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文化+旅遊”帶來風光無限

  • 發佈時間:2015-07-29 06:15:58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者日前走訪廣東各地發現,廣東文化産業與旅遊産業深度融合態勢日趨明顯,文化旅遊産業開始走上內涵式發展之路——

  日前,廣東省文化廳聯合省旅遊局、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出臺了《關於促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探索創建文化旅遊示範區、推動文化旅遊産品多樣化、提升旅遊紀念品創意設計、打造高品質旅遊演藝産品等一系列重點任務。

  廣東一直苦於旅遊業大而不強,打“文化牌”成為從省到各地市不約而同的選擇。“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大力推動文化旅遊産業融合,培育旅遊經濟新增長點,對我省建設旅遊強省具有重要意義。”廣東省旅遊局副局長王志紅説。

  活用資源:走差異化之路

  此次出臺的《意見》,確立了特色化、差異化發展的大原則。這無疑是根據廣東省文化資源稟賦的特點決定的。今年年初,文化部公佈了2014-2016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評審結果,廣東以29個縣(市、區)和鄉鎮(街道)、共39個項目名列全國第一。佛山市大瀝鎮“醒獅武術之鄉”、太平社區“粵曲之鄉”、石灣鎮“陶藝之鄉”……異常豐富多姿的嶺南民間傳統文化,是廣東省發展文化旅遊最寶貴的財富。

  將這些特色鮮明的文化資源加以利用,打造獨樹一幟的文化旅遊品牌,已成為廣東許多地方的自覺性。東莞市在這方面走在全省前列。該市32個鎮街,各自都擁有獨具特色的文化旅遊“招牌”,不僅避免了同質化發展,而且實現了優勢互補,以最大限度的集群化品牌吸引客源。

  譬如,在前不久第六屆美食文化節上,美食之鄉道滘鎮吸引了45萬人次前往觀光,現場銷售額達5000多萬元,拉動消費2.5億元。一個小鎮緣何如此成功?道滘鎮委委員丁金諾告訴記者:“道滘粽、龍船餅等傳統美食源遠流長,許多遊客慕名遠道而來品嘗,産生了獨特的美食旅遊市場。近年來,道滘將美食與龍舟競賽、粵劇曲藝、放蓮花燈、擺七夕貢案等傳統民間文化活動有機結合,使美食文化節品牌在珠三角有了不俗的名氣。”

  水鄉小鎮沙田,將聞名遠近的疍家文化與水鄉文化結合,打造了惠豐年水道疍家文化體驗園。記者乘船遊覽了長達14公里的水道,不僅飽覽了水鄉風情,而且體驗了舟上鹹水歌叫賣、龍舟競渡、疍歌傳情等疍家風俗。

  “廣東四大名市”寮步鎮,則積極發掘了莞香歷史文化元素,確立了“文化+旅遊+産業”的統籌發展戰略。

  根據新出臺的《意見》,類似東莞市這樣,引導文化旅遊融合併朝著特色化、差異化發展的做法將得到大力支援。廣東省將根據各地區情況因地制宜,推動文化旅遊産品多樣化。依託廣府文化、客家文化等地方文化,加上鴉片戰爭、辛亥革命、北伐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歷史文化,發展品類繁多的文化觀光遊和文化休閒遊。

  活化遺産:讓古村韻味重現

  今年7月,佛山市發佈了醞釀已久的首批古村落活化方案,將首批13個古村分為最田園、最原真、最文化、最時尚四類,結合周邊景點,列出了5條“探佛尋古”系列旅遊線路。同時,提出“活化應該以人為本,人的守望才是古村魅力所在”,由30個古村的代表集體簽署倡議書,號召全社會和村民共同保護古村文化遺産。

  嶺南大地上的古村落,是廣東省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重要陣地。一手抓保護,一手抓活化。近年來廣東不少古村落及其燦爛文化已經從消失的邊緣重煥活力。

  位於東莞茶山鎮的南社明清古村落就是一個成功案例。近年來,茶山鎮將擁有500年曆史的非物質文化遺産“茶園遊會”打造成響亮的文化旅遊品牌。“今年‘茶園遊會’我們推陳出新,邀請了多項省內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參加,人氣大增。如今,古村遊客絡繹不絕,今年春節茶山接待遊客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01%。”

  佛山從2012年起就對古村落文化資源進行了系統調查整理,完成傳統村落資訊錄入63個,大力開發古村落旅遊。“活化後的古村落非常有韻味,行走其中,就像在觸摸歷史的肌膚。”佛山市市長魯毅説。

  激活創意:讓遊客帶走文化

  近日,湛江市宣佈了當地一年一度的旅遊盛事——將於國慶期間舉辦的2015湛江海洋周的活動安排:在美麗的金沙灣浴場上將推出沙灘音樂會、民間藝術展演等豐富多樣的文化展演,將“歡樂海洋”主題進行到底。

  同時,針對湛江旅遊商品種類少、缺乏創意、市場開發薄弱等短板,屆時還將啟動湛江旅遊特色商品創意設計大賽。對於入圍作品,有關部門將資助其申請專利,還會納入旅遊特色商品目錄庫,優先推薦給創業投資機構轉化對接,幫助其儘快在市場上打響。

  從演藝産品的開發到旅遊商品的設計,“創意+”正成為廣東文化旅遊不可或缺的元素。除了湛江,廣東各地都在積極探索如何激活創意,讓旅遊者不虛此行,能“帶走一座城市”。例如,以客家文化知名的梅州市,研發設計了富有客家文化內涵的手工藝品和土特商品,如“細哥細妹公仔”“客家風景烙畫”等,讓遊客能將客家文化帶回家;同時還著力培育旅遊演藝市場,打造了展演客家文藝的對外窗口——“客都藝韻”劇場,令遊客記住客家文化的動人神韻。

  同時,《意見》也提出要“打造高品質的旅遊演藝産品”。未來,廣東將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旅遊演出市場,鼓勵運用現代高新科技,創新演出形式,提升節目創意,打造優秀文化旅遊演出節目。旅遊景區將廣泛引進和吸納文藝演出團體和藝術表演人才以多種形式靈活參與景區經營,不斷豐富和提升景區文化內涵。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