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二戰中國勞工聯合會分會:不接受不真誠和解協議

  • 發佈時間:2015-08-04 07:3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趙婧姝  責任編輯:羅伯特

  昨日,三家二戰中國三菱受害勞工團體在北京發出聯合聲明,表示對三菱公司的謝罪書、擬支付的和解金額雖然不滿意,但考慮到倖存者年事已高,迫切希望在有生之年解決此問題,認為和解是可以接受的。其中一家團體的代表對北京青年報記者表示,和解的基本內容已和三菱方面達成一致,但仍有一些問題在交涉,還沒有在協議上最後簽字。

  對此,另外一家勞工團體發文表示,該聲明無法代表全部勞工,認為三菱公司在“承認核心事實”、“真誠謝罪”、“實質賠償”等核心問題上掩蓋事實、推卸法律責任,不接受這種情況下的“和解”。

  三菱材料公司(以下簡稱三菱公司)昨日對北青報記者表示,對中國勞工的謝罪及索賠事宜仍在進行之中,目前還沒有達成最後的協議。

   部分勞工團體:

  雖不滿意 但和解可接受

  據了解,向三菱公司索賠的勞工及其後人目前有五個團體,分別是二戰中國勞工三菱受害者聯誼聯席會、二戰中國勞工長崎三島受害者聯誼會、中國被擄往日本勞工河北三菱分會、二戰中國勞工聯合會三菱分會、二戰中國勞工三菱受害者山東聯誼會。在昨日聯合聲明上簽字的代表來自前三家團體。

  在聯合聲明中,三家勞工團體表示對三菱公司7月19日向美國戰俘勞工道歉謝罪的行動表示認可,希望三菱公司在基本人權方面勿作差別對待,拿出誠意,儘早積極向中國三菱勞工謝罪、和解,“只有敢於承擔歷史責任才能與三菱公司作為世界著名企業的身份相稱”。

  勞工團體在聯合聲明中表示,歡迎三菱公司此次表明的希望和解的態度。

  “三菱公司的謝罪書、擬支付的和解金額,我們是不滿意的,但考慮到倖存者均年事已高,迫切希望在有生之年解決此問題,我們在徵詢了大多數三菱受害者及遺屬的意見後,一致認為此和解是可以接受的。”勞工團體在聯合聲明中説。

  據報道,二戰中國勞工三菱受害者山東聯誼會雖無代表在聲明上簽字,但有四人參加了昨天的聲明會。據北青報記者了解,此前退出和解協議的二戰中國勞工聯合會三菱分會由於一些原因沒有出席活動,而且也不認同三菱公司提出的和解。

  和解方案經兩年交涉

  基本內容已達共識

  二戰中國勞工長崎三島受害者聯誼會的負責人王洪傑告訴北青報記者,中國勞工最早在2013年3月就提出了談判要求書,2014年1月和解談判正式開始,當時談判要求書中賠償金額和現在討論的和解方案基本一致。

  此前根據日本共同社的報道,“和解”的主要內容為三菱公司表示“道歉”,並以基金方式向每名受害者支付10萬元人民幣,支付對象共計3765人。但該內容並未得到三菱公司方面的確認。

  王洪傑表示,他並不否認之前媒體對和解內容的報道,但目前仍不能公佈和解的具體內容。據他透露,和解內容除了賠償金之外,還包括修建紀念碑,設立基金以支付調查費、籌建辦公室、支付日後勞工赴日祭奠的費用等。

  王洪傑説,聯合聲明中所説的“可以接受和解”並非是對日本提出的方案表示認同,和解是雙方經過長時間交涉産生的。目前,和解的基本內容已經敲定,但雙方在基金如何運營等問題上仍然沒有達成共識。王洪傑告訴北青報記者,簽署聯合聲明的團體所代表勞工有1500人左右,三菱公司戰時擄掠的勞工有3765人,賠償金究竟是全部賠付還是只向能夠聯繫上的勞工及家屬進行賠付,目前還在商議之中。

  二戰中國勞工聯合會三菱分會:

  不接受不真誠的和解協議

  二戰中國勞工聯合會三菱分會的委託律師、二戰中國勞工對日索賠律師團團長康健女士昨日向北青報記者表示,二戰中國勞工聯合會三菱分會已於今年2月中止與三菱公司的談判,從未承認接受和解。對於有媒體報道的她本人向其他勞工團體代表發資訊表示中國勞工及其遺屬需要齊心協力,推動三菱謝罪賠償一事,康健女士表示這僅是她所發資訊的部分內容,她原意是希望中國勞工能夠團結起來對三菱施壓,不能接受屈辱和解,“三菱方面的道歉是空洞的,沒有誠意的。”

  康女士向北青報記者發來的二戰中國勞工聯合會三菱分會的聲明中表示,三菱公司的《基本和解協議》附件的謝罪文中,把奴役中國勞工表述為“使用者”,把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描述成“為今後日中兩國友好發展做出貢獻”,雖經交涉,但三菱公司方面未作出改變,所以該勞工團體中止和解談判。康女士説,三菱公司和日本政府共同策劃和實施了強擄中國勞工的事實是日本最高法院認定的,但三菱公司在“協議”中,把自己説成是被動接受政府擄來的勞工,而且賠償本身就是公司的責任,説是為中日友好做貢獻沒有誠意。

  去年,有數十名在京的勞工及其後人將三菱公司告上法庭,要求三菱公司道歉並且賠償100萬元人民幣,該案於今年3月在北京一中院開庭審理。康女士認為,三菱公司現在是利用審判結果還沒有出來的間隙,加緊活動,希望用和解來逃避審判,“和解的條件包括了‘有義務勸説別人撤訴’,‘約定不能再提出任何主張’。”

  “我們在三菱公司對於‘承認歷史事實’、‘真誠謝罪’、‘實質賠償’等核心問題上掩蓋事實、推卸法律責任的情況下,目前所稱的‘和解’達不到正視歷史史實、告慰被殘害致死的我們的親人、撫慰倖存者、安撫死難者遺屬的基本要求。”二戰中國勞工聯合會三菱分會在聲明中説。

   爭議

  都表示道歉最關鍵 但勞工家屬仍存分歧

  二戰中國勞工長崎三島受害者聯誼會的負責人王洪傑表示,他們與中國勞工聯合會三菱分會在希望日本道歉賠償的目標上是一致的,但是方法不同。王洪傑的爺爺曾在1944年被強擄到長崎,他本人從1998年起開始從事對日索賠工作,也曾親自赴日本打官司,最終日本法院以時效過期為由宣佈原告敗訴,但日本法院仍認定了三菱公司強擄勞工的事實,王洪傑認為訴訟還是取得了一定的勝利。他認為,如果再在國內進行訴訟,只是原告獲賠100萬,其他3000多人不知該怎麼辦,而且集體訴訟也沒能找到很好的辦法,即使訴訟,最後可能獲賠與和解的情況差不多。王洪傑説,和解的金額雖然比訴訟要求的少,但是修建紀念碑等還是很有意義的。

  “有人説10萬元拿錢換命太少,這讓我們聽了很難受,祖輩們受到的衝擊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老人最想得到的就是一聲道歉,死而無憾。”王洪傑説。

  來自二戰中國勞工長崎三島受害者聯誼會的另一位受害者家屬表示,父親仍然健在,道歉是和解的前提,10萬賠償金額感覺較少。

  另外一位健在勞工從2003年起委託康健律師在日本打官司,今年也在北京提出了訴訟。他的女兒劉瑋(化名)在道歉這個問題上説:“必須是真心實意道歉,然後再商量賠償的事,老人受到的創傷是多少錢都無法撫平的。”但她不能同意勞工們接受“屈辱的和解”。

  劉瑋説,三菱公司此前在和解協議中説自己和勞工是雇傭關係,但當年自己的父親被帶到塘沽勞工收容所後,沒有被告知目的地就被送上了去往日本的船,“這是強擄,不是雇傭,三菱沒有認真反省這段事實。”

  劉瑋的父親被帶到日本後,失去了自己的名字,他被編號88號,住在透風撒氣的“日華寮”中,除了工作之外不得外出,每日工作12個小時,蹲著鏟煤,“這是重大的人權加害”。一年後,日本戰敗,三菱公司和日本政府並沒有對其道歉和補償,“他等了幾十年,就是想要一個公正的道歉,不能接受沒有原則的和解。”

  本組文/本報記者 趙婧姝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