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旅遊公路如何串起海南最美風景線

  • 發佈時間:2015-08-14 08:31:43  來源:海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侯小健 特約記者 陳濤 通訊員 羅利明

  核心提示

  一條路,串起片片美景,讓遊人留住腳步;一條路,展示人文歷史,讓遊人加深記憶……

  這,就是人們嚮往的旅遊公路。

  借助國際旅遊島建設東風,我省旅遊公路建設迎來了新機遇。繼文昌濱海旅遊公路建成後,我省正全力建設萬寧石梅灣至大花角旅遊公路。未來幾年,濱海旅遊公路將成為一道亮麗的景觀。

  省長劉賜貴近日在萬寧考察石梅灣至大花角旅遊公路建設現場時指出,旅遊公路的建設必須要與景觀充分結合,依景建路、遇景設臺,配套建設觀景、休閒、購物、就餐等設施,真正賦予旅遊公路旅遊服務功能。

  海南旅遊公路建設剛剛起步,可説是在探索中前行,既有亮點,也有不足。如何樹立科學設計理念,打造“內優外美、路景相容、生態環保、紅綠相映”的旅遊公路,為國際旅遊島添光彩,是我們面臨的課題。

  起步

  國際旅遊島建設催生旅遊公路

  離大海不遠處,緊挨公路而建的便利店已基本完工,正加緊裝修。旁邊還建有景觀棧道、廁所、停車場等服務設施。工人傅伏世與20多名工友正在進行內部裝修。這,就是在建的萬寧石梅灣至大花角旅遊公路的一個觀景平臺——怡心野趣觀景點。

  “沿線共有13處觀景點,兩處服務區,布設慢行功能車道,滿足旅行者觀光與休閒需求,該路計劃年底完工。” 項目代建經理倪號葉説。

  省交通工程建設局局長呂曉宇説,隨著國際旅遊島建設序幕的拉開,旅遊公路也應運而生。2010年7月,《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綱要》提出:“延伸沿海公路主幹線,分期、分段建設沿海觀光公路,打通主幹道通往旅遊景區的連接通道以及景區和景區之間的通道,提高景區的可進入性。”2010年8月,海南省與交通運輸部簽署《加快推進海南國際旅遊島交通運輸發展會談紀要》,進一步明確省部共建一批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符合國際服務標準的旅遊公路,建成特色突出的環島濱海景觀公路。其中,文昌東郊至龍樓、陵水水口廟至南灣猴島、瓊海港下至潭門、萬寧石梅灣至大花角旅遊公路被確定為4個示範項目。

  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姚建勇説,圍繞海南旅遊公路建設如何秉承先進的設計理念,高起點規劃這一問題,從2010年起,省交通運輸部門以國際旅遊島綱要為框架,與交通運輸部聯手開展旅遊公路課題研究,專門編制了《海南省旅遊公路設計導則》,導則借鑒了國際最新理念和建設標準,從總體設計、主體工程建設指標、安全設施、服務設施、景觀環保等各個方面,詳細進行了規劃。明確了旅遊公路的設計理念和目標:特色突出、主題明確、功能到位、自然和諧、舒適愉悅。確定了我省濱海、山地、沿江、文化歷史旅遊公路類型,設有觀景平臺、房車基地、停車休息區等。

  2012年初,《海南省旅遊公路發展規劃》獲省政府批復,規劃提出,到2020年,新改建旅遊公路達到1000公里以上,基本建成環島濱海旅遊公路。

  目前,我省已建成文昌東郊至龍樓、昌江棋子灣等濱海旅遊公路59公里,在建95公里。

  “從全國來説,旅遊公路建設剛剛起步,一切都在探索中前行。”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有關專家説。

  短板

  建設剛剛起步存在一些不足

  短板1 旅遊公路規模總體不足

  “海南旅遊資源豐富、景點眾多,但受景區開發、建設資金等問題限制,目前景區通達深度參差不齊,部分重點旅遊景區尚無干線公路連接,還存在不少‘斷頭路’,景區間聯繫不甚順暢,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旅遊業的發展。” 省旅遊發展研究會會長王健生坦言。

