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門源油菜:種出生態美農民富

  • 發佈時間:2015-08-04 04:31:54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郜晉亮

  今年以來,一個叫“六次産業”的名詞在我國農業領域迅速升溫。其實,“六次産業”與農業的“接二連三”,以及一二三産業融合互動是同一概念。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把産業鏈、價值鏈等現代産業組織方式引入農業,促進一二三産業融合互動,讓農民在每個環節都能獲益,有效地拓展農民增收途徑。那麼,一二三産業究竟該怎樣融合,又如何互動呢?記者在青海省門源縣去尋找答案。

  從“高原油盆”到菜籽油加工産業集群,再到“休閒農業與鄉村遊示範縣”

  ——産業化思路推動油菜産業“接二連三”

  據史料記載,門源縣種植小油菜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如今門源縣已成為我國北方最大的小油菜種植區,年種植面積達到50萬畝,是青海最大的商品油基地,也是重要的蜂産品基地,歷來就有“門源油遍地流”、“高原油盆”的美譽。而如今門源又多了一個美譽,那便是“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

  從油菜種植,到菜籽油加工、蜂産品加工,再到農家樂、休閒觀光旅遊,做實基礎,擴展外延,延伸産業鏈,産業化發展的思路讓小小的油菜花釋放出了巨大的潛能,菜籽榨油,花粉釀蜜,美景供觀賞,完美地詮釋了農業如何“接二連三”。

  門源縣皇城鄉農場副場長昝雪海説:“前幾年,農場就靠著那9000多畝地掙錢,種油菜,賣油菜籽,老天好了,市場行情也好了場裏掙得就多,能分給職工和老百姓的就多。現在,我們還是靠著這9000多畝地掙錢,這錢可要比看老天看市場的錢好掙多了。”

  同一片油菜地,怎麼賺出了兩種錢?這就是農業“接二連三”的巨大作用。

  門源縣皇城鄉9000多畝地都是集中連片的,年年種植小油菜,每到開花時節,金燦燦的油菜花蔚為壯觀,不知不覺來這裡看油菜花的人越來越多。農場抓住了這個機遇,果斷決定借助油菜花發展休閒觀光旅遊,如今這裡已經成了青海鼎鼎有名的“芬芳浴”油菜花景區,僅去年一年的總收入就有55萬。昝雪海説:“看今年的情形,保守估計能突破80萬元。”

  除了把休閒觀光旅遊發展好之外,昝學海和農場的領導還在謀劃著其他的事情。昝學海説:“去年農場收穫油菜籽總共880噸,全部出售給了縣裏的一家糧油加工企業。賺的錢扣除成本和一些管理等費用後,全場1700多人每人分到的只有600元。要是我們自己能加工一部分油菜籽,不再依靠賣原料賺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門源縣百里花海景區則通過流轉當地村民的土地,集中種植小油菜,把景區打造成油菜花的海洋。農民不僅可以收穫一份土地流轉金,而且還可以借景區優勢,從事二、三産業,開辦農家樂、家庭賓館、銷售農家特色産品等。真正實現了一、二、三産的深度融合。

  與其壓低收購價,不如提高製成品附加值返利於農民

  ——“企業+農民”要體現利益共同體的核心價值

  在門源縣綠色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佔守拿出自己公司的産品展示給記者看,並問道,你猜猜我們這一瓶菜籽油賣多少錢?這是我們和北京一家貿易公司聯合開發的新産品,目前只供應“北上廣”市場,零售價39.8元。

  原來,張佔守的這瓶油是按照古法初榨的小菜籽油,精選門源縣小油菜籽進行加工,然後每兩斤裝進像紅酒瓶一樣的瓶子裏,再打上具有食品安全追溯功能的多維彩碼,讓這瓶油的價格實現了翻番。

  張佔守説:“我們的産品有很多種類,最普通的就是桶裝的食用菜籽油,這上面的利潤相對是比較低的。比如一桶五斤裝的利潤只有5元,但是這個産品雖然只有兩斤,它的利潤卻達到了10塊多。”

