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警地攜手打造“寧夏名片”

  • 發佈時間:2015-08-18 01:30:56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軍中典型

  □ 羅 鑫雷鐵飛陳延傑

  盛夏,我們來到武警寧夏總隊,看到每個單位都有總隊黨委下發的《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實施意見》,每名基層官兵都能熟記其中的要點。他們説,這是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的“羅盤針”“方向儀”,每項活動開展之前,都要和它對對表,心裏才有個準。

  多年來,武警寧夏總隊積極參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警地攜手共同描摹了“民族團結、宗教和順”的“寧夏名片”。

  以政治責任擔當歷史使命

  “這是我們總隊黨委的思想共識,凝聚了大家共同的智慧和擔當。”總隊政委尚力峰強調説,“總隊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的每一次探索都是一次次思想交鋒、認識昇華的過程。”

  沙草墩村是遠近聞名的移民村,不同民族的村民多達5000人,宗教教派多,風俗習慣各異,謀生致富本領少,生活較為貧困。

  吳忠市支隊開展警民共建活動,投入了數十萬元為他們修了路、購置了文化娛樂設施,可是村子裏的經濟還是沒有起色。支隊黨委在調研中反思,問題就出在指導思想上。“部隊做好民族團結工作,關鍵要立足於為黨爭取民心,夯實黨在民族地區的執政根基。”他們著力創新社會管理和移民新村建設,開展黨和國家政策法規“四講”活動,組織一對一黨支部共建,打造富裕一方、團結一方、安定一方的紅色黨支部。

  漸漸地,沙草墩村黨支部戰鬥力強了,在群眾中的信譽和威望也高了,群眾跟黨走的心更加堅定,安心下來琢磨致富路子的多起來了。黨支部終於把該村帶成了文明示範村、致富奔小康的明星村。

  同心縣是整個寧夏回民比例最高的地區,當地曾販毒活動猖獗。中隊剛入駐縣城,有的官兵對回族的風俗習慣不熟悉,同時,官兵參與緝毒行動,抓捕了一些當地販毒吸毒的失足青年,以至於老百姓和中隊官兵關係很緊張。

  中隊黨支部發現問題之後,主動與同心清真大寺開展警寺共建,安排官兵幫助清真寺解決一些力所能及的困難,每逢穆斯林節日,還組織按照穆斯林禮節到府慰問,定期邀請阿訇來隊講解回族和伊斯蘭教風俗,聯合組織禁毒法制宣講活動。

  隨著警民、警寺共建活動的日漸深入,官兵們對回族的風俗習慣也日漸了解,對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的認識越來越昇華,中隊官兵與回族群眾的“疙瘩”解開了,當地百姓對中隊支援理解力度越來越高,部隊全面建設蒸蒸日上,遂行任務如魚得水,先後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先進單位”,被武警部隊評為標兵中隊。

  靠務實作風贏得群眾口碑

  紅軍長征路過單家集“陜義堂”清真寺,毛主席不顧長途跋涉的勞累,盤腿坐在土炕上,喝著回族的蓋碗茶,與阿訇馬海德徹夜長談,講解黨的民族政策。晚上,毛主席就睡在寺內的民房內,因為住不慣熱炕,鄉親們給他卸下一塊門板當床。紅軍這種樸實的作風贏得了回族百姓的支援,開創了民族地區革命事業的新局面。

  有了歷史的傳承,該總隊民族團結工作更加務實。

  吳忠市支隊後勤處長董斌在麻黃山希望小學開展“銀杏樹·傳大愛”捐資助學活動,帶領官兵累計捐款兩萬餘元,學習用品500多套,衣物500多件,被同學們稱之為“銀杏叔叔”。

  石嘴山支隊政委王志明是精通伊斯蘭文化的回族優秀幹部,在抓捕賭博犯罪團夥的過程中,巧妙運用《古蘭經》禁止賭博的論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圍觀家屬自知理虧,紛紛退去。

