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溫州企業競相佈局海外大市場 尋覓商機

  • 發佈時間:2015-08-05 07:4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王晉 溫濟聰 張玫  責任編輯:羅伯特

  溫州,因民營經濟活躍而聞名。“一帶一路”建設中,溫州如何定位?溫州人在想什麼?做什麼?記者到這塊創新創業的熱土一探究竟。

  7月24日傍晚,康奈集團制幫一車間內機器轟鳴,生産十分繁忙。在成型一線,一雙雙運動鞋被裝入標識為英文的鞋盒。“這條線生産的鞋銷往德國,那條線生産的皮鞋銷往美國。”康奈集團副總裁周津淼告訴記者,溫州是“中國鞋都”,出口量很大。康奈集團2001年就在巴黎開了首家海外專賣店。2006年,他們又建設了俄羅斯烏蘇裏斯克經貿合作區,至今園區已入駐企業26家。

  憑著敢為人先的精神,溫州企業在海外尋覓著商機。從産品銷出去,到海外辦園區,溫州人在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中悄然完成海外市場佈局。

  中烏合資鵬盛工業園區發展有限公司外聯部經理戴建榮多次赴烏茲別克。“2009年,我們在烏茲別克共和國錫爾河州開設了鵬盛工業園,是兩國企業合資創建的。”他説。這是首個中國民營企業在烏合作投資,得到了兩國政府的扶持。截至目前,園區累計完成投資7100萬美元,入駐企業10家。2014年,實現工業産值8500萬美元,向當地政府納稅超1000萬美元。

  目前,溫州在“一帶一路”沿線建有4個境外經貿合作區,其中俄羅斯烏蘇裏斯克經貿合作區(工業園)和越南龍江工業園為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烏茲別克鵬盛工業園和塞爾維亞貝爾麥克商貿物流園為省級境外經貿合作區。溫州市發改委綜合處處長林蔓説,溫州是浙江省唯一擁有兩個國家級、兩個省級境外經貿合作區的地級市。“此外,青山集團在印尼投資8億美元,規劃建設‘中印經貿合作區青山工業園區’,從事鎳礦、不銹鋼連鑄坯和配套發電等項目,發展潛力值得期待。”

  今年上半年,溫州市新批境外投資項目15個,增資項目1個,中方投資總額8.4億美元。其中,有14個項目位於“一帶一路”沿線。溫州市商務局調研員徐立軍説,下一步,他們將幫助、指導烏茲別克鵬盛工業園申報國家級經貿合作區,將“境外經貿合作區”發展為溫商抱團“走出去”的平臺。

  歷史上,溫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鎮。宋元時期,曾是最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改革開放後,溫州港位列全國25個沿海重要港口之一。

  但隨著兄弟港口的異軍突起,溫州港落後了。採訪中,記者感受到溫州人強烈的緊迫感。

  “溫州現有的交通條件相對落後。我們雖然有溫州港的優勢,但港口的後方鐵路、公路集輸運條件差,對外通道不暢。”溫州市政協經建委副主任林金榮認為,溫州地處長江經濟帶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聯結點,具有較強輻射能力,但一定要有危機感,避免被“邊緣化”。他建議,規劃建設杭溫(杭州-溫州)高鐵、溫武(溫州-武夷山)鐵路,打通溫州對外交通大通道。

  “溫州港是溫州人的心結。我們區位優勢突出,但港口一直做不大。”站在溫州港樂清灣港區,樂清灣港區管委會黨委委員陳霜指著碼頭説,“這個港區2011年開始建設,去年底建成開港。那邊是海螺集團的物流中心,投資8億元,他們還建設了兩個專用碼頭,今年3月開始生産,産品出口東南亞。我們將全力把樂清打造成浙南、閩東北地區水鐵聯運的重要樞紐和重要港口大市。這裡將是溫州港的希望所在、潛力所在!”

  “溫州在改革開放中起步早,目前遇到了新問題。改革這條腿邁得快,開放這條腿走得慢,相比兄弟地市有些落後了,尤其是在平臺建設方面更明顯一些。目前,我們正在積極爭取獲批綜合保稅區。溫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國際化,積極融入‘一帶一路’戰略,通過擴大開放,做到‘兩條腿走路’。”溫州市副市長胡綱高告訴《經濟日報》記者。

  胡綱高説,他們正從5方面著力。首先,加快開放平臺建設,包括申報綜合保稅區、加大溫州港的硬體設施建設、加強與兄弟港區合作等;其次,大力發展空港,為溫州插上騰飛的翅膀;第三,抓住跨境電子商務的契機,發揮産業優勢,建設跨境電子商務示範城市;第四,利用海內外溫州人資源,境內外聯手共拓市場;第五,吸引海外溫商貿易回歸。“敢創新、善創新是溫州人的特點,我們有信心把溫州打造成‘一帶一路’的交匯節點城市,為浙江省經濟發展做出新的貢獻,在進一步擴大開放中創造‘中國價值’。”(經濟日報記者 王 晉 溫濟聰 張 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