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水污染防治的憂與思

  • 發佈時間:2015-08-28 19:30:28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4年,全國地表水國控斷面中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9.2%,基本喪失水體使用功能;24.6%的重點湖泊呈富營養狀態,不少流經城鎮的河流溝渠黑臭,近海海域污染狀況不容樂觀……

  27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於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情況的報告,直指當前我國水污染防治面臨的隱憂,為保護水安全出謀劃策。

  飲用水水源存隱患地下水水質嚴峻

  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制度落實不夠到位,全國329個城市中,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全部達標的城市為278個,達標比例為84.5%。

  86個地級以上城市141個水源一級保護區、52個水源二級保護區內未完成整治工作,且缺乏明確的考核制度和責任規定。

  ……

  在代表執法檢查組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檢查情況時,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昌智語氣沉重。

  飲用水水源直接關係到千家萬戶的“水龍頭”。但檢查組發現,有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不規範,已劃定的保護區記憶體在農田、住戶、公用設施等可能污染飲用水水源的問題。有的水源地上游分佈著高風險污染行業,環境安全隱患較大。

  此外,地下水水質狀況不容樂觀,部分地區地下水污染較重。

  記者了解到,2011年至2013年,較差水質和極差水質由2011年的55%升至2013年的59.6%,其中極差水質的比例也連年上升,分別為14.7%、16.8%和15.7%。

  “各級政府要始終將保障飲用水安全作為頭等大事來抓,著力做好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檢查組建議,當前要依法嚴格落實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制度,強化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監管,堅決清理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的違法建築和排污口,嚴肅查處保護區內排污行為。

  針對地下水污染,檢查組建議加快研發地下水污染修復技術,修訂地下水品質標準,完善地下水監測網路,探索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基金收費制度。

  農業面源污染重環境監管水準低

  近年來,我國逐步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將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納入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範疇,中央基建投資累計安排135億元,各地累計投入資金40多億元,完成了4.1萬個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改造。

  但在執法檢查中,檢查組發現,農業和農村水污染防治問題依然突出。農業面源污染已成為我國化學需氧量最大排放源,約佔排放總量的48%;氨氮排放量僅次於生活源,約佔排放總量的31.7%。

  在農村,水污染防治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缺乏污水收集和處理系統,農村環境監管能力和水準低,大多數生活污水和垃圾隨意排放傾倒,這些都使農村水污染問題“雪上加霜”。

  為此,執法檢查組建議,將農業和農村水污染防治納入“十三五”國家環保規劃和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水污染防治財政專項資金應更多向農業和農村水污染防治傾斜。

  同時,要科學制定實施全國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方案,推廣低毒、低殘留農藥使用補助試點經驗,加大農業面源污染控制力度,加快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加強農村水生態系統保護。

  “自掃門前雪”較為普遍“多龍治水”問題突出

  浙江積極推動“五水共治”,山東、安徽等地推行“一河一策”和“河長制”,遼寧在遼河、淩河流域劃定流域保護區並成立管理局……近年來,各地積極探索流域管理新模式,推進流域治污協作機制。

  但檢查組發現,流域上下游間水環境保護責任和權益不對稱,各地治污整體性和協調性不足,流域有關地方“各家自掃門前雪”的現象依然較為普遍。

  在監管機制方面,“多龍治水”、部門職責交叉問題突出,在水資源與水環境保護、水質監測與發佈、近岸海域和地下水環境管理等方面,政出多門、數據不一的現象時有發生。

  “要建立流域區域聯合治污協作機制,健全流域區域污染治理協調機制和水質會商機制,建立陸海統籌的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機制,推動流域海域綜合治理。”檢查組在執法檢查報告中建議。

  同時,檢查組建議,探索實行“網際網路+監管”等新模式,著力提高環境監管水準,理順部門職責,強化環保、公安、監察等各部門聯動,形成監管合力。(據新華社)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