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程式化交易那些事

  • 發佈時間:2015-08-01 15:31:31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救市進行時,7月31日,證監會對24個程式化交易賬戶採取限制措施!筆者設法查到對這些賬戶的處罰措施,覺得有必要和讀者朋友聊一聊程式化交易。證監會公告中提到:滬深交易所根據《交易規則》,對頻繁申報或頻繁撤銷申報,涉嫌影響證券交易價格或其他投資者投資決定的24個賬戶採取了限制交易措施。採取限制交易的紀律處分是:即自2015年7月31日至2015年10月30日不得買賣在本所掛牌交易的所有證券。換句話説這些賬戶停止交易三個月。這是在我國A股交易中少見的處罰決定。這些被限制交易的賬戶三個月內持有的股票無法賣出,有錢也不能買入。筆者建議讀者朋友留個心眼,看看這些賬戶屆時是賺錢了呢還是虧錢了。

  所謂程式化交易就是電腦通過軟體參與到交易中。參與的對像是股票的話,就是程式化股票交易系統;參與的對像是期貨的話,就是程式化期貨交易系統。程式化交易是把投資者的投資策略或者交易思路形成電腦語言,通過電腦的運算併發出交易指令,然後由操作者自己下單形成半自動交易或完全電腦下單來實現全自動交易。

  程式化交易的歷史不長,也是伴隨著電腦技術發展而來的,簡單而言有幾個特點:程式化交易的買賣決策完全決定於自己的交易理念系統化、制度化的邏輯判斷規則,通過電腦的輔助,將各種交易理念轉化為電腦程式語言的一種交易模式,即由電腦來代替人為發出買賣信號,再根據系統使用者發出的委託方式,由電腦自動執行下單程式。它能排除人為情感因素,消除交易時人性的恐懼、貪婪、遲疑及賭性等四大情緒因子。確保交易一致性,嚴守既定的操作紀律及交易的基本原則,通過電腦將既定的操作規範、獲利以及風險管理等條件寫成程式語言,依程式發出進出場買賣的信號。

  看看歷史上那些程式化交易,有不少值得金融監管重視。程式化交易源於1975年美國出現的“股票組合轉讓與交易”。由此,金融市場的訂單實現了電腦化。1975年,SEC頒令禁止固定交易佣金,使證券交易進入尋常百姓家。電子資訊網路在上世紀70年代迅速興起。1978年,SEC一紙法令,催生了電子場外交易市場,以電子網路為基礎,讓證券交易下單在全美各個交易市場之間互聯。NASDAQ立即響應,為ITS提供與NASDAQ互聯的電腦輔助執行系統。這樣交易所間的交易市場組成了全美國的電子交易網路平臺。根據NYSE網站統計,近年來紐交所程式化交易量所佔比例維持在30%左右。它的系統類型很多,大致分價值發現型、趨勢追逐型、高頻交易型、低延遲套利型等。在期貨市場應用多於股票市場,在我國股市應用總體情況不明,也是監管的盲區。

  説到程式化交易,至今人們總會聯想到美國1987年股災。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紐約股票交易所開市伊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就跌去67個點。轉眼間,賣盤涌起。交易所內一片恐慌,期貨市場也處於一片混亂之中。從9:30直到11時,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一直下瀉,沒有人知道應該如何遏制繼續惡化的局勢。有人提議休市,但無人敢做決定。當天收盤時,指數下降了508.32點,由2246.72點狂跌到1738.470點,跌幅達22.6%,創下了一天下跌的最高紀錄。而股市的其他指數如NYSE綜合價格指數下跌19.2%,AMEX綜合指數下跌12.7%,NASDAQ綜合指數下跌11.35%。相當於法國全年國民生産總值的5030億美元股票面值在一天之內化為烏有。由於全球金融一體化的發展,當某個股市發生暴跌時,其他股票市場也難以倖免。“黑色星期一”這一天,日經225指數下跌了620點,跌幅為14.9%;香港恒生指數下跌421點,跌幅為11.3%;新加坡海峽時報指數下跌169點,跌幅為12.4%;澳大利亞所有普通股價格指數下跌80點,跌幅為3.7%;FTSE30指數下跌183.7點,跌幅為10.1%,FTSE100指數下跌249.6點,跌至2053.3點,投資者損失達500億英鎊。此外,巴黎、法蘭克福、斯德哥爾摩、米蘭、阿姆斯特丹等股市均有6%至11%不同程度下跌,形成世界範圍的股市衝擊波。

  在總結1987美國股災,在分析當年基本面後,總會提到“罪魁禍首”即程式化交易起到的助漲助跌作用。至今程式化交易從美國發展到了全球,也進入我國。筆者認為新技術的出現總有兩面性,如何趨利避害避免傷及資本市場的穩定,是長期的話題。如今監管部門不僅要求我國香港地區券商配合相關調查,而且擴大到新加坡,説明正在救市之中的股市,還在面臨考驗。看看歷史上的程式化交易,對比維穩中的A股市場,監管部門也是蠻拼的,對投資者而言看不懂就不動,也是一種幫忙。文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