  他們將民族團結落到細處,引導官兵形成行動自覺。總隊出臺了《警民共建、雙向共育“四有”新人》的協議書,維護民族團結的“七個嚴禁”和尊重回族風俗習慣的“十二個不準”在部隊施行。

  2011年,一場跨越數萬公里的移民搬遷攻堅戰在回鄉大地打響。移民要從大山裏搬出來談何容易?搬遷運輸,成為最難啃的“硬骨頭”,牽動著各級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的心。

  歷時9天,累計出動車輛300余臺次、行程6萬多公里,總隊官兵先後圓滿完成了210余戶、1000余人的搬遷運輸任務,受到當地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的廣泛讚譽。

  他們堅持在老百姓急盼的“吃水難、風沙大”等民生問題持續用力、勇挑重擔,通過辦好一件件惠及民生的暖心事,牽起黨、人民軍隊和人民的連心橋。

  這些年,他們從送水到打井,再到積極參與引黃灌溉工程,一支支活躍在鄉村地頭的“橄欖綠送水隊”,一口口遍佈回鄉的“愛民井”“紅軍井”成為了黨和人民軍隊在基層形象的代言。

  該總隊先後投入兵力30多萬人次,車輛3萬餘臺次,參與自治區“揚黃灌溉”、軍民共建濱河生態林、“保護母親河——靈武青年林”等多個重點項目,在銀川、吳忠、石嘴山和紅寺堡建起四片“武警萬畝林”,治理沙化土地1200多畝,累計植樹450多萬棵,在貧瘠的荒漠戈壁上築起了一道道綠色生態長城。

  憑創新精神助建精神家園

  在這片土地上,誕生過我們黨在民族工作史上的多項第一:

  在同心清真大寺,建立了我們黨歷史上第一個縣級回民自治政權——豫海縣回民自治政權。

  在單家集“陜義堂”清真寺,毛主席與回族阿訇徹夜長談,第一次提出“三大禁條、四大注意”的政治主張,第一次署名發表《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對回族人民的宣言》。

  這樣的教育觸及官兵的靈魂深處,激蕩著每個人的家國情懷。“紅軍在那麼困難的情況下都能敢為人先開創民族團結新局面。新時代,我們同樣也要迎難而上,創新思維觀念,抓住民族團結的牛鼻子。”這是總隊黨委“一班人”共同的情懷。

  2007年7月,石嘴山支隊原四中隊向共建的惠農縣禮合鄉永平清真寺提出一個大膽想法:官兵為寺院升國旗!

  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的教民搖頭説,寺院凈土,唯真主光芒獨放,怎容其他標識侵擾?陳阿訇不便直言反對,出語有些委婉,“教民一旦做出侮辱國旗或其他什麼事來,反倒不好。”警地有的領導也提醒説,此事敏感,別惹麻煩。

  可是沒過多久,陳阿訇態度竟然180度大轉彎,主動要求武警官兵進寺院升國旗。原來,日前他和部分教民參加當地政府組織的代表團,到馬來西亞作朝覲。許多外國教民看到他們衣服上綴的五星紅旗,頻頻豎起拇指:中國,ok! 一些來自敘利亞、利比亞、伊拉克等國的教民,一邊講起自己同胞在戰火中生靈涂炭的悲慘遭遇,一邊撫摸著他們身上的國旗説:中國多麼富強平安,你們多麼自由幸福!

  清真寺第一次升起五星紅旗,第一次響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一個個教民的臉上洋溢著激動和幸福。

  總隊官兵還深入革命聖地、革命歷史場館“取經探寶”, 挖掘愛國主義故事,大力開展民族團結“八進入”活動,打造民族團結宣傳教育網路,將革命歷史故事進入縣、鄉、村、場四級網路,引導各族群眾樹立了正確的祖國觀、歷史觀、民族觀。

  同心縣委統戰部部長馬進深有感觸地説:“紅色故事‘八進入’活動,讓紅色基因成為各民族團結的命根子,成為在愛國主義旗幟下凝聚各族群眾的強大精神力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