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唐河現代農業迎來“眾創時代”

  • 發佈時間:2015-08-04 04:31:11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豐興漢金少庚左力

  盛夏七月,凝視中原農耕文明的發源地——河南省唐河縣,展現在面前的是一幅農民創客集中涌現、農業基地生機盎然、增值車間遍佈城鄉、農民就業盤活三産的一二三産業高效融合的風情長卷。

  從傳統農業大縣到現代農業名縣、新興工業大縣、第三産業強縣,唐河的華麗轉身靠什麼?縣委書記劉明傑説:“靠人才。就是因為我們靠引進人才、培育人才匯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原動力,才鍛造出了培強農業、提速工業、盤活三産的縣域發展大産業鏈。”

  唐河靠13700多名“農民創客”、10萬新型職業農民,引領全縣117萬農民創造出年度生産總值239億元、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9898元的不俗業績,迎來了現代農業的“眾創時代”。

  高位決策,人才集聚、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蘊儲動力

  7月下旬,唐河南商農牧科技有限公司正加緊生産河南牧原、雙匯等企業的高端設備訂單。創辦南商農牧的青年叫曹培,他和中國農科院建立了技術研發合作關係,一手創辦了這家年生産5萬台套母豬電子飼喂站、産房母豬飼喂系統、種豬測定系統、環控等設備的生産企業,擁有世界領先的8項核心專利。

  “我是被咱們縣‘人才回歸’的東風吹回來的。”曹培説,“以前我在外地幹,家鄉産業集聚區的農機産業園成為農機研發生産高地後,我就趕著回來沾政策的光了。”跟南商農牧一起來的,還有全國著名生豬産業龍頭——河南牧原。這是唐河靠人才鍛造出的生豬産業鏈的兩個環節。

  不斷引進新人才、不斷研發新技術、不斷培育新産業,這是唐河不斷積聚現代農業新優勢的前瞻決策。正是有了人才加盟、資本注入、科技嫁接,唐河才持續保持著全國農業的相對優勢,並著力儘快形成絕對優勢。

  在唐河決策者的理念裏,唐河決不能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縣長周天龍告訴筆者,為了讓高端人才、農民創客群體大起來、幹起來、強起來,縣裏打造了新技術新産品引進平臺、科技示範園區平臺、科技創新平臺、智慧財産權申報平臺“四大創新平臺”,同時通過及時爭資立項、財政扶助資助、密切科技協作、加速成果轉化,主動引領這些人才群體融入科技創新大潮中去。

  溫潤土壤造就“人才特區”。一年來,唐河引進和培養農業、農産品加工等涉農領域專業人才1200余名,其中848人成為企業管理高層次人才,269人成為專業技術職稱人才,申請國家專利168件,獲得授權專利84件,位居南陽市第一名;在科技成果評定中,獲得省級成果4項,市級成果3項。由此,唐河共涌現農民創客1.37萬多名,成為河南省智慧財産權試點縣,唐河産業集聚區成為全省智慧財産權優勢區域,為現代農業發展蘊儲了強大動力。

  高端引領,專業合作、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爆發張力

  夏管正緊,筆者在唐河新農辣椒合作社種植基地看到:示範方裏,管理精細的新品辣椒長勢喜人;中原辣椒城內,持續一年的辣椒交易接近尾聲。就是這個合作社,帶動全縣形成15萬畝的小辣椒種植基地。

  新農辣椒合作社是獲得科技部“三農科技服務金橋獎”的農民賈群成的“傑作”,此類的新型職業農民群體唐河有10萬人。他告訴筆者:“新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從單一仲介服務到系列化服務帶動的轉變,最大功勞就是提高了辣椒産業的專業化、組織化、市場化程度,形成了全國性的小辣椒購銷中心和價格中心,成為全國辣椒市場的‘晴雨錶’。”

  在唐河,像賈群成一樣的“新農民”群體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主心骨”“領航人”和“風向標”。這個以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規模種養戶為主的群體,成為拉動現代農業發展的“三駕馬車”,爆發出生生不息的“産業張力”。