  和張佔守一樣,從事蜂産品加工的門源百里花海蜂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曉明告訴記者,現在企業面臨的問題就是産品的附加值太低,蜂蜜、花粉、蜂膠、蜂王漿四大傳統系列的産品在市場上其實沒有什麼太強的競爭力,要提升附加值就要開發新産品、特色産品,做別人沒有的東西。

  門源縣三福糧油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張毅祖告訴記者,這幾年企業一直有一個想法,也正在努力地去實踐,那就是要把食用菜籽油做成有機的,從油菜籽種植到油品加工真正實現可追溯,如果做到這一點,那麼菜籽油的價值將有一個很大的提高。

  不過,僅僅在加工環節提升産品的附加值還不夠,如何將産品更多更好地銷售出去,這裡面也大有文章可做。隨著“網際網路+”的興起,“網際網路+農産品”孕育出了廣闊的創業空間。門源百里花海蜂業有限公司已經開始在與淘寶、京東、易支付等開展合作。

  農産品的附加值提升了,企業的利潤增加了,反過來也會促進農業生産。

  張佔守認為,近幾年,農産品賣難的現象時有發生。怎麼能保障農民土地裏産出的東西賣出去,企業應該要充分發揮帶農促農的能力。他説:“就拿我們來説,企業要增加利潤,提升産品的附加值也是一個好渠道,不一定非要壓低油菜籽的收購價來降低成本。收購油菜籽時,我們的價格反而會比市場略高一點,這對於保護農民的種植積極性而言,將起到很大的穩定作用。”

  門源百里花海蜂業有限公司採取的方式則是,與蜂農結成利益共同體,實行聯合養殖、原料定向收購,以此來保障蜂農的利益。

  “到門源去看油菜花”火了農業生態遊

  ——一二三産融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到門源去看油菜花,油菜花自然是一道美景,而與油菜花交相輝映的還有另一道風景。只要有油菜花的地方,就有當地農民在路邊擺設的臨時攤點。菜籽油、蜂蜜、酸奶等特色農産品,一定會讓你有停下來品嘗並購買的衝動。

  在“芬芳浴油菜花景區”公路邊,門源縣蘇吉灣村村民祁連德擺起了酸奶攤,讓來來往往的遊客們嘗嘗農家的風味美食。祁連德説:“家裏有牦牛,也有羊,收入主要靠養殖。不過,這幾年來門源的人越來越多,村裏很多人都把自己家裏做的酸奶、菜籽油拿到景區邊賣,收入還不錯,所以我也加入進來。”

  現在,祁連德的攤點每天最少能賣出50碗酸奶,按每碗8元計算,一天也能收入400元。祁連德想著,等明年旅遊旺季再來的時候,要擴大自己的攤點,增添一些其他的特色食品和工藝品。

  景區負責人韓文林説:“我們在建設景區時,專門為當地農民修建了80個特色經營攤點,無償提供給農民使用。據我們統計,在旅遊旺季這兩個月的時間裏,每一個攤點的純收入最少有4萬元。”

  青石嘴鎮青石嘴村村民韓進成就是花海景區特色經營攤點的農戶之一,主要經營羊肉串、熬飯等地方特色小吃。他告訴記者,從今年6月15日開業,到現在一個半月的時間,純收入已經超過了2萬元,這比他種一年地再加上打一年工掙的還多。

  其實,景區所帶來的效益還不止這些。門源縣旅遊局負責人介紹説:“百里花海輻射了景區周邊4個村200多農戶,據我們了解,這些農村大部分都在經營家庭賓館和農家樂,保守估計一個月的純收入也在1萬元左右。”

  據門源縣旅遊局統計,2013年全縣農牧民旅遊經營收入達到了4717.2萬元,其中農牧民臨時攤點的經營收入1350萬元,農家樂經營收入3367.2萬元,到2014年全縣農牧民旅遊經營收入達到了5896萬元,其中農牧民臨時攤點的經營收入1800萬元,農家樂經營收入4096萬元。這一組變化的數據,正是一二三融合為農民拓寬增收渠道最好的證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