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贛州:盤活家底管出效益

  • 發佈時間:2015-07-31 20:19:27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通過‘小微信貸通’的150萬元貸款,公司開通環城公交線路,購買了10輛公交車,新增兩條新路線。”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永興公共交通有限公司負責人高興地説。

  “‘小微信貸通’猶如雪中送炭,讓我們對今後的發展信心倍增。”同樣受益的贛州憓聯工程塑膠公司法人淩樂旭聊起這個話題也很感動。

  企業創新,大眾創業,錢從哪來?贛州市財政的辦法是——“喚醒”沉睡的存量資金,發揮杠桿作用,撬動銀行資金。

  贛州市財政局通過盤活存量資金,向銀行存入7704萬元保證金,由銀行按保證金放大8倍向企業發放貸款。2013年以來,撬動銀行貸款14.35億元,有1887戶企業因此受益。

  “死錢”變“活錢”

  今年3月,贛州市政府印發了《關於盤活市直部門(單位)財政存量資金的通知》,要求對各市直部門(單位)結余結轉資金進行清理。

  “盤活存量資金,更好發揮積極財政穩增長的作用,在收支矛盾日益凸顯的情況下,顯得尤為重要。”贛州市財政局局長陳水連説。

  從2014年開始,贛州市各縣(市、區)財政對結余結轉資金進行自查摸底,為進一步壓縮財政存量資金做好準備。今年5月,贛州市財政局抽調19名業務骨幹組成5個檢查組,分赴各縣(市、區),對2010—2014年市本級財力安排各縣(市、區)36.2億元專項補助資金進行清理檢查,收回結余資金647.19萬元。

  近年來,贛州市財政局採取多項舉措加大存量資金盤活力度,連續多年整合市本級專項資金統籌安排用於精準扶貧、扶持小微企業發展、保障性住房建設等。

  2014年,贛州市財政從市本級財政歷年結余結轉資金中安排4.65億元用於設立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嚴格控制新增暫付款,建立結余結轉資金定期清理機制,加大對各類暫付款項的清理力度,截至今年第一季度,盤活存量資金達80.61億元。

  清理存量資金,必然會動一些部門的“奶酪”。贛州市財政局預算科科長肖鵬介紹,清理工作剛開始時,一些部門的積極性不太高,有的部門結余結轉規模高達幾千萬,多年來都“趴在賬上睡大覺”。現在要收回了,有的部門就有抵觸情緒,不肯積極配合。

  “困難是有的,但只要持之以恒,曉之以理,大部分部門都能扭轉觀念,積極配合清理工作。”陳水連説,從存在普遍的思想顧慮,到正確對待存量資金清理工作,贛州市財政局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據了解,為進一步引導和撬動金融機構加大對信貸資金支援力度,贛州市財政局出臺了《市本級政府性資金存放商業銀行考核激勵暫行辦法》,建立政府性資金存放與金融機構對本市經濟發展貢獻掛鉤的激勵機制。

  陳水連介紹,此項辦法的出臺,不僅改變了以往用行政手段指揮銀行放款的指令性方式,促進了財政幹部廉政建設,還實現了銀行由原來的惜貸到多貸的態度轉變,體現了財政資金四兩撥千金的放大作用。

  抓住預算管理這個牛鼻子

  “盤活存量資金,不僅僅是把一個部門未用完的資金轉到另一個部門,一個項目的資金轉到另一個項目,而是要抓住關鍵,將這些躺在賬上‘呼呼大睡’的資金用細、用實、用活,充分發揮資金的使用效益。”陳水連認為,強化預算管理是盤活存量資金的關鍵。

  今年2月,贛州市財政局專門成立預算績效評價管理辦公室,負責市本級預算績效管理組織指導等工作,有力有節地推進預算績效管理工作。

  在績效目標上,贛州市財政局今年對各部門開展績效評價的資金總量佔本部門項目支出的比例達60%以上,市本級評價資金總量佔財政專項支出的比例達60%以上。同時,評價結果與預算安排、資金分配直接掛鉤。

  贛州市財政通過細化部門預算編制、減少項目支出結轉、強化項目庫管理等方式,加快財政資金支出進度,有效避免了資金等項目的怪象,提高了部門預算的準確率和到位率。

  據悉,2014年,贛州市本級共有88個部門向財政局報送項目,入庫666個,其中擇優選擇214個,擇優率為41%。陳水連説:“通過這種方式,有效增強了項目單位的績效意識和責任意識,提高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多中選好,好中選優

  睡著的錢,喚醒後怎麼辦,給誰用?贛州市財政局再次變招,將傳統的“個個有份”變成“表現好才有份”。

  今年1月,贛州市印發了《關於贛州市市本級專項資金試行競爭性分配改革的意見》,開始對財政專項資金實行競爭性分配改革,在破解政府預算資金分配迷局和優化支出結構難題上向前邁進了一步。

  5月7日下午,贛州市文聯的會議室內氣氛活躍熱烈,來自各市直文藝家協會、各縣(市、區)文聯的同志各抒己見、踴躍發言,對全市參加“2015年贛州市文藝精品創作專項資金項目”角逐的文藝項目展開了熱烈討論。

  參加角逐的116個項目都是經各責任科室形式審查、技術性初審等程式産生,參與200萬元的專項資金的競爭性分配。

  贛州市財政局教科文科科長諶東海介紹,評審工作將採取現場答辯方式進行,為加大評審現場公開透明力度,評審會將邀請市政協委員、市人大代表巡視評審現場,市財政預算績效管理監督員現場監督,評審過程全程錄影。

  今年起,贛州市財政局針對資金分配結果具有可選擇性、不固定使用對象的財政專項資金,在分配環節引入競爭性機制,在明確扶持範圍及預期績效目標的基礎上,通過招投標或專家評審等方法,在眾多備選項目中選擇最能實現資金績效目標、使用效益最高或實施成本最低的項目開展財政資金競爭性分配試點。

  陳水連説:“傳統財政分配方式是‘撒胡椒面’,各部門都有份;而競爭性分配把資金集中到少數有競爭力、資金使用效率高的項目上,強調‘以績效為導向’,是對傳統財政分配方式的根本性革命。”

  試點過程中,贛州市財政局優先將佔支出比重大、問題多的建設、發展資金支出項目納入競爭性分配範疇。今年,市本級共選擇了“稀土鎢深加工及應用産品獎勵資金”“企業技改扶持專項資金”等12項專項資金開展試點,以後再逐步擴大規模,並向縣市推廣。

  肖鵬説,通過這種“多中選好,好中選優”的競爭性分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財政資金管理缺乏動力機制的問題,強化了資金使用的績效觀念和責任意識。同時,通過邀請專家參與評審和督查跟蹤,提高了社會公眾、專業人才對財政專項資金分配管理的參與程度,促進了“陽光財政”的建設。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