  據統計,僅去年全縣就新增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759家、家庭農場339個,新型農業合作組織累計達到1419家,其中國家、省、市級示範社34家;推動全縣土地流轉面積達到52萬畝,完成無公害農産品基地認定60萬畝,其中唐梔子、唐半夏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高端引領”形成了“聯動效應”:一是推動了農産品區域化佈局。形成了30多萬畝的高標準糧田示範區、5萬畝國家級現代農業園區、近郊鄉鎮都市農業示範區、旅遊區鄉鎮休閒觀光農業示範區、東部鄉鎮高效生態農業示範區。二是推動了農産品專業化生産。圍繞草腐菌、梔子、杭白菊、玫瑰、金花葵、綠香米等特色産業,形成了“公司(農民專業合作社或家庭農場)+農戶+基地”的模式,引導各類經營主體進行專業化生産。三是推動了農産品一體化經營。通過集約種養打造龍頭企業的“原料基地”,實現以農超對接、農企對接、農市對接為主要形式的一體化經營,使訂單農業蓬勃發展。四是推動了農産品社會化服務。實現了政策服務、資訊服務、技術服務“三位一體”,尤其是通過與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建立起的穩定的合作關係,加快了科學技術在産業化發展過程中的推廣和應用。

  上屯鎮種糧大戶楊繼學是全縣最早發展糧食規模化種植的新型職業農民,在他的帶動下全縣涌現百畝以上的種糧大戶4000多戶,全縣糧食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350萬畝,連續十一年蟬聯全國糧食生産先進縣。他説:“集約種植、規模經營是農業發展的大趨勢,大宗農産品生産只有規模上去了,農業的綜合生産能力和綜合經濟效益才上得去。”

  高效融合,精準農業、新興工業、第三産業聯合發力

  見到唐河縣曹氏百川面業董事長曹東旭時,不到40歲的他正在核對發往湖北的一批雜糧面訂單。他開發出的雜糧面、擔擔面、雞蛋面等十余個小麥深加工品牌産品打開了全國各地市場,成為河南省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

  與這個企業相連的是一個5000畝的綠色小麥種植基地、一個農機專業合作社、一個物流服務中心、一個農家飯店和300多個就業崗位。由此,企業成為精準農業、新興工業、第三産業高效融合的“唐河樣本”。曹東旭説:“我這個發展模式就是一二三産業共生互榮的‘六次産業’,這個新概念指明瞭農業發展的新趨勢,我得跟上這個形勢。”

  跟上這個形勢的,不僅僅是曹東旭一人。全縣創業者紛紛搶抓唐河“以工業化理念謀劃農業、用現代經營方式發展農業”的機遇,大力發展培育農業新興産業。圍繞麵粉和精製掛麵加工,縣裏發展壯大了賢德麵粉、曹氏百川等一批加工企業,小麥加工企業發展到87家,年加工能力達到250萬噸,年加工能力居全省前列、全市第一;圍繞糧食副産品和玉米等粗糧加工,新上了六合、禾豐、裕嘉3家規模飼料加工企業,全縣飼料年加工能力達到100萬噸,提高了種糧效益;創辦了唐河縣金穗糧油總公司,全力服務糧食購銷,在做好托市糧收購的同時,與中糧、中儲糧、豫糧等大型企業合作收購貿易糧,有效解決了産糧大縣的賣糧問題。全縣初步形成了麵粉、食品、精選包裝和飼料四大加工體系,實現了規模優勢向産業優勢、産量優勢向經濟強勢的轉變。

  龍頭企業的反向拉動,催生了一大批向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輸送優質原料的“第一車間”,靠訂單生産追求高産高效的“精準農業”蓬勃興起。僅糧食生産領域,今年唐河高標準糧田創建“萬千百”工程就建成萬畝方37個,總面積56.4萬畝,千畝方128個,總面積38.27萬畝,百畝方105個,總面積5.1萬畝,帶動全縣99.77萬畝良田達到或基本達到高標準糧田建設標準。

  發展一批企業、帶動一批基地、解放一批農民、催生一批新業,這一連串的變革為唐河第三産業的提升創造了環境和條件。昝崗鄉農民方明根據位居兩省交界的區位優勢,著力發展農遊一體新型服務模式,興辦了集自主採摘、垂釣、烹飪、休閒娛樂於一體的朱店生態園,吸引了湖北、河南兩省遊客。像這樣採取農商一體、農遊一體、農企一體等新型運作模式發展第三産業的現象在唐河蓬勃興起,成為朝陽産業。

  與此同時,全縣5萬農村青年在産業集聚區找到理想就業崗位,務工産業群體突破30萬人;全縣15萬農民洗腳進城經商興業,成為新晉市民群體,為第三産業的繁榮運足了“底氣”。目前,在唐河,農民進城務工經商催動農業集約規模經營、農業規模經營促動龍頭企業誕生、龍頭企業誕生拉動第三産業升級、第三産業升級加速城鄉一體的生動局面業已形成。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