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打折的誠意埋葬日本前途

  • 發佈時間:2015-08-18 01:31:12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軍情新觀察

  8月14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日本紀念戰敗投降70週年之際發表談話。談話中包含“謝罪”措辭,但表述採用“過去式”,提及“殖民統治”和“侵略”措辭,但沒有明確表示這是日本所做的行為。安倍講話洋洋灑灑3000多字,儘管比前首相村山富市長了不少,但涉及關鍵問題就玩弄偷換概念、避實就虛、避重就輕等文字遊戲,並以為沒有參戰的子孫後代著想的名義博取世界的同情,其道歉的誠意明顯打了折扣,再次體現出日本政府回避歷史事實,逃避歷史責任的本質,讓中國、南韓等曾受日本侵略的國家,以及國際社會再次失望。

  客觀而言,歷史問題現在已經成為日本能否贏得周邊國家諒解,深化國家信任,開展各項合作的重要問題之一。在世界日趨文明的今天,無法修改的歷史本不應成為國家間交往的主要障礙,但前提是兩國能夠在歷史問題,特別是重大歷史問題上尊重事實真相,達成一致。近年來,日本之所以屢次因為歷史問題與相關鄰國關係不睦,不是因為日本沒有針對侵略行為進行過反省和道歉,而是因為日本政府和部分領導人在歷史問題的認識上出現了反覆和立場的倒退。歷史阻礙日本和其他國家的交往,原因不在於曾受侵略的國家,而恰恰是日本自己製造了障礙。

  從日本部分領導人執意參拜靖國神社、修改教科書、拖延處理慰安婦和二戰勞工索賠等事件上可以看出,侵略歷史在部分日本官員眼中成為對外發展和國家形象的“包袱”。但是去掉這個包袱的方法是認真反省歷史,並誠摯道歉,用誠意換取相關國家的諒解,而不是刻意的回避與絞盡腦汁的掩飾和淡化。如果日本現任政府以及後續政府繼續採取消極態度的話,那麼歷史問題真的會成為日本的“包袱”,並成為影響地區和平穩定的“隱患”。

  如何正確面對歷史,不僅體現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胸懷,更揭示了這個國家以及政府對未來發展的態度。從前西德總理勃蘭特出人意料地在華沙猶太隔離區起義紀念碑前下跪的那一刻起,全世界的人都不會認為德國還會挑起戰爭,進行種族迫害。一直以來,亞洲曾經受迫害的國家和民族不僅從來沒有要求日本領導人在南京大屠殺紀念碑前下跪,也沒有要求他們向中國、南韓等國家的倖存慰安婦鞠躬,他們需要的是日本政府能夠尊重侵略的事實,並深刻反省和誠摯道歉。如果日本首相發表的正式談話都表現的有些“勉強” “擠牙膏”和打“擦邊球”的話,我們又怎能認定不夠誠信的日本不會給亞洲乃至世界帶來新的戰火威脅呢?

  未來,這種為世所週知的侵略罪行開脫的行為和言論在日本還會存在和發展。以此觀之,日本永遠成不了真正的世界大國,因為它沒有大國的胸懷,更沒有大國的擔當。

  受限于國土破碎、資源匱乏、多火山地震、人口老齡化等基本國情,在東亞乃至亞洲地區,日本的相對衰落是必然趨勢,其影響力也會逐步降低。如果日本政府繼續以各種方式逃避事實,任性而為,被周邊國家孤立的話,那麼恐怕日本未來會付出相當的代價。而承受這種代價的,不可能是已經死去的戰犯,恰恰是安倍談話中提到的那些戰後出生不應背負“謝罪的宿命”的日本人。讓現在和未來的子孫為政府的不當行為買單,更是一種諷刺!(作者單位:國防大學)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