺領域中,線陣相機是一類特殊的工業視覺感測器。與面陣相機相比,它由一行CCD或MOS感光像素組成,一般高分辨應用場合都使用它。

  而據媒體報道,嫦娥一號傳回的首幅月面圖像,就是由嫦娥一號衛星上的CCD線陣立體相機獲得的。

  “可以這樣説,我們系統使用的相機已經達到了航太級。”線陣相機顧名思義是呈“線”狀的,被檢測的對象通常是動態的,利用一台或多臺相機對其逐行連續掃描, 以實現對其整個表面的全面檢測。

  雙元科技的機器視覺産品的檢測精度,可以達到縱橫向均為0.01毫米,甚至更高。

  這樣的精確度能達到一個怎樣的效果?資料顯示,成年人頭髮絲的直徑一般為0.07毫米左右,也就是説,雙元科技生産的機器視覺設備檢測的精度只有頭髮絲的十分之一左右。

  “機器視覺系統具有的這些特徵,正迎合了當前國家提出的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轉變,機器換人等戰略。”鄭建認為,機器視覺有著巨大的市場應用前景。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前,許多流水線上具有高度重復性的産品外觀分選工作都是依靠人工來完成的。質檢人員用肉眼對産品進行外觀檢測,對合格和不合格的産品用手工進行逐一分揀。這樣一來,就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而隨著勞動力成本提升以及“招工難”等社會現象出現,生産企業不堪重負,迫切需要智慧機器來取代人力。

  另外,由於人力還存在主觀判斷誤差以及疲勞的問題,極易造成檢測品質不穩定,漏檢、誤檢的情況頻頻發生。正因為此,近年來,工業製造領域對於機器視覺産品的需求呈爆炸式增長。

  從原材料到成品 雙元設計了全産業鏈解決方案

  “目前幾乎在每一個行業都存在依賴大量人工來完成産品分選的工作。雖然,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薄膜、不織布、衛材、金屬、紙張、彩印等行業,但這只是冰山一角。”

  採訪中,鄭建很豪氣地告訴記者,單這些行業的機器視覺設備年需求總和就在數十億以上,其他諸如各類工件、各種藥丸、各類液體製品、各類製造企業原材料的缺陷檢測分選需求更是不勝枚舉。

  不久前,大連的一家日資企業把原來用在口罩線上所有的缺陷檢測系統,全部替換成雙元科技研發生産的系統。而之前,這些系統一直牢牢地被日本人自己的産品“霸佔”。

  “因為對口罩外觀品質的要求日趨嚴格,原來日本産檢測系統精度滿足不了要求,對方了解到雙元有這方面經驗,就讓我們提供一台樣機過去。”

  樣機不僅解決了“毛髮檢測不出”的問題,還以精度高徹底征服了用戶的心。當即,這家日資企業就和雙元科技簽訂了27套檢測系統的訂單,對所有生産線進行改造。

  事實上,雙元科技的産品不僅包括機器視覺類,還有片材類産品的厚度線上自動測控、智慧儀器儀錶和工業過程自動控制等。雙元科技的這些産品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産業鏈,可以針對很多行業用戶同時推薦多個系統,實現打包銷售。

  “一家企業擁有這樣齊全的全産業鏈系統,在全球幾乎都是沒有的。”鄭建還以不織布口罩生産為例,首先,口罩行業的上游——不織布行業,可以通過應用雙元科技的“不織布厚度、缺陷檢測剔除”等系統,對原材料的品質進行檢測控制,然後等布料被分解成一個個口罩後,又可以對口罩的成品、半成品外觀缺陷進行自動檢測剔除。

  “在衛材檢測技術上,我們的産品已達到國際先進水準。片材厚度測控和缺陷檢測系統的核心部件是我們自主開發的,具有核心競爭優勢,而這其他任何一家國外同類産品都不具備。”説起自家産品的優勢,鄭建如數家珍。

  “關鍵是,我們的産品比國外同行還便宜得多,僅是進口價格的三分之一;我們的服務具有本地化優勢,及時,可以提供定制服務。”

  鋻於一些進口系統服務成本高、時效性差等問題,改造和替換進口系統也成為了雙元科技的業務增長點。

  轉型升級讓雙元科技“華麗轉身” 轉身之後大舞臺爭取走得更好

  在如今製造時代,製造業被稱為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對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關注度,也達到空前。

  雙元科技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把業務的重心放在造紙行業,甚至一度造紙行業業績佔總業績的80%以上,浙江近九成的造紙企業使用雙元的自動控制、節能産品。

  但是,隨著國家淘汰落後産能力度的加大,大量的造紙企業被關停。

  “這個時候,我們不可能坐以待斃,必須也要進行相應的轉型。”鄭建説,在2012年公司就提出了兩手抓的思路:一是對老行業,要加大技術研發力量,在老行業企業的轉型升級中尋找商機;二是要儘快往其他市場需求量大的行業轉移。

  經過近三年努力,雙元針對造紙行業推出了一系列替代進口重大裝備;新行業的開拓也順利進行。目前,新行業相關業務所産生的利潤,已經佔到總利潤的三分之二以上。

  不久前,國務院針對製造業發佈的《中國製造2025》,被稱為是中國版的“工業4.0”規劃,是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

  如何順應時代,通過“網際網路+”把製造“改造”成智造,讓産業和企業智慧化,從而優化發展實體經濟成了不少企業思考的問題。

  雙元科技也不例外。

  鄭建説,公司目前開發了基於網際網路的産品系統技術支援功能,通過網際網路,公司就可以在總部甚至在服務人員的智慧手機上對用戶的服務要求作出及時有效的處理。“極大地降低了服務成本,提高了服務效率。”

  如果説,轉型升級讓雙元科技“華麗轉身”,那麼,面對轉身之後的大舞臺,該如何跳出更新更美的舞蹈,也是雙元科技為之奮鬥的目標。

  “目前雙元的系列産品已經具備了大規模走出國門的條件,公司制定的目標是要將目前年出口千萬元的額度提升到上億元,為此我們今年建立了專業的外銷團隊,爭取加強海外市場的開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