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楊學山:智慧製造打通産業升級

  • 發佈時間:2015-08-17 07:3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 唐逸如  責任編輯:羅伯特

  隨著中國創新浪潮涌起,“智慧製造”一詞越來越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也成為了投資者眼中的香餑餑。但與其他“大數據”、“雲計算”、“網際網路+”等熱詞相比,“智慧製造”創新的門檻更高,需要更加深厚的技術和理論積澱。

  也正因為如此,雖然全球範圍內“智慧製造”行業都在蓬勃發展,但對於其發展路徑依然沒有定數。無論是德國的“工業4.0”還是美國提出的“先進製造業”都只是眾多嘗試中的一種。

  那麼在此背景之下,“智慧製造”行業在中國又面臨著哪些挑戰和機遇,我們該如何更好地完成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的轉變呢?近日,在2015復旦大學管理學國際論壇上,工業和資訊化部原副部長楊學山講述了自己對這一問題的思考。

  楊學山表示,未來技術將和能源材料一樣成為製造業發展並駕齊驅的重要資源,“從第一産業到第三産業,完全打通的路徑已經産生,經濟業態和領域的劃分,都將産生動態的變化。”

  歷史變革

  從工業革命以來,任何一次産業的進步,其背後主要的動力來源於技術。但是除了依託技術之外,産業的成長與成熟同樣是一個重要的催化劑。

  作為掌管國家工業部門的領導人,楊學山對此感受更深。他表示,改革開放之初,“三來一補”代工是當時製造業經濟的主要形態,但是就在兩三年前,在東莞這個中國甚至世界紡織業的重要基地,産業升級不斷推進。“從最早半自動的紡織機到現在一個人管48台機器,從原始的代工生産發展到今天最先進的業態。”

  而在新疆,生産變壓器的新疆特變,它將研發、設計、製造、銷售、售後服務連接在一起,全面地使用資訊技術,使得這個遠在新疆的企業能夠直接和西門子這樣的世界一流企業同臺競技。

  楊學山認為,中國企業的自動化發展已有數十年發展歷程,這是中國企業走向智慧化的堅實基礎。資訊技術的應用正在從局部走向全局,不僅把企業的生産、製造和財務連接在一起,也結合了企業的戰略目標和核心競爭力,“資訊技術和工業技術結合起來,將變成今後推動製造業發展的新的技術體系。”

  “在這個過程中,資訊技術終於可以和能源材料一樣成為製造業發展的重要資源。這場變革是歷史的變革,是一個不可逾越的發展階段。”楊學山表示。

   打通産業劃分

  “我在過去五年幾乎走遍了中國所有行業的典型企業。我想看看有多少條生産線是不能被機器替代的。坦率地説,沒有一條生産線是不可以用機器替代的。”

  楊學山表示,企業的製造過程正在從自動化走向智慧化。與第一階段的“機器換人”不同,現在的決定變數不再是技術,因為“再複雜的動作都能分解成為一個個簡單的動作”。企業的選擇取決於勞動力和機器人之間的成本平衡,是一個財務方面的考慮。

  因此,在企業大規模走向“智慧製造”的過程中,企業的産品、服務方式,甚至包括企業的組織架構都會發生改變。

  楊學山表示,企業生産産品一直追求需求第一,但是絕大部分行業都做不到。而在資訊技術的支撐下,這一局面正在改變。“用戶提出需求,經過設計、製造、供應鏈、配送、售後服務回到用戶,這樣一個完整迴圈的新的製造模式已經産生。”

  而這個迴圈打破了製造業和服務業的邊界。多年以來,産業形態被清晰地劃分為第一、第二、第三産業。但是在新的環境下,這種劃分已經逐漸失效。

  楊學山更是預測未來農業也可能成為製造業下的一個行業。“農業産品是製造出來的,當然也是種出來的,但是這個‘種’是工廠的‘種’,而不是田地的‘種’。”也就是説,農業産品的生産也將被納入上述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的迴圈中。

  “從第一産業一直到第三産業,完全打通的路徑已經産生,所以業態、經濟域的劃分,都將産生動態的變化,而這個變化是一定會産生的,平衡點已經由技術交到市場,交到市場,就變成經濟層面判斷決策的問題了。”楊學山表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