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創新是能帶著走的財富”

  • 發佈時間:2015-08-06 06:41:0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採訪組

  以色列被稱為“創新的國度”。在中東這塊僅有2萬多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上,創造了很多令人驚嘆的成就。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以色列大力發展高科技産業,除了傳統的農業高新技術,以色列的通信、網路、生化、污水處理、海水淡化等,都在高新技術産業之列。以色列官方統計,2013年高新技術出口額達到222億美元,佔到當年出口總額的21%。

  很多來訪者都喜歡探尋以色列創新之“謎”。對此,以色列經濟部對外貿易委員會主席奧哈德·科恩(Ohad Cohen)説:“創新是能帶著走的財富”。

  科恩熟悉中國。他説,中以兩國都有數千年的歷史,我們的人民曾經患難與共,有很多共同點,但也有一點是不同的:中國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延續了五千年文明,而猶太人流浪了上千年。“所以,猶太人不熱衷於投資房地産,而是投資教育和科技創新,因為創新是能帶著走的財富。”

  科恩告訴我們,以色列創新沒有“秘方”,主要是思維方式和環境的原因。以色列位於沙漠地帶,年降水量不足300毫米,國土面積的60%是沙漠;人口從70多年前建國時的10多萬人,增加到今天的780多萬人。“我們的自然資源十分有限,每天都得去努力創新,創造出一些新東西來,因此,創新思維已經深入到以色列人思想深處”。

  採訪組參觀了沙法伊姆·基布茲(Shefayim Kibbutz)幼兒園。院子中央是一個用沙子鋪出的區域,孩子的玩具有些竟然是用廢舊拖拉機改造的,方向盤、剎車和輪胎都是原來的樣子。幼兒園的孩子從小就通過接觸這些真實的機械,熟悉生活中的物品,也培養自己的想像力和創新能力。以色列從小就教育孩子們創新。以色列朋友説,自己尋找答案是以色列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有時候,家長讓孩子去做事,孩子會問父母“為什麼要讓我們去做”。孩子的“為什麼”對父母是一個挑戰,同時,這也鼓勵孩子從小就學會自己去尋找答案,創新思路。

  團隊意識是以色列創新的重要細胞。以色列的青年在服兵役時就開始“結對子”,他們往往是三兩個人一個小組,學習技術創新。服兵役結束後,他們很快發展成一個個創新公司。科恩特別談到,以色列是一個小國家,人們很容易相互熟悉,三兩人的小組往往成長為公司。而中國雖然比以色列大很多,但中國人講究“人情社會”,因此,這種建立在相互熟悉基礎上的“人情組合”,可以相互激發創新熱情,碰撞出創新火花。

  創新需要交流,交流促進創新。在以色列採訪期間,無論是政府官員,還是企業界人士,都對交流充滿了期待。以色列的科技創新是針對全球市場的。所以,科研人員很重視國際交流。這種交流首先是國際之間的科技交流。以色列目前參加的多邊和雙邊研發合作基金達到34個。以色列外交部副總司長馬克·索福説,中以之間有著傳統友誼,我們進行科技創新交流是有傳統基礎的。希望兩國在人員往來、資訊溝通、政府間交流等各個方面加強合作,增進了解。

  以色列科技創新有一些讓世人驚奇的成果,但也有一些讓人感動的“小動作”,從小處入手進行創新。在沙法伊姆·基布茲集體農莊,記者看到,鋪設在沙地裏的塑膠軟管把水分和肥料經過合理的搭配,以滴灌的形式精準地送到每一株需要的作物根部。管道長了,水壓會不同,末梢地方的水流就難以到達。以色列科技工作者不放過這樣細小的問題。他們研製出水泵,保證一條管道的各個階段都能保持水壓的均勻,使水分和肥料均勻地到達每一根作物的根部。這樣細小的科技創新,往往成為以色列技術發展“領先一步”的地方。正是有了細微處的科技創新,才使得這家名為耐特菲姆的公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滴灌設備生産廠家。

  在艱苦的自然條件下,以色列人學會了通過科技創新來拓展生存空間,把創新當做立命之本。在全球競爭中,這種“能帶著走的創新”對於中國同樣重要。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