  據了解,目前我省高速公路、國省道等幹線通往旅遊景區的連接通道以及景區之間的連接通道配置不足,通往景區景點的公路建設標準偏低,相當部分是利用原有的農村公路,路面品質及通行條件較差,旅遊景區的可進入性不強,沿海地區的濱海旅遊公路無論是數量和等級均不能滿足國際旅遊島建設的需求。

  短板2

  旅遊服務配套設施不全

  8月8日,雙休日。文昌濱海旅遊公路東郊至龍樓段車來車往,熱鬧非凡。來自海口的王先生攜家人來到文昌月亮灣觀海景。“文昌濱海旅遊公路沿途景觀很美,但美中不足的是無服務區,路牌上明明標有‘椰風海韻’、‘九天攬月’服務區,可一路上卻找不到。沒有服務區,要停車休息買東西很不方便。另外,路上也沒有觀景臺。”王先生不無遺憾地説。

  據省交通運輸廳建設處有關人士介紹,規劃中有兩個服務區,但因徵地問題尚未開工。記者近日在萬寧石梅灣到大花角旅遊公路施工現場採訪時了解到,該路仍有兩個服務區及觀景平臺也因徵地問題至今尚未開建。

  江蘇省交通規劃設計院院長、研究員級高工楊衛東説,海南現有公路對旅遊景區的標識和指引系統不完備,缺乏旅遊遊客中心、觀景臺等旅遊服務配套設施,無法滿足遊客的多元需求。

  專家指出,服務區是公路沿線重要的設施之一。目前我省一些公路服務區設施不全、規模小、功能單一,未能很好與當地景觀、人文、旅遊資源融合,不能滿足旅遊交通的要求。

  短板3

  路與周邊環境不協調

  林先生是個攝影愛好者,週末經常驅車到海邊拍海景。“我最近好幾次開車到在建的萬寧石梅灣到大花角旅遊公路轉悠,路上設了不少觀景臺,讓遊客停車休息、看海景,很好。但遺憾的是,部分路段周邊環境遭受破壞,簡直大煞風景。”林先生説。

  記者近日在該路看到,沿途亂採亂挖、亂搭亂建現象嚴重,公路邊坡的沙被大量盜採,留下一個個深淺不一的大沙坑,裸露的沙坑、礦坑隨處可見。太陽河大橋出海口水浮蓮滋生,沙灘被破壞。

  “能看到大海的路段不多,主要集中在大花角一帶。在南燕灣一帶,一眼望去,都是密密麻麻的房子,根本看不到大海。”林先生説。

  呂曉宇説,前些年在做項目勘線時,開車在路上,南燕灣一帶美麗海岸能盡收眼底,而隨著房地産的開發,優美的海景卻漸漸淡出人們視野。

  突圍

  旅遊公路建設需越過“四道坎”

  “在建設國際旅遊島的背景下,旅遊公路建設對開發利用我省濱海旅遊景觀和旅遊資源,擴大交通供給能力,實現旅遊産品的多元化發展意義重大。同時,旅遊公路項目建設的深度延伸為建立統一銜接、功能互補、相互協調的空間規劃體系提供重要基礎,更好地落實‘多規合一’。”呂曉宇闡述了這一觀點。

  海南旅遊公路建設既有機遇,也有挑戰。呂曉宇認為,推進旅遊公路建設,亟需解決規劃建設理念、公路廊道規劃控制等四大問題。

  問題1

  規劃建設理念

  旅遊公路的建設就是找到公路與旅遊的切合點,將公路規劃建設與公路沿線和目的地旅遊資源實現聯動開發,充分挖掘、提煉公路廊道內視覺、自然、文化、歷史、娛樂的價值,形成公路、旅遊景區、旅遊配套、旅遊服務的一體化旅遊綜合體模式。但從目前各市縣已實施的旅遊公路建設現狀來看,大部分只注重單一的交通通行功能,在公路沿線旅遊價值評價、旅遊服務設施設計、景觀環境保護、個性化的旅遊標示設施等方面考慮較少,與旅遊資源開發、國土利用規劃統兼規劃建設的更是鳳毛麟角。下一步旅遊公路項目的規劃建設應盡可能遵照省交通運輸廳下發的《海南省旅遊公路設計導則》進行。

