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4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扮演“網路受害者” 美國造勢“網路戰”

  • 發佈時間:2015-08-04 07:16: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段時間以來,美國一直不遺餘力地炒作各種“駭客入侵”事件,賣力地扮演著“網路受害者”的形象。而事實上,美國無疑是當今世界的“網路超級大國”。如此“示弱”,美國究竟圖個啥?

  炒作:一輪接一輪

  最近,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報道,針對前段時間所謂中國從人事管理局數據庫竊取2000多萬美國人個人資訊一事,奧巴馬政府決定採取“公開一點”的回應方式,目的是“形成一種威懾”。至於究竟選擇哪種報復性手段,官員們還在討論。

  作為事實上的網路超級大國,美國近來卻一直高調宣稱自己遭遇了各種網路攻擊,而且,很多情況下,美國都有意無意地把矛頭指向了中國。美國媒體在渲染美國遭遇所謂“中國駭客入侵”上也不遺餘力,各種指責一輪接一輪。

  前段時間,美國各大媒體均爆料,美國聯邦網路去年12月遭到駭客入侵,不過,今年4月借助名為“愛因斯坦”的新型網路安全系統才發現遭到攻擊。美國聯邦機構總共有超過400萬名僱員,他們的聘用以及個人資料管理由美國聯邦政府人事管理局負責。

  7月底,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在其網站上貼出一張聲稱是從美國國家安全局獲取的有關“中國網路入侵”的“機密地圖”,凸顯“中國駭客”的威脅。這份名為“過去5年間中國網路間諜活動的美國受害者”的地圖標注出了600多個紅點,幾乎遍佈整個美國本土。這份所謂的“機密地圖”顯示,在過去5年間,所有的美國經濟領域都成為中國“網路攻擊”的對象。

  層出不窮的炒作讓人禁不住有些迷惑,美國究竟想做什麼?

  威脅:背後有故事

  其實,所有人都明白,美國在網路技術方面具備壓倒性優勢,不僅壟斷作業系統、手機和電腦晶片、網際網路設備、軟體等多個領域的技術和資源,還用最先進的技術手段對別國進行網路監控和竊聽。那麼,身為網際網路“霸主”的美國為何要一味炒作自己的“受害者”身份呢?

  分析指出,正因為網際網路是美國的“命根子”之一,它高度依賴網路,所以對駭客事件極度敏感。更重要的是,美國在網際網路領域不斷強化危機意識。

  據《洛杉磯時報》報道,最近一項情報評估預測,如果美國不作出積極反應作為威懾,就可能出現更多針對政府和企業的破壞性網路攻擊。

  《金融時報》引用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美國第44任總統網路安全委員會項目主任詹姆斯·劉易斯的話説:“美國擁有全球最強大的(網路)攻擊能力,其威懾價值卻為零。”美國也給自己找到了數據支撐。報道引用數字安全供應商FireEye的數據顯示,2014年,所謂的“高級持續性威脅”普通攻擊在被發現前持續了205天。2015年最容易遭受攻擊的國家是美國、南韓、日本、加拿大、英國和德國。

  專家指出,為了維護其在該領域的霸主地位,美國不斷尋找“假想敵”,甚至炮製出“中國網路威脅論”。正如法國《回聲報》曾指出的,“美國正在將網際網路變成霸權工具”。

  霸權:一切的根源

  尋找“假想敵”、製造“危機感”……美國為了維持自己的網路霸權不遺餘力。

  據美國《防務新聞》週刊網站報道,已成立5年的美國網路司令部正在迅速擴張。該司令部的預算從2010年的1.2億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5.09億美元。而且,一個斥資18億美元打造的網絡中心的大部分也屬於該司令部。

  報道稱,今年早些時候,國防部長阿什頓·卡特宣佈了一項新的網路戰略,用最為強硬的措詞承認五角大樓可能會發動攻擊性的網路戰爭。

  而且,美國正在努力形成自己的“網路威懾”。根據《洛杉磯時報》7月底的報道,國家安全官員最近加大了公開警告,稱有必要建立這種威懾。軍事官員堅稱,只要給予足夠時間,他們就能開發出有效的工具。

  此外,美國還在積極培訓網路戰士。比如,美國國防部和聯邦政府機構已經設立了各種競賽和推廣戰略,提供逼真的培訓機會以及網路戰士職業發展管道,其中包括國防部網路戰士參加的聯合網路競賽、國安局的“網路防禦演習”等。

  這一切,無非都是為了網路“霸權”。

  專家指出,美國一直誇大駭客的威脅。其實,在國際上,駭客攻擊偶發性居多,威脅有限,而且世界各國在打擊網路駭客犯罪方面已達成基本共識。在網際網路領域,各國政府與其吵架和指責,不如一起制定網際網路規則,共同消除網際網路的毒瘤,這樣才能發揮網際網路的優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