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不良資産加速處置15省壞賬行開吃資産流轉大餐

  • 發佈時間:2015-08-10 07:33: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不良資産加速處置 15省壞賬行開吃資産流轉大餐

  專家建議,地方金融風險化解仍需進一步完善監管協調機制

  銀監會近日公佈了新一批5省份參與地方資産管理公司試點的名單,加上此前的10省份,共15省份地方政府已擁有地方“壞賬銀行”。據了解,各地國企改革、兼購重組,以及銀行業不良貸款勢頭攀升,將給這些壞賬銀行帶來大量商機。

  值得關注的是,《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目前,這些“壞賬銀行”除了加速核銷金融體系內的不良資産外,參與企業並購重組、發起設立私募股權基金投資、聯合政府和社會資本設産業基金等業務也在擴張,地方政府也借地方版“壞賬銀行”加速推進一系列“輸血”措施解決當地企業資金鏈問題。

  “對於江蘇、浙江等地而言,銀行不良資産規模較大,不良貸款率高,而不良債務也對本地經濟發展形成了制約。因此這些地方政府在成立地方資産管理公司上最為積極,希望能夠借助此化解金融風險,通過對地方産業進行整合協助其走出困境。而北京、上海等地銀行體系相對健康,因此地方政府希望地方資管公司能夠起到産業優化整合的作用。”北京地區獲得資管牌照的北京國通資産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具體來看,目前試點“壞賬銀行”的省市包括最近獲得牌照的山東、湖北、寧夏、吉林、廣西五省份;2014年7月獲批的江蘇、浙江、安徽、廣東和上海,以及2014年11月獲批的北京、天津、重慶、福建、遼寧。按照財政部和銀監會的規定,地方“壞賬銀行”可以開展金融不良資産批量收購業務,鼓勵地方政府推動轄內不良資産批量轉讓。

  此前,在未獲得銀監會的地方資産管理牌照之前,地方資産管理公司也可以做一些不良資産處置業務,但不能直接參與不良資産處置的一級市場中,也就是説不能直接購買不良資産包,只能參與二級市場,即和四大資産管理公司合作,由“四大”把資産包賣給這些地方資産管理公司,由其接手後再進行重組或處置。一位地方資産管理公司人士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在獲得牌照之後,“二傳手”變身為“一傳手”,其在地方的資源優勢以及處置資産的靈活性優勢也進一步凸顯出來,不僅業務擴張速度上升,業務模式也更為多元。

  據浙商資産管理公司人士向記者介紹,浙商資産管理公司除了處置不良資産外,還參與包括提供危機企業託管、企業清算與重整業務,開展單項及綜合財務顧問業務,比如企業並購重組顧問、戰略投資者引入顧問、投資理財顧問等;通過債轉股、發起設立私募基金投資股權等方式進行戰略投資,以此獲得業務增值收益。

  更重要的是,該管理公司還聯合政府和社會資本,與當地龍頭企業一起成立資産管理平臺,發起設立地方金融穩定與産業轉型基金,“基金對一些資金鏈存在問題的企業提供轉貸、委託貸款、破産重組支援,認購相對優良的企業的私募債,還有參與一些科技型新興行業的兼併重組,或者收購企業股權,對企業進行階段性持股等方式,化解浙江當地企業資金鏈擔保風險,盤活企業資産。”上述浙商資産管理公司人士進一步表示,“未來可能還會為企業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包括不良資産遠期收購,甚至網際網路金融方面的服務,都在進一步探索中。”

  “地方資産管理公司的資金來源渠道有限,除了自有資金和營業利潤外,還有發行地方政府債券向社會籌資。目前‘債權重組’是很重要的一項不良資産處置方式,但這對於大部分不良貸款屬於以時間換空間的做法,未來債轉股、資産證券化和破産清算也需要列入業務範疇。”浙商資産管理公司一位人士説。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當下地方壞賬銀行牌照的擴容和處置不良資産業務的擴張和地方政府力求托底經濟復蘇以及化解金融風險密不可分。不過,除了借助壞賬銀行來化解風險之外,化解地方金融風險更重要的是,完善中央和地方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