  問題2

  公路廊道規劃控制

  隨著旅遊公路建設的推進和交通可達性的延伸,公路廊道內的土地資源,自然及景觀被無序開發破壞得較嚴重,房屋搶建、礦産林木盜搶等現象頻發,地方政府如不加以規劃和控制,旅遊公路通車之時,原有自然景觀資源將不復存在,也就違背了旅遊公路建設的初衷。

  問題3

  二次創作和經營開發

  旅遊公路是一條珠鏈,將美麗的景觀資源,像珍珠一樣一個個串起來。對公路廊道內的景觀景點進行二次創作,有序、精細的規劃建設,用經營的理念提高公路輻射範圍內旅遊産業的經濟價值是屬地政府亟需考慮的問題。

  問題4

  建設資金、用地和環保

  “窮山惡水出美景”,旅遊公路的建設條件複雜,投資較大。同時用地、環保等剛性約束較多,因此,應儘快建立省地兩級的資金投入保障機制,加強用地規劃支援和環境保護是當前旅遊公路建設要突破的主要瓶頸問題。

  部門回應

  提升三類水準突出五大特色

  “借助海南國際旅遊島、旅遊特區建設以及“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東風,海南旅遊公路建設將面臨新的機遇。”姚建勇如是説。

  那麼,今後海南旅遊公路該怎麼建,如何為國際旅遊島添彩?

  姚建勇表示,今後我省將把旅遊公路作為路網建設的重要內容,結合國際旅遊島建設戰略定位,以“多規合一”為契機,本著“生態、人本、科技、經營”四大設計理念,全面打造特色旅遊公路,為國際旅遊島添光增彩。其發展目標是:“打造一個體系、提升三類水準、突出五大特色、基本建成環島濱海旅遊公路”。具體來説,就是以旅遊資源分佈為依據,篩選出有較高旅遊價值和旅遊特色的線路建旅遊公路,打造國內第一個省級旅遊公路體系。重點提升公路旅遊設施服務水準、公路景觀環保水準、公路旅遊資訊化水準。突出旅遊公路的自然、視覺、文化、歷史、娛樂等五大特色。著力對旅遊公路沿線的歷史遺址、民俗文化等元素進行充分挖掘,實現公路與景觀、環境、文化的融合,建設一批“會講故事的生態景觀路”,讓旅遊公路“開口説話”。分期分段建設以沿海觀光為主的旅遊公路,配套旅遊觀景點等旅遊設施,啟動吊羅山國家森林公園山地雨林旅遊公路、抱由至尖峰嶺旅遊公路、瓊海萬泉河沿線旅遊公路等。今年將開工建設文昌昌灑至鋪前、瓊海港下至潭門旅遊公路項目。

  “十三五”期間,我省將規劃建設422.7公里旅遊公路,其中濱海旅遊公路162.7公里,山地雨林旅遊公路約120公里,濱河沿江旅遊公路約70公里,其他旅遊公路70公里。總投資約41.3億元。力爭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環島濱海觀光為主的1000公里旅遊公路。實現17大旅遊景區和22個特色旅遊小鎮通達性達100%。

  “我們將加強公路自身與風景的融合,在風景優美的路段,增加觀景平臺,為遊客提供停車、拍照、休閒場所。同時,完善旅遊公路配套功能,提供特色美食、旅行補給及其他服務。” 姚建勇説。

  省交通運輸廳規劃處處長王鳳説,為展示旖麗的公路景觀,滿足廣大遊客的觀賞需求,我省下步將完善高速公路、國省幹道的旅遊交通服務設施,建設一批觀景平臺。新建三條高速公路共設置停車區4處,主要功能為休憩、觀景。省廳近期還對全省國省幹線開展調研,初步梳理出63處具備建設觀景休憩區的區域。下步將結合旅遊、景觀、功能等研究,確定一批適宜建設觀景平臺的項目,並提出實施方案和計劃。

  未來值得期待,一條條環海旅遊公路將串起海南“最美海岸線”,為國際旅遊島平添一抹亮色。

  驅車疾馳于風光秀美的旅遊公路,感受獨特的椰風海韻。累了,可以停車在路上的驛站小憩,喝杯濃香咖啡,盡享愜意旅途……

  這一願景不久將變成現實。

  專家支招

  規劃突出“多規合一”理念

  支招專家

  江蘇省交通規劃設計院院長、研究員級高工楊衛東

  旅遊公路是旅遊産業鏈中的重要環節,旅遊公路規劃不是單一的公路網規劃,而是涉及到交通、旅遊、城市規劃等多部門的一項工作,要充分體現保護性、恢復性、提升性理念。因此,需要加強與景區規劃、美麗鄉村規劃、農村公路規劃、自行車道規劃、徒步旅遊道路等規劃銜接,增強旅遊公路帶動效應、串聯作用。在此基礎上,構建旅遊公路的旅遊體系和景觀體系,避免公路建設和旅遊開發脫節。

  依景建路 路景相容

  支招專家

  省公路勘察設計院總工呂奮

  海南山海景色秀美,對遊客具有吸引力,旅遊公路規劃設計應依景建路,充分顯山露水,實現路景相容。在景觀設計上,應考慮周圍環境的裝扮,使旅遊公路融入生態環境中,構成景區的一條彩帶,以滿足觀光旅遊和體驗旅遊的需求,營造出“車在路上走、人在畫中游”的優美環境。

  支招專家

  海南旅遊發展研究會會長王健生

  旅遊公路不一定都修得很直,可依山就勢,該彎則彎,該陡則陡,讓遊客在“曲徑通幽”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支招專家

  江蘇省交通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研究員周興順

  在國際旅遊島上建設的公路,都應盡力打造成旅遊公路。

  突出海南原生態山海格局

  支招專家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研究員陳濟丁

  海南旅遊公路(風景道)的建設要以服務自駕遊、房車遊、自行車遊、徒步遊等為目的,要以突出海南原生態山海格局、自然景觀風貌、保護本色民族風情為前提,以打造國際一流的公路旅遊産品為目標。

  海南可依託旅遊特色突出的幹線公路,充分利用國、省幹線已有資源,選擇基礎條件較好的養護道班,進行公路養護道班的改造工程,開放養護道班的洗手間,增加休憩、購物等服務性功能,改造完成一批“公路驛站”,滿足自駕遊出行的休憩需求。

  應具多樣性和獨特性

  支招專家

  江蘇省交通規劃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景觀設計所所長高永忠

  旅遊公路應該具備多樣性和獨特性。應對全省的旅遊公路進行分類規劃,根據旅遊公路所處區域的旅遊景區內容和旅遊資源劃分不同等級,每一條不同等級的旅遊公路對應不同的規劃標準和規劃內容,形成各具特色、人路相宜、空間共用、服務完善的旅遊休閒廊道。

  旅遊公路的服務對像是戶外愛好者、駕乘人員,其設計的內容不能僅在公路的基礎上進行景觀綠化設計,而是要考慮使用者的心理體驗。因此,在道路選線、道路斷面形式、材料材質、沿線旅遊與景觀、人文資源的整合、交通與旅遊標誌標牌等需要精心研究,不能用統一的技術標準來對待每一條旅遊公路,旅遊公路應具備多樣性和獨特性。

  (本報海口8月13日訊)

  名詞解釋

  旅遊公路

  從廣義上來説,旅遊公路指具有交通運輸和景觀欣賞雙重功能的公路;從狹義上講,旅遊公路指路旁或視域之內擁有視覺的、自然的、文化的、歷史的和(或)娛樂價值的